譚秀傑 張繼榮:共同繪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精謹細膩“工筆畫”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全程主持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並致辭,同與會各國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見。此次峰會富於創新,深入務實,成果豐碩,意義重大。

譚秀傑 張繼榮:共同繪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精謹細膩“工筆畫”

第一,更高規格,更大規模,更具創新,更多成果。

與首屆高峰論壇相比,第二屆高峰論壇在嘉賓陣容、參與人數、論壇議程、成果數量等方面具有新特點,取得新成績。

規格更高。38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等國家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出席本屆論壇,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日本、韓國和歐盟派出高級別代表與會。與2017年首屆高峰論壇相比,本屆論壇嘉賓陣容強大、規格空前。

規模更大。首屆高峰論壇,有來自110多個國家的各界人士,61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和代表共1200多人出席。而出席本屆論壇的有全球五大洲各個地區的150個國家和92個國際組織的近6000位外賓,涉及政府、民間組織、工商界、學術機構等社會各界人士。

創新安排。首次舉辦企業家大會,是本屆高峰論壇的一大亮點。88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商協會代表、中外知名企業家等850餘名代表與會。大會舉行了項目簽約和對接洽談等活動,並分行業、分時段組織了近千場次“一對一”對接洽談,促成簽署了總額640多億美元的項目合作協議。與首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在議程安排上有所調整、亮點突出,分論壇數量翻倍。分論壇於開幕式前一天舉辦,在原有“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智庫交流”等6場分論壇的基礎上,新設了“廉潔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境外經貿合作區”以及“地方合作”為主題的分論壇。

成果豐碩。本屆高峰論壇成果清單顯示,在論壇籌備進程中和舉辦期間,各方共達成了6大類283項務實成果。這些成果包括中方推出的舉措或發起的合作倡議、在論壇期間或前夕簽署的多雙邊合作文件、在高峰論壇框架下建立的多邊合作平臺、投資類項目及項目清單、融資類項目、中外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的合作項目等。論壇期間,發佈了中、英、法、俄、西、阿、德、日等八語種版本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系統梳理了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的歷程和貢獻,提出了下一步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有關各方共同發起了《廉潔絲綢之路北京倡議》,發佈了《綠色投資指導原則》等合作倡議和報告。

第二,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提出重大改革開放舉措。

4月26日,習近平主席出席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呼籲推動高質量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強調了互聯互通的重要性,宣佈採取重大改革舉措以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豐富合作理念,推動高質量可持續合作共建。習近平主席指出,未來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建“一帶一路”要向高質量發展。要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基礎上,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建設廉潔絲路。對接各國和國際組織經濟發展倡議和規劃,倡導多邊主義,加強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鼓勵第三方市場合作。同時應努力追求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相關合作注意對接國際規則標準和最佳實踐,遵守各國法律法規,確保“一帶一路”在商業和財政上的可持續性。其中,“三方合作”、“多邊合作”都是新的合作理念,“廉潔絲路”則突出了未來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反腐敗合作的重要性。

明確合作重點,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是互聯互通。要繼續構建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陸、海、空、網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提高貿易投資和便利化程度,加強海關、稅收、審計監管等領域合作,加強各國政策、規則和標準“軟聯通”,擴大市場開放,歡迎各方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促進更大程度貿易暢通。歡迎多邊和各國金融機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鼓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和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資金融通,實現各方受益的目標。強調探索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等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多元人文交流合作,實施更多民生合作項目,促進民心相通深入發展。強調加強國際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打破發展瓶頸,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全方位互聯互通夥伴關係,道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要義,明晰了合作方向與重點。本屆論壇期間,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在交通、稅收、貿易、審計、科技、文化、智庫、媒體等領域同中方簽署了100多項多雙邊合作文件,一些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同中方簽署了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

五大改革舉措,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將採取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第一,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第二,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第三,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第四,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第五,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五大具體開放舉措,是本屆峰會重大亮點,客觀回應了國際上的某些質疑,展示了中國對外開放、追求互利共贏的決心,體現了中國希望與各方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巨大誠意,將為共建“一帶一路”和各國共同繁榮提供更多、更大的機遇。

第三,凝聚合作共識,明確行動指南。

4月27日,高峰論壇領導人圓桌峰會舉行,各方“推進互聯互通,挖掘增長新動力”、“加強政策對接,打造更緊密夥伴關係”、“推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等三個階段的議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並通過了《共建“一帶一路” 開創美好未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

凝聚合作共識,積極評價“一帶一路”重要貢獻。與會領導人積極評價共建“一帶一路”合作5年多來尤其是首屆論壇舉辦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為各國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為國際發展合作作出的重要貢獻。讚賞“一帶一路”在發展政策對接、基礎設施投資、經濟走廊、經貿合作區、產業園區、金融和貿易合作、創新和技術、海上合作、商業聯繫、人文交流等領域取得的合作成果。認為中國將採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釋放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各方認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重要的多邊合作平臺,支持高峰論壇常態化舉辦並舉行有關後續會議,期待第三屆高峰論壇的舉辦。

明確行動指南,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未來目標。《聯合公報》為未來各方高質量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路徑指引,明確了行動指南。《聯合公報》指出,各方決心通過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及其他合作戰略在內的這種夥伴關係,在次區域、區域和全球層面加強國際合作。未來各方將聚焦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務實合作、加強人文交流等5個方面的合作目標。《聯合公報》的附件列舉了上述5個方面目標的有關“一帶一路”合作的項目、倡議、平臺和舉措:第一,由互聯互通帶動和支持的經濟走廊和其他項目共35項(如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等);第二,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倡議和平臺共14項(如中歐班列運輸聯合工作組等);第三,參與方提及的其他倡議和舉措共15項(如泛阿拉伯自由貿易協定等)。

(譚秀傑系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張繼榮系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國際法學博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