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下沒有年輕人願意做機加工行業,如何看待加工業後繼沒有年輕人願意幹?

三地數控曾工


“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用這兩句來形容當下現狀比較恰當,但為什麼當下沒有年輕人願意做機加工?以下原因或者是關鍵。

一、環境髒、累、差。無論是機械行業,還是具體到機加工工作,無一逃脫得了“髒”、“累”、“差”這三個字的命運,但凡做過機械行業或機加工的人都應該能意會的,我就不再囉嗦了。

二、沒有妹子。其實這也是一大原因,有句話叫“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太TM有道理了,做機加工的,整個車間都沒一個女人,連廠裡的掃地大媽走過都得多望幾眼,這種對異性的渴望程度可想而知了。另外,做機加工這行對找女朋友和結婚都有困難,別人可能輕輕鬆鬆就女友成群,你卻可能連備胎都沒得做,試問,哪個年輕小夥子願意幹啊?

三、錢不多。之所以還有70、80年代的人在幹,那是因為人家入行早,大概在20年前,那時候做機加工工資真不賴啊,有些技術好的,收入直逼其它部門的主管和經理,2000年左右,有些技術好的機加師傅,就能拿到7000-8000每月的薪水,可現在到了2019年,還依然在7000-8000左右徘徊,可憐的是這些70、80後機加工工人,幾乎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和汗水都揮灑在與機加工車間裡,他們也不是沒想過轉行,只是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沒有其它可以謀生的技能了,已經轉不動了啊。

四、年輕人價值觀不一樣。現在的年輕人有個性,嚮往自由,誰願意去像監獄一樣的工廠呢?工作時間還要穿著滿身油汙的工作服,夏天炎熱、冬天寒冷,上班就是受罪!像這樣的工作誰願意去做呢?

這四點當中,我認為原因二、三就是關鍵中的關鍵,解決了,或者就可以吸引年輕人進去了!


設計製造迷


我也機加工出身,現在已經換行了,說說我換行的原因吧!

1.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

做機加工的上一定年領的都深有體會,工資一年不如一年,看似工資漲了,其實你的勞動強度也漲了,以前一人一臺機床,科技進步了,人卻還沒有閒下來,現在一人兩臺,有機械臂和帶點自動送料的一人三臺四臺,我見過做數控一人控制7臺的人,一個月就一萬來塊錢,工廠根本沒有給你閒下來的機會,在他們眼裡,你就是機器。

2.單價大幅度下調,以低廉的成本獲取勞動力。

很多工廠都用計件制來給工人開工資,看似多勞多得,實則一陷阱,用工單位每一年都在降產品單價,想要增加工資就得增加勞動強度,加班的事常年都有,沒加班費的比比皆是,尤其小廠更為突出,沒活的時候就直接開你,反正不用賠償。

3.對技術人員不夠重視,工資待遇差。

現在的機加工技術已經爛大街了,如果你混不到管理層拿死工資+提成,很多廠裡的管理層都固定了,再去找工作的都屬於操作型的,累、脹、油不說,看看以前的單價跟現在的單價做對比,換行的心已經有了。

4.現在得00後打工者處在父輩們高強度低單價的階段,在家也沒吃多少苦,進廠裡看到同時操作幾臺機器,妹子也不見個,嚇都嚇跑了。

現在再用工上出現個怪圈,一面是人山人海的勞務市場,一面是一大長排的招工單位,用工難,招工難。從我上面幾點也許你會有答案。



生活e區


433

傳統機加工崗位的確不被年輕人看好,我們目前也面臨著年輕工人難招、招進來也難長久的尷尬。

對於年輕人來說,傳統機加工崗位薪酬低,環境差,發展前景黯淡。這與他們理想的工作狀態相差甚遠,他們寧願領著4000元的薪水到寫字樓裡工作也不願領取機加工7000元的薪資。對於他們來說,收入越高固然越好,但如果工作太辛苦,而且會喪失自己的自由時間和發展空間,自然會選擇更加自由輕鬆的工種了。


傳統機加工行業歷經了百年發展,至今也逐漸步入末途。新型的機加工技術也慢慢成熟起來,如快速成型技術(即3D打印技術)、數控機床加工製造(CNC)、機器人加工製造、計算機輔助加工、3D軟件虛擬製造、智能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這些新型機加工手段基本上都是基於計算機編程語言,由程序控制設備進行精密加工,相信年輕人會更願意接受罷。

只是,在這個新老更替的當下,年輕人的選擇著實讓加工業頗為尷尬!也許,這就是時勢在逼著我們的科技進步,並能早日應用推廣到規模生產中罷!




妙妙一角


首先,做機加的幾乎避免不了加班,因為機器不能停的原因!所以,大多都是白晚班,這一點很多人就受不了,畢竟晚班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都適應不了!

第二,機加環境不好,機加跟各種機床打交道,油汙,鐵屑之類的避免不了,所以他們的工作服幾乎都是油汙汙的,現在的年輕人更希望從事的是乾淨明亮的工作環境。而機加顯然與他們的期望不符!

其次,機加的待遇不高,很多地方機加基本工資在4000左右,全靠加班來提升工資,而現在一般的房產中介底薪都在4000以上了!而且,機加環境整天與機器打交道,實在是乏味無比!

所以,為什麼現在的機加行業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進入,因為機加行業沒有讓年輕人心動的東西,談何吸引力呢?





句子密碼


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選擇。

除了高深技術,一般的工作都沒有太多的難度,而成為頂尖技術者的畢竟只是少數。現在國家發展迅速,年輕人不像在70年代更喜歡活在當下。

年輕人需要的是能看到未來,而不是僅僅的解決溫飽。做製造每天都是呆在廠子裡面,和機器打交道,讓年輕人覺得會缺少更多的時間去提高自己。畢竟現在不像以前,工廠不再是鐵飯碗,發現機遇需要在社會上不停的和人打交道,而不是機器?

不久的將來,工廠也會實現自動化,所學的簡單的技術,也會被機器所代替,這是社會的發展,也是年輕人必然的選擇。


文清雜記


工作說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到場面上還是分開了,其實機械加工行業還不錯。因為我個人開始是做數控的雕刻的!相對和機床比較近一些。說一下個人的淺薄理解和個人工作的體會,因為也是好幾年前了,設備環境都和當下有區別了。僅供參考吧!

第一次接觸數控機床是一個很偶然的條件頂替他人工作。我個人專業是計算機,對圖形處理稍微有點了解。但是隻是簡單的編程,也都是機床本身帶的軟件!很好弄。就開始工作。當時的工作環境很簡陋一直在工廠,髒!粉塵!都是無法避免的!工資水平可以比普通工人要高一些,也就是技術工人的水平!工作時間一般都是工廠時間7點到五六點都有!但是活上來,就會有大量的加班!一般工廠特別是小型的是沒有休息日的。法定假日也少!這些年改變不少。不過還存在!

上面說了我以前的工作情況!現在我說說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幹。這個工作工資不是很高,但是要是沒有一點水平還幹不了。工作還並不體面。工作時間也不固定。所以很多願意幹的幹不了,能幹的不想幹這個。甚至幹一些快遞了,送餐都比這個賺的多,時間還隨便。並且提升空間也都不大。

最後說一下,雖然很多不如意,也行行出狀元!什麼乾的好都會出類拔萃。我這也是在邊緣上看問題。僅供參考!





169117879


如何看待加工業後繼沒有年輕人願意幹。

蹉跎歲月,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今朝目睹。機加幾十年,對我來說,一路坎坷,一直相伴不是機床,工件,就是刀具,量具,它們默默無聞,終究為人服務,可是這個行業人氣在減弱,也許沒有美女相伴,也許是鐵太冷漠,也許是一身油味太正點,還是鈔票不犀利,也許太年輕,也許,也許?

伴隨著機器刀具美妙旋律,我彷彿看到是子彈在歡快的射出,每當看到卡殼,顫動,一股不悅,立上心頭,征服是刀的犀利,還是工件的堅硬,都是夜夜所思,一個框架,各類分支,需要一個思想,一一對待。

走過了,是一輩子,愛過了,是一個捨不得,放不下,機加在我內心也是一個過程,從一個不喜歡到一個默認,最後變成一個熱愛,這就是刀具人生,是時代環境造就。

當今社會為何年輕人如何不待見機加這個領域?

髒,累,可以說首位,待遇也是一個價值觀。社會取向,如何引導,令人堪憂,我所看到的是滿街跑的都是外賣和快遞,一個個都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年輕人,還有保安矯健的步伐,這就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思想在改變,輕鬆在招喚。

美夢都是一個人的權利,當中了頭彩,我怎麼怎麼・_・?,不容置疑,勞動創造了價值,不管各行各業,都是光榮的,不能說做保安就是避重就輕,更不能說送外賣沒有技術含量,呢麼為什麼年輕人願意幹這些而不幹機加了,一個是從長計議,一個是活在當下。

從產業鏈來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即製造業和服務業,特別新型服務業,比如外賣,相應工作簡單,機動靈活,薪酬不低,正應了風裡雨裡,外賣想你,有肉吃,誰願喝湯,演繹了加工業難以後繼有人。

老齡化加劇也是一個方面,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科學家,音樂家或者是公務員,又髒又累不掙錢,最多有一個技術手藝已經不是這個時代主旋律,就像一個傳說,不要留戀哥,他只是一個傳說。

薪酬待遇也是造成技工隊伍穩定一個不利因素,國外對技工待遇,尊重都有境界,國內目前缺乏創新,鑽研專業技術沒有動力,在鄭州而言,一般技工一天在一百五到二百之間,養家餬口有時還需要看看天氣,有霧霾需要在家靜養一下,日子不容樂觀,特別是老闆有活沒人急,有活不讓幹更急,人算不如天算靠天吃飯不是農業的專利,工業也是如此。

技工隊伍可持續性,穩定性已經迫在眉睫,斷片不能斷檔,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支持,特別是我看到的,維修電器,機械,包括一線有手藝的工種,這些人都是一生的經驗,如果後繼無人,也許都會慢慢在失傳,不可說,不可說。

一個曾經輝煌,國之重器已經悄然而至,是繼往開來還是後繼無人是需要有些人考慮的,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才是真。

這個行業不好反過來想想,其實正好,海闊天空,緣起緣落,終究會造就一批大浪淘沙的精英。2019-3-17凌晨,作者~顧師傅


三地數控曾工


我以十幾年機加工行業的經驗,告訴大家現在機加工行業已經日暮西山了,誰入這行誰後悔!一句話概括機加工行業特點:事多,活累,錢少,環境差,沒女人,沒技術含量,沒有發展前途!

我在溫州做了十幾年的車工,2003剛開始學車工,那時是傳統機加工行業最輝煌的時代。那時普工工資才300元一個月,勞務市場找工作一塊錢就能吃飽,車工老師工資最少1500還招不到人。於是我就選擇了車工,到現在普工工資都四千到五千了,而車工工資還在六千左右!和普工有什麼分別!我隔壁廠有一車閥門的同行做計件的,一天最少300元。他做的是6180大車床,60,70斤重的三通蝶閥直接搬上一米多高的車床,上下一天要搬幾十次才能掙那麼多工資!我試了一下我搬了兩次,就累得夠嗆(可能是我個子小吧,我做小車床的)我問他為什麼不用航別吊上去,他說用航車吊上去,一天連兩百都掙不到!他跟我聊天時說:兄弟我這就是下苦力,沒什麼技術含量,等再做五年,搬不動了,我就改行做質檢員,一個月拿個四,五千工資就行了!

我來這廠前任是個九零後的,他在這做了三年,工資還可以。但還是走了,我們車間主任問他具體原因,他只說了一句話:你這廠就只有三個大嬸,我在這絕對要打光棍!然後跑去廣東電子廠女孩,多的地方打普工找媳婦兒去了!是的我這些年進了大大小小十多個廠,幾乎清一色全部都是大老爺們,機械廠幾乎是女人禁地!

現在機加工廠的事特別多,有的廠車工必須要會磨床或者數控車床,銑床要懂車床等等!每天站九到十小時,遇到忙時再加三小時班,反正不會讓你坐下來(當然加工大件的除外),再加上工作環境特別髒和差,比如車鑄鐵閥門,那裡灰塵四處飛揚,不戴口罩很容易得肺病,戴口罩下班回家,除了嘴巴臉上頭上到處都是灰塵,有那個年輕人受的了,還不都是我們70,80後這些能吃苦,苦逼的人在硬撐著!

最後就是現在機加工真沒什麼技術含量,以前我們加工精度高難度大的產品,是用普車和銑床加工出來的,現在大批量產品全是數控和加工中心生產。而且速度快,效益高,普車和銑床拍馬都趕不上,所以工廠老闆都不重視我們了!曾經有一哥們寧肯去擺攤賣燒餅,也不願去做六千工資的鉗工!據說現在一天能掙三百!這叫我們情何以堪啊!

所以現在年輕人不願做機加工行業是正確也是必然的!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了,工業革新也很快,德國很多工廠機加工,都是隻能機器人操作,根本就不需要幾個人做,我國也在研發這樣技術,要不了幾年肯定就會普及!所以我們這些80後,入這行的人也要想辦法改行了,生活不易,還是要趁早打算另尋它路啊!





勝氣情深似海


我是老銑工,今年63歲,至少是半個工匠,現在仍經常做,任何鋼材在我的銑刀下都是削鐵如泥。請注意是正常普遍使用的白鋼銑刀。但是,幾乎所有的人會認為做機加工。又髒又累,許不知也不懂得,在技術工種領域,相對輕鬆,也算整潔,待遇豐厚的工作,機械加工行業肯定是前列。那麼,為什麼現時代人不做機械加工,主要是被非正統的機械加工現象所誤,,,誤認為髒和累,,,,

當然,這和當下全民向錢看有很大的影響,,,,“匠心”成不了氣侯。


都市辛巴


人家日本和德國幹機械的工人一干就是一輩子,很少有人改行。原因很簡單:他們社會地位和待遇都很高被稱為機械工程師。越老的師傅反而越值錢,老闆把他們當成廠裡最寶貴的財富,比機器設備還要重視。德國人說把他們的高端機床設計圖紙都給我們仿製,都生產不出來和德國一樣精度的機床。機械行業最關鍵的還是工人的技術和多年經驗。我們最不重視的就是工人了 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都是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