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翟西濱作品:張藝謀與咸陽市工人文化宮的一段情緣

回憶是一張照片,一張發黃褪色的老照片。寂然凝望、青春不再,鬢髮染霜、歲月滄桑。雖陳年老釀,卻回味無窮……

前不久,咸陽市工人文化宮主任趙文華告訴我,他手上有兩張著名導演張藝謀在文化宮留影的老照片,是文化宮已去世攝影專幹陳軍令先生家屬轉送來的。想想我調入文化宮至今已有20餘年,自建宮半個多世紀,國內著名人士閻綱、周明、雷抒雁、陳忠實、莫伸、葉廣芩等不少大家曾來文化宮講學授課、傳經送寶,可真正保存下來的圖片、資料有限。加之,手頭正擬寫一篇有關職工文化的稿子,獲悉舊照格外高興。

美文 | 張翟西濱作品:張藝謀與咸陽市工人文化宮的一段情緣

咸陽市工人文化宮“職工攝影組”成員:文化宮攝影專幹陳軍令(左一)、陝棉八廠工人張藝謀(左二)、陝棉八廠宣傳部幹事劉彥臻(右二)、陝棉八廠工人張健(右一)合影

美文 | 張翟西濱作品:張藝謀與咸陽市工人文化宮的一段情緣

陳軍令(左三)、張藝謀(左四)等八位攝友在咸陽市工人文化宮林蔭道合影

照片是真實的記錄。當我見到這兩張舊照時,逐一端詳,一張是張藝謀與他的7位攝友站在文化宮院內柳樹成蔭的通道上,個個精神抖擻、笑逐顏開,一番辨認皆不認識;另一張是張藝謀和他的3位攝友合影,胸前或掛或手託相機。最令我眼熟的是拍攝地點,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文化宮院內的露天舞臺。那時候,我是一名插隊知青,依稀記得,因文化宮早年就創辦了內刊《職工文藝》月報,勞作之餘,我時常寫點散文、詩歌、曲藝等小稿,聊以自慰,只要返城總會抽空到文化宮投遞稿件。一進文化宮大門端直走百米,就是這一方露天小舞臺,磚混結構,高度約80公分,舞臺前沿是用圓鋼管制成的扇形防護欄,約20公分高,一來安全,二來美觀;舞臺背景是高大的立式標語牌,上書毛澤東同志名言:“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因是黑白照,年代久遠、略為泛黃,至於標語牌何底色、字體啥顏色,還真說不上來。

端詳舊照,促使我尋覓舊照背後的故事。

1968-1971年,張藝謀初中畢業後在咸陽市乾縣漢陽公社倪村插隊落戶,歷經3年時間上山下鄉磨礪,揮手告別知青歲月。1971年秋,他被招入位於咸陽市火車站西邊的陝西第八棉紡織廠,分在前紡車間當工人,從事推卷工體力勞動。由於好學肯鑽、能寫會畫,1975年底,被調入該廠織襪車間工藝組做襪子花型設計工作。一次,他設計的襪子上面有地球圖案,同事詫異:“臭襪子上為啥有地球?”他幽默一笑:“立足八廠,放眼全球嘛!”他的設計在陝紡系統獲得了優秀獎。正是這一時期,他迷戀上了攝影,在廠內拍了許多照片,多半是聚焦生產一線,定格紡織工人。

古人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和文化宮攝影專幹陳軍令常來常往、交情篤深,曾多次參加文化宮舉辦的攝影技藝講習班,精益求精、充盈人生。

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張藝謀要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消息在廠裡傳開。由於超齡,咸陽幾個要好的攝友,紛紛出主意、想辦法。他們協助張藝謀拿出高質量的攝影作品集(按當年北影攝影系要求,每位考生務必提供不少於50幅的個人攝影作品集),用實力說話。文化宮攝影專幹陳軍令讓王雪峰打開暗室,提供顯影、定影粉包,相紙和放大烘乾設備,全力配合張藝謀製作個人攝影作品集;吳德功則把張藝謀的12寸照片全部貼在雙道林紙上,再用布包三合板做成精美的封面,《張藝謀攝影作品集》完成後,幾經輾轉,被送到了時任文化部部長黃鎮手上。黃鎮部長見到如此精美的攝影作品,即手書一封信給北京電影學院並電話聯繫,才使得這位超齡學員破格進入北影攝影系學習,且被指定為學習委員。

1982年張藝謀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他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首次擔任攝影師,且在自己工作過的陝棉八廠邀請了不少群眾演員,這部電影后來榮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1986年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老井》奪三座影帝;1987年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從此,譜寫了他由攝影師到演員再到導演的人生三部曲。

美文 | 張翟西濱作品:張藝謀與咸陽市工人文化宮的一段情緣

72歲的劉彥臻先生展示他收藏的老照片

今年“五一”小長假,我走訪了張藝謀早年所在企業——原陝西第八棉紡織廠。經文友聯繫,我登門拜訪了曾與張藝謀同為工友、攝友,後任廠宣傳部部長的劉彥臻先生。一陣寒暄後,我掏出手機讓劉老看我收藏的兩張舊照,“您老瞧瞧!這兩張舊照,是何年何月在文化宮拍的?”

他看後若有所思,說:“這兩張照片是1976年8月在文化宮籌辦‘咸陽市工業學大慶展覽’時所拍。”他向我一一指認出4人的姓名。其中8人的合影,也許時光太久,他只辨認出陳軍令、張藝謀、王來學和張健。

我喃喃自語,不由自主冒出一問:“這8人合影中咋沒您呢?”

劉老用手輕點額頭,忽然興奮地說:“我想起來了,這8人合影中也沒有國棉七廠李萬山,不是他拍的,就是我拍的。”我們不禁笑了起來。

他點著一支菸,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我比謀謀(這是他對張藝謀的暱稱)大兩歲。在乾縣插隊時,還是我跟同事把他和劉夢榛、滑爾剛、吉安慶等4位知青一同接入廠的。他勤奮好學、多才多藝,不僅喜好打籃球也嗜好繪畫寫字,經常被抽調下來寫寫畫畫,搞宣傳專欄、板報、牆報。此間,學會了用相機拍照,從此一發不可收。他曾七上西嶽華山,拍攝‘白雲深處有人家’‘迎客松’等多幅精品,屢獲全國攝影大賽獎項並被國內最具權威的雜誌《人民畫報》刊登。記得,在市工人文化宮宣傳幹事田園老師邀請下,謀謀與其他攝影愛好者一起成為文化宮對外宣傳欄的承辦者,經常集中為宣傳欄投遞攝影作品,並一起佈置文化宣傳欄和書畫攝影展。在文化宮攝影專幹陳軍令組織下成立了‘職工攝影組’,與早期為數不多且熱衷於職工業餘攝影的積極分子一道外出採風拍攝作品。一度,整個人幾乎‘泡’在了文化宮。”

他呷口茶繼續說:“機遇總是眷顧那些奮鬥之人。謀謀曾多次被市上或文化宮抽調參與各種文化活動,既是一種認可,更是一份榮耀。他與西北國棉一廠工會宣傳幹事王來學、西北國棉七廠工會主席李萬山、西北橡膠廠宣傳部幹事楊西民、市深井泵廠工會宣傳幹事張肈新、咸陽紡織機械廠工會副主席王富章、陝西第二針織廠工會宣傳幹事盧武漢等一起參與‘咸陽市工業學大慶展覽’,主要展示咸陽工業企業所取得的成就和湧現出的各類勞模、先進人物事蹟。展覽規模挺大,有上千幅圖片。我印象中,謀謀出力最大,他拍了許多照片,暗室技術也好,不達標誓不罷休。籌辦歷時一個多月,佔據了文化宮院內好幾個展廳,連劇場後臺都布展了。國慶前夕開幕的,觀眾絡繹不絕。有的工人見自己的形象上了展板,興高采烈。”

說時遲,那時快,劉老匆忙走進臥室,從書櫃裡抱出一摞相冊,擺放床邊,逐一翻開相冊,讓我瞧他珍藏的張藝謀早期在陝棉八廠所拍的勞模、先進人物照片。邊指邊說:“這些都是用廠宣傳科唯一一部搖把120相機拍攝的。”

美文 | 張翟西濱作品:張藝謀與咸陽市工人文化宮的一段情緣

張藝謀早期拍攝的省級勞模、陝棉八廠漂染車間工人張茂林

“窮耍車子富耍表,玩照相機是傻屌”是那個年代人的口頭禪。那會兒能玩照相機,是十分奢侈的事。偌大的咸陽市區,除過不多的國營大企業宣傳科、工會配有照相器材,其他小單位壓根就沒有。個人能玩得起的也是鳳毛麟角。張藝謀在陝棉八廠能玩照相機,一是人緣好,能夠借到宣傳科的相機;二是緣於結識了單位動力科工人張健。每逢禮拜天,張健都會借用父親的相機與他一起分享。就連當時市面並不多見的東風牌120照相機,張藝謀還是通過張健才有了使用這種高級照相機的機會。再後來,他為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相機,想了很多辦法來攢錢。

當我再次端詳舊照,暗自思忖:大凡成功人士,人們只羨幕他的光鮮亮麗,卻忽略了他當初芳華歲月裡,曾鮮為人知的奮鬥足跡和酸楚淚滴。不由感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更多新聞內容敬請關注:http://www.sxwork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