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神話能當真嗎?

阿飛15187


古典名著《西遊記》在小說創作風格上,可謂獨樹一幟,在明清小說裡面顯得很特別!

《西遊記》的敘事方式,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說的整體架構取向上,都令人耳目一新,給人一種強烈的新奇感,一種獨特之美。所以,它就顯得格外吸引人。令人捧讀,每每拍案叫絕,從而愛不釋手。

這些都是《西遊記》的特別之處,和它所具有的神奇魅力所在。

《三國演義》更多是寫東漢末年官場和軍事場合彼此鬥智、鬥勇的故事。且看那曹丞相,劉使君,孫權,壽亭侯關羽,武侯諸葛亮,等等,哪個不是高端官人??其實何止官人,他們都是帝王胚子的頂級人物啊!

《水滸傳》卻是描寫民間英雄人物故事的作品。宋江,武松,李逵,魯達,等等經典人物,無不來自民間、平民。

《紅樓夢》卻是寫一大幫子朱門富家的高貴青春男女,於閨房之間展開的一個個愛恨糾葛、纏綿悱惻的故事的!

以上三部名著儘管各有不同,風格迥異。可是有一個共同點,這就是故事敘述的人物特別眾多。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人物眾多,故事也就多了,寫作起來,似乎也就相對容易一些。也就是說有故事可寫吧。

可是,《西遊記》與上述三部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鮮明特色,其傲世獨立的因素有如下幾點:

第一,首先它是專門寫神魔故事的!而不是寫人的故事的。這決然有別於前三者。既然寫的是虛幻的神魔故事,那當然就不是真的了。《西遊記》雖然不是生活中真實東西的再現,但它卻完全達到了藝術的真實,這很了不起。孫悟空與眾妖魔明知是假的,可我們誰都不願意扔掉它們,而將他們當寶貝一般戀戀不捨,念念不忘……這就是藝術的偉大之處的淋漓盡致的體現!

第二,《西遊記》故事的主線永遠是一條直線。簡單啊,太過於簡單了。即唐僧去西天取經……似乎永遠在取經的路上。前三者的主線,則有好多條,彼此交錯,多有反覆,顯得紛亂繁雜。

第三,《西遊記》故事的主角只有一位,即唐僧。唐僧西天取經的真實故事,簡單到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即唐僧一人去往天竺,取經,然後歸來,就完了……可《西遊記》硬是編創出數十萬字的故事來,而且,每個故事都是美輪美奐,精彩絕倫的……這沒有超一流的天才創作天賦,能做得到這些嗎?

第四,吳承恩大師無中生有地增加了原本子虛烏有的孫悟空、豬悟能、沙僧、白龍馬等新元素,使之加入《西遊記》的大舞臺,劇情一下子就活了……這些新角色彼此交織於一起,從而演繹出一幕幕曠世奇異的故事,終於使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嬗變成了規模宏大、膾炙人口,甚至有些驚天動地(大鬧天宮)的鉅著。我們不得不為吳承恩大師的魔化寫作能力拍案叫絕了!!!高!高!高!實在是魔幻寫作中的高高手啊!

第五,我常說,什麼是小說創作?小說創作就是兩句話:1.化腐朽為神奇。2.無中生有。唐僧取經的故事太簡單了,越簡單,越不好寫。這就必須無中生有,天才般、創造性地融入新元素,才可使整個故事立起來,架構起來……於是,唐僧的幾個子虛烏有的徒兒們紛紛粉墨登場了……吳承恩做為大師,做到了這些,於是,《西遊記》成功了,他也成功了。

第六,可是新問題又來了。由於吳大師加進去這些新元素,孫悟空和眾妖精,等等,其藝術形象太誇張,太美,太生動啦,反倒喧賓奪主,把主角唐僧的形象給徹底壓下去啦!怎麼辦呢?唐僧由原本當然的故事的男一號,竟然被毫不留情地降到了男四號,或男五號(算上英俊的白龍馬的話)。唐僧在這部鉅著中幾乎成了木偶、道具!!故事演變至這般境地,吳承恩大師也沒了轍。他自己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這道難題是無解的,吳承恩大師於此也束手無策了!誰叫他將假的原本沒有的虛幻角色孫悟空等塑造得那麼鮮活、生動呢?

第七,最後的最後,一切都歸於喜劇。可謂大圓滿啊。有時候,事情陰差陽錯,往往會結出了意外的喜劇果實,令人大喜過望。試想一下,單純的唐僧取經故事,簡單而枯燥,就一個苦行僧,就他一個孤單的角兒,還能指望他演繹出什麼色彩斑斕的動人故事?可是由於意外躥升至男一號的孫悟空,男二號的豬八戒,男三號的沙僧,他們和眾多妖魔姊妹們的傾情鉅獻、匯演,結果,將故事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高潮……故事最後走向了全世界!!!那個簡單、枯燥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竟然藉助於一幫不著調兒的猴兒、豬兒,以及妖魔鬼怪們的廝鬧和無厘頭的纏鬥,終於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讓全世界的各色皮膚的人們由此都知道了唐三藏!悲耶?喜耶?

在此弱弱問一下,若是沒有那些神魔妖怪,唐三藏能那麼紅嗎?我回答曰:絕對不能!事情至此,我們倒是覺得唐三藏蹭了它們的熱度。事情演變得有些詭異了吧……

以上就是我對文學名著《西遊記》,以及吳承恩大師創作中的趣事的一些思考。神話故事當然不能當真,可是,《西遊記》所擁有的超世藝術性,造就的藝術高峰,永遠需要我們為之仰望,同時永遠值得我們不斷去深入探討、學習 !








獨石火火


《西遊記》作者巧妙的把神話中的神,鬼,怪都按人間世俗人情化了,唯心的把人間醜惡現象變著戲法揭露在神話著書中,現代科技又把神話著書演變成鮮活的畫面,以夢幼的形勢把人們信以為真的引進了鮮活的故事之中,在沒有現代科技以前人們就信以為真了,有鮮活的畫面,人們明明知道是神話,但是也不自願的信以為真有神和妖魔鬼怪鬥爭的故事。

話說神仙之間的勾心鬥角,也如此的複雜,把無所不能的孫悟空也降不了真妖,還得求助天廷真神幫助才能降妖,怎麼又能上竄下跳大鬧天宮,可見作者把人世間的封建官府官與官的複雜情節刻劃到天神仙官身上極其妙哉。

故事中真實受苦老百姓受官府官員和地皮欺壓。作者無力犯上,無奈之下只有假想神通廣大的孫語空才能救老百姓出水火般的地獄。

可見作者用心良苦,用智慧和學問當武器和當時貪官汙隸作鬥爭,替受苦的老百姓出口惡氣而己,這就是吸引讀者和觀眾的不一般的神奇力道。


張師傅5107


西遊記能當真嗎?呵呵,那肯定是不行的。



因為畢竟是吳承恩老先生撰寫的神話故事。裡面的人物只有唐三藏是歷史有記載的真實人物。其他的妖魔鬼怪只能存在於我們腦海裡了。不過西遊記,被列為我國四大名著。不得不說,此書一定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當年我看的時候也不得不說佩服作者的腦洞和完整的故事架構。不過此書,反應的問題還是很深刻的,具體的在這裡我們就不細講了。



和書中的記載不同的是,真實的三藏法師並不是唐太宗的什麼御弟,當時只能說是逃關過去的邊境。沒有什麼奉旨西天取經,沒有皇帝的各位加持。更沒有三個神通廣大的徒弟,所以可想過程是怎樣的辛苦!!你要想想,古時沒有方便的交通,出個市都要半天。更何況要出國辣,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可以當真學習的是唐三藏不懼艱辛,遠度西洋,一心普度眾生的美好願景和精神。



其實說白了,唐僧這個人是真的。西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印度是真的,取回來的經文是真的,本人有幸在西安大雁塔下看到過唐僧的千辛萬苦從西天取回來的經文,不得不說,唐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西遊記是虛構的。所以我認為不能當真。


茂行日誌


既然知道《西遊記》是神話故事,自然是不能當真的。雖然故事裡為我們展現的神魔世界太過深入人心,有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的想象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神仙存在,三界輪迴,有天堂地獄,仙宮靈闕,但神話畢竟是神話,沒有什麼現實依據。

《西遊記》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很高的。作者吳承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完全超越我們認知範圍的神魔世界和個性鮮明的師徒四人。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太過鮮活,有時候會讓我們誤以為這些書中的人物都是真實存在過的,其實這只是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太強了而已。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吳承恩所創作的這部小說雖然是神話故事,但也不能說是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的,他的靈感也有部分是從現實生活中所得的,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藝術創造,就為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神奇而又逼真的神魔世界。

《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唐太宗年間,玄奘法師遊學印度取經的故事,吳承恩的《西遊記》可能就取材於此,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和極高的文學造詣,從而創作出了唐三藏曆盡艱辛西天取經的故事。

《西遊記》可以說是神話小說的巔峰之作了,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無論是神是人還是妖魔,都極具特色,天宮地府都呈現得極其真實,讓人感覺好像確實存在一般。不過再過真實,神話也終究是神話,當不得真的。





水自東流花飄零


它是一部神話小說。

首先《西遊記》肯家不是歷史故事。因為《西遊記》雖然以歷史上玄奘取經的故事為原型寫成,但是和歷史人物已沒有較大的關係,也和取經這個主題沒有關係,主要是通過西行路上遇到的種種艱難險阻和妖魔鬼怪,寫唐僧師徒不畏艱險,克服千辛萬苦,終成正果的故事。《西遊記》也不算民間故事。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西遊記》在成書過程中,明顯地吸收了一些民間故事的內容,但是《西遊記》成型後,是一部上百萬字的結構宏偉的長篇大書,和篇幅短小的民間故事,有明顯不同。另外民間故事在故事情節的傳奇性為主,一般不重新人物性格的塑造。而《西遊記》作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情節也很典型複雜,但是人物塑造是其第一要務。這是小說和故事最重要區別之一。


美食小吃每一天


《西遊記》雖然是神話,可卻也很現實,個人覺得可以適當將某些觀點當真去研究,自然說的不是裡面的法術,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放到普通人身上,卻也可以看做是對某些事情處理的七十二種方法,對生活和工作的一些溝通方式。除了唐僧是歷史上存在過得人,可作者在編寫小說時,也是參考活生生的人,人與人之間的處事,凡事離不開人,那自然也能用在人身上。


蒙莎asbr


《西遊記》源於現實,用浪漫主義手法進行藝術加工,把人物形象神化,即使是虛構的陰曹地府,也有現實社會等級的投影;哪怕是天宮凌霄殿,各部仙君仍有塵俗喜怒哀樂、利益糾葛!欲道其假倒亦真,欲言其真亦虛幻!


51890444529


神話,是人類文化的最初形式或形態,是以變異或特異的方式折射的現實。神話豐富的民族,是思維能力發達的民族,尤其是想象力思維發達。

對待神話,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取其中的想象思維能力為今天創新發展自我而用,這該是核心價值所在。


超越意識


能當真,畢竟生活累了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偶爾活在夢裡,童話故事裡


Taomin18340


既然是神話,那說明是假的。但是如果拿裡面的故事情節去影射一些社會現象,人物性格,人情世故就會當成真的一樣 看待。引用紅樓夢中的一句經典名言“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我理解就是說這個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到底是真是假,讓人很難辨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