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區百歲老人髖關節置換手術獲成功,你怎麼看?

虹一法師


1,關節置換手術技術逐步普及。

大概十幾年前,楊醫生工作的上海華東醫院曾經有一例人工關節手術的病人105歲,當時單位的刊物也曾經宣傳過。當然,這種內部刊物也就是醫院同事們看看,其他人未必關心。目前來說,隨著一線城市高齡老人越來越多,這種百歲老人做個髖關節置換的手術已經很常見。從手術技術來說,老人多數使用半髖關節,這個手術的難度並不大。

但是作為一個區級醫院,如果能夠完成這種手術的話,至少說明不論是大家的觀念,還是手術技術,都越來越普及,對於百姓健康,這是好事情。

2,高齡老人越來越多,對於健康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同時醫院的綜合保障能力越來越強

對於百歲高齡的老人,能順利完成手術,除了手術醫生的功勞以外,病人本身的體質應該也不會太差。同時,這個手術前後,內科、麻醉科的功勞也不小。100歲病人與60歲病人相比,最大的區別不在手術操作,而是對麻醉科的考驗。千萬別小看麻醉,對於這種高齡老人,手術能不能順利完成,麻醉科醫生絕對功勞大大的。

3,從專業的角度講,這個說法也折射了大家對於人工關節的理解還不夠透徹的一面。

人工關節的手術,把關節放進去就算成功嗎?如果這麼想,那是不夠的,最多算是成功了一半。

①圍手術期,高齡老人的手術風險仍然很大,並不是下了手術檯就沒事兒了。手術後至少一週時間,需要高度關注圍手術期併發症的問題。前面也提到了,這種病人的難度並不在手術檯上,而是手術前後的風險控制。

②手術檯上只是把關節放進去,假體大小是否匹配良好,安放的位置和角度是否合適,這些信息還需要病人下地活動以後進一步的檢驗。


骨科醫生楊豐建


百歲老人成功置換胯關節,這並不是什麼醫學奇蹟。

1、老人手術越來越普遍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80歲和90歲的患者越來越普遍。

比如我們重症醫學科,大多數都是70歲以上的患者,而80歲的患者也很多,,90歲的患者每個月偶爾能碰到百歲的老人,並且每年都會有百歲老人住院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均年齡的升高,以後這樣的患者會越來越多。

現在給百歲老人做手術的案例越來越多,年齡絕對不是手術的禁區。

2、百歲老人手術還是有難度的

年齡越老的人手術難度一定是越大的,因為人就像一部機器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會老化,失去代償機能。

任何外界的打擊可能就會造成老人身體迅速惡化,甚至老人的死亡。

但是並不是說絕對不能手術的,對於高齡老人骨折手術要經過徹底評估。

3、給高齡老人手術不是一個人的功勞

如果老人身體狀態很差,比如有長年的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慢支,肺氣腫等,基本是無法耐受手術的。

如果是這樣情況,基本會選擇保守治療。

但是如果老人全身狀態健康,由於現代的手術操作越來越精細化,損傷越來越小,時間越來越短,老人可以耐受手術,並且能明顯提高生活指令的情況,可以考慮進行手術。

對於這樣高齡老人手術來說,並不是說手術大夫的技術有多高,而是整個醫院水平的體現。

首先術前評估要準確,術中麻醉要穩定,手術醫生儘量縮短,術後治療要規範,不能有任何差錯,這樣才能徹底保證老人身體能夠康復。

所以能給百歲手術說明醫生冒了很大的風險,同時,整個醫療團隊水平也是沒說的。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百歲老人行關節置換,國內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有成功病例報道!近年來我國人工關節外科技術更是突飛猛進,圍手術期疼痛管理,圍手術期血液管理,快速康復管理以及新型人工關節的研發都取得顯著進步,高齡老人行關節置換的成功率較二十年前更高了!


骨關節博士管明強


眾所周知人上了歲數,由於疾病及各種器官的退化、骨鈣質的流失最易引起骨關節疾病,同時日常生活中的跌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最易引起對關節的傷害,往往年紀越大摔倒後造成的骨傷害也愈加厲害,患者往往一摔不起、常年臥床、大小便失禁最後引起各類器官衰竭而亡,所以淄川區醫院這一創舉,讓人振奮,讓無數患者有了重新站起行走的希望,解除了無數患者家屬的後顧之憂。

都說醫者父母心,在這裡為淄川區醫院醫者懸壺濟世、拯救眾生的精神感動,這是一群令世人敬重的好醫生。




風和日麗85876


醫術高明,

解除病痛。

百歲老人,

重獲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