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1][2]。廣州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

廣州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

廣州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5]廣州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作出部署,選擇廣州開展試點工作。

2018年末常住人口1490.44萬人,城鎮化率為86.38%。年末戶籍人口927.69萬人,其中,戶籍出生人口17.10萬人,出生率18.7‰;死亡人口5.23萬人,死亡率5.7‰;自然增長人口11.87萬人,自然增長率13.0‰。戶籍遷入人口22.81萬人,遷出人口4.88萬人,機械增長人口17.93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79.78%。[6]

民族

廣州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

廣州外籍人士(30)

2015年,廣州有少數民族人口71.8萬人,分屬55個少數民族。其中,戶籍少數民族人口8.8萬人,非戶籍少數民族人口63萬人。[26]

華僑

廣州市“毗鄰港澳,華僑眾多”,是全國最大的僑鄉都市,2015年末,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和歸僑、僑港澳眷屬近400萬人,其中市內歸僑僑眷、僑港澳眷屬近160萬人,佔廣州戶籍人口近1/5,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近240萬人,分佈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佈在亞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區。[27]

外籍人士

廣州作為對外貿易的窗口,外籍人士眾多,2013年,從廣州各個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國人達到520.6萬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廣州居住的外國人為11.8萬人,其中亞洲人口為5.7萬人,歐美人口3.6萬人,非洲人口1.6萬人。

廣州已形成汽車、石油化工、電子、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交通運輸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29]。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65.6%[30]。廣州正大力實施IAB計劃(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NEM計劃(新能源、新材料),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31][32]。廣州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33]

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位居中國第三位,穩居總部經濟發展第一能級城市範圍內[34]。廣州已吸引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並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截至2017年9月底,累計有3萬家外商投資企業在廣州落戶。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廣州設立921個項目,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35]。廣州互聯網企業超過3000家,誕生了微信、唯品會、YY語音、酷狗音樂、網易、UC瀏覽器、虎牙直播等[36],廣州網絡遊戲產業營收就佔全國近三成。[37]

以廣州為首的珠三角9市將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38][39]。廣州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40]。2016年、2017年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居第三位[41]。美國商會2018年中國最受歡迎的投資城市第一位[42]。2016年、2017年《機遇之城》報告,廣州均居中國城市第一位。[43][44]

2018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59.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3.44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6234.07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1.84億元,增長6.6%。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0.98:27.27:71.75。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6%和73.0%。2018年,廣州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5491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23497美元。

2018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2.4%,其中,消費品價格上升2.2%,服務項目價格上升2.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升1.0%,其中,能源類上升1.6%,高技術類下降2.9%;輕工業上升0.5%,重工業上升1.2%;生產資料上升1.5%,生活資料上升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升4.6%,其中,燃料、動力類上升8.7%,黑色金屬材料類上升5.6%,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上升4.6%,化工原料類上升4.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升4.7%。

2018全年來源於廣州地區的財政收入6205億元,增長4.3%。其中,國稅部門組織收入4001億元,增長4.9%;地稅部門組織收入1583億元,增長8.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2.30億元,增長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05.84億元,增長14.6%。[6]

第一產業

2018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31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9%;蔬菜種植面積145.9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3%;花卉種植面積22.79千公頃,增長4.1%;甘蔗種植面積6.63千公頃,減少0.5%;油料種植面積5.93千公頃,增長75.7%。

2018全年糧食產量13.01萬噸,增長1.5%;蔬菜產量368.79萬噸,增長1.1%;花卉產值48.53億元,減少3.3%;甘蔗產量79.93萬噸,減少2.0%;油料產量1.61萬噸,增長78.9%,園林水果產量60.57萬噸,增長14.7%。

2018全年肉類總產量13.52萬噸,減少2.1%。其中,豬肉產量4.46萬噸,減少22.2%;禽肉產量8.9萬噸,增長12.6%。全年水產品產量45.42萬噸,增長1.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9.80萬噸,增長6.1%;淡水產品產量35.62萬噸,增長0.3%。

2018全年都市農業總收入1953.8億元,增長2.7%。都市農業總產值1428.9億元,增長2.2%。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22家,都市農業示範區55個。農業產業化產值71.7億元,增長19.9%;農業產業化規模達16.6%,提高2.9個百分點。[6]

第二產業

2018全年工業增加值5621.73億元,比上年增長5.5%。

2018全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2%,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10.3%,航空航天器製造業增長2.4%,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6.4%,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下降11.4%,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75.3%。

2018全年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增長4.0%,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55.5%。其中,汽車製造業和電子產品製造業分別增長6.1%和2.8%,石油化工製造業下降0.2%。

2018全年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5%,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0.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2.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4.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下降7.4%,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0.9%。

201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284.12億元,增長3.8%;實現利潤總額1399.47億元,增長7.9%。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29.8%;企業虧損面19.1%,上升5.8個百分點。

2018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1083個,比上年增長22.7%;實現增加值651.12億元,增長4.1%。[6]

廣州國家級園區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保稅港區

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廣州開發區廣州天河軟件園

第三產業

投資

2018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2%。其中,國有經濟投資增長29.5%;民間投資下降9.1%;港澳臺、外商經濟投資增長33.7%。

2018年,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下降71.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增長51.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2.6%。工業完成投資增長53.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3%。高技術產業(製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54倍。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80.2%。

2018年房地產開發業完成投資2701.93億元,與上年持平。按用途分,商品住宅開發投資1733.76億元,下降2.0%。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資515.24億元,下降14.1%;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資246.45億元,下降31.4%;90-144平方米住宅完成投資972.07億元,增長19.9%。辦公樓完成投資287.49億元,下降12.9%;商業營業用房完成投資267.78億元,下降10.3%。[6]

國內貿易

201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56.1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990.06億元,增長7.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6.13億元,增長4.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8081.44億元,增長7.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174.75億元,增長5.8%。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65140.81億元,增長11.7%。

2018年,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和個體戶銷售商品分類中,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22.7%,汽車類零售額增長6.4%,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23.4%,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增長16.5%,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長5.4%,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23.1%。

2018全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103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2%。[6]

對外經濟

2018全年商品進出口總值981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商品出口總值5607.58億元,下降3.2%;商品進口總值4202.57億元,增長7.1%。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405.01億元,比上年減少464.93億元。納入統計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246.8億元,增長8.4%。

2018全年新籤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376個,比上年增長1.2倍。合同外資金額399.59億美元,增長2.0倍。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66.11億美元,增長5.1%。[6]

郵電

2018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877.90億元,增長16.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518.11億元,增長24.6%;快遞業務量50.64億件,同比增長28.8%;快遞業務收入479.75億元,增長27.9%;電信業務收入359.79億元,增長5.8%。[6]

商業

廣州號稱“千年商都”,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的商業中心之一。廣州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中國十大城市之冠。天河路商業區、珠江新城、北京路步行街、江南西路商業街區、上下九步行街等為市內較大商圈。其中天河路商業區被譽為華南第一商圈。[46]

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47]。

金融

2017年3月19日,中證報價系統南方運營中心正式落戶廣州並啟動了中證報價私募股權市場上線儀式該項目的落地,標誌著兩所(滬深交易所)、兩系統(全國股轉系統、中證報價系統)在京滬廣深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兩大金融品牌項目落戶廣州,被譽為國際金融界的F20—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落戶廣州,全國最頂級的風險投資論壇——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從2017年開始在廣州、深圳輪流舉辦[48]。2017年6月26日,廣州市花都區成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49]

2018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4788.09億元,比年初增加3419.06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2647.47億元,增加3314.95億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0749.32億元,增加6512.49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9764.44億元,增加6441.39億元。

2018年末全市共有境內上市公司98家,比上年末增長1.0%,市價總值11230.95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0.4%。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籌集資金1309.76億元,同比下降9.9%,其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IPO)1家,共計籌資人民幣2.96億元。證券公司3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9.42億元,淨利潤39.2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5.8%和40.2%。證券分支機構344家,股票賬戶數1551.46萬戶,股票交易額53231.5億元,同比下降25.1%。期貨公司7家,全年代理交易量4.24億手,同比增長9.0%,代理交易額31.12萬億元,同比增長35.3%;營業收入15.75億元,同比下降3.8%;淨利潤4.54億元,同比下降7.7%。

2018年末全市擁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市場主體104家。全年原保費收入1162.86億元,增長3.2%。其中,財產險原保費收入291.86億元,增長14.1%;壽險業務原保費收入657.72億元,增長3.4%;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費收入213.29億元,增長11.9%。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322.0億元,增長19.4%。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64.22億元,增長28.0%;壽險業務賠付支出115.34億元,增長5.7%;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42.45億元,增長31.4%。[6]

會展

2017年,全市重點場館共舉辦展覽場次678場,同比增長23.0%;展覽面積989.6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二,同比增長10.4%;會議場次7768場,同比增長9.0%;參展參觀參會人數1570.3萬人次,同比增長5.5%[50]。享譽全球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

2018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577.95億元,比上年增長5.3%。

2018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61313.31萬噸,增長3.9%;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3941.05萬噸,增長7.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192.21萬國際標準箱,增長7.6%。全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6974.32萬人次,機場貨郵行吞吐量249.33萬噸,分別增長5.9%和6.6%。[6]

公路

廣州公路

國道105國道106國道107國道324國道

205國道

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廣惠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

廣佛高速公路廣三高速公路廣肇高速公路廣梧高速公路

廣賀高速公路廣河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

珠三角外環高速公路環城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公路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

鐵路

廣州鐵路

鐵道線路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城軌廣珠城軌武廣客運專線

南廣高速鐵路廣東西部沿海高速鐵路貴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

廣茂鐵路廣珠鐵路廣深鐵路廣梅汕鐵路

火車站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廣州西站

廣州北站慶盛站新塘站

歷史上的火車站:大沙頭站(廣九火車站),舊廣州南站(黃沙站)[62]

航空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國家級樞紐機場之一,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空中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國際航空樞紐。飛行4F級。已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的第一門戶樞紐。

廣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空港綜合保稅區。[63]

地鐵

【主詞條:廣州地鐵】

截至2018年5月,廣州地鐵共有13條運營線路(1號線-9號線、13號線、14號線、廣佛線及APM線),總長為391.6千米,共206座車站,開通里程居全國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預計達820萬人次。

廣州地鐵

已開通廣州地鐵1號線廣州地鐵2號線廣州地鐵3號線廣州地鐵4號線廣州地鐵5號線

廣州地鐵6號線廣州地鐵7號線廣州地鐵8號線廣州地鐵9號線廣州地鐵13號線

廣州地鐵14號線支線廣佛地鐵廣州地鐵APM線

建設中廣佛地鐵燕崗-瀝滘段廣州地鐵3號線東延段廣州地鐵5號線東延段廣州地鐵7號線二期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

廣州地鐵11號線廣州地鐵14號線廣州地鐵18號線廣州地鐵22號線

規劃中廣州地鐵15號線廣州地鐵17號線

航運

廣州地鐵遠期規劃

廣州地鐵遠期規劃

廣州是1984年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

廣州港已開通了87條國際航線、105條內貿航線。馬士基、達飛、地中海等全球前21名船運巨頭均在廣州港開展業務,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廣州內河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66]

市內交通

公交

【主詞條:廣州公交】

廣州公交車有市區巴士(含夜線)、廣州BRT、城際巴士、機場專線、大學城專線(廣字頭、大學城字頭)、華南樓巴、旅遊線、高峰專線、科學城專線、商務線、地鐵接駁線等路線;其中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三個郊區有自己的公交系統,另蘿崗K01、K02為免費巴士。

有軌電車

廣州海珠有軌電車已經開通[67],增城有軌電車試驗段一、二號線規劃2016年開通運營。[68]廣州大學城有軌電車規劃2017年開通運營。[69]

無軌電車

廣州市內居民多稱“電車”,於1960年通車運營,是廣東省內唯一一座有無軌電車系統的城市。線路共14條。

公共自行車

2010年6月22日開通了廣州公共自行車服務。

渡輪

大沙頭碼頭、太平通津、太古倉、大阪倉碼頭、中山碼頭等。

水上巴士

廣州首條水上巴士線於2007年開始運營,該線串起芳村碼頭、西堤碼頭、天字碼頭、中山碼頭四大碼頭。

地鐵

【主詞條:廣州地鐵】

截至2018年5月,廣州地鐵共有13條運營線路(1號線-9號線、13號線、14號線、廣佛線及APM線),總長為391.6千米,共206座車站,開通里程居全國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預計達820萬人次。

廣州地鐵

已開通

廣州地鐵1號線

廣州地鐵2號線

廣州地鐵3號線

廣州地鐵4號線

廣州地鐵5號線

廣州地鐵6號線

廣州地鐵7號線廣州地鐵8號線廣州地鐵9號線

廣州地鐵13號線廣州地鐵14號線支線廣州地鐵APM線

廣佛地鐵 

建設中

廣佛地鐵燕崗-瀝滘段

廣州地鐵3號線東延段

廣州地鐵5號線東延段

廣州地鐵7號線二期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廣州地鐵11號線

廣州地鐵14號線廣州地鐵18號線廣州地鐵22號線

規劃中

廣州地鐵15號線

廣州地鐵17號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