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升級 情懷依舊——滁城花鳥魚蟲市場走訪見聞

4月29日,又是一個週日,位於滁城紫薇中路與花園路交口東南角的花鳥魚蟲市場再度熱鬧起來:一大早,商販們根據編號,找到各自的攤點,將要售賣的商品紛紛上架;市場外的道路開闊通暢,城管、交警、社區工作人員等忙碌奔走,引導車輛有序停放。沒一會,市民絡繹前來,吃著噴香的雞蛋餅,看著琳琅滿目的百貨,孩子們手裡抓著彩色氣球,電動車上坐著可愛的小狗……這一處嶄新的花鳥魚蟲市場,是滁州市民曾經最熟悉的“狗市”所在。

記者瞭解到,約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滁城“狗市”自發形成。多年來,“狗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民生活需求,但其無序的管理狀態帶來的“髒亂差”、佔道、擁堵等問題,不僅讓市民深受其擾,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2018年10月,經過升級改造,滁城花鳥魚蟲市場正式開放營業。12月,市場交由市經開區鳳凰街道辦事處負責經營管理。

從曾經的“狗市”,到如今的花鳥魚蟲市場,記者走訪發現,在這一處花鳥魚蟲市場裡,不變的那一份熱鬧鬧和熙熙攘攘生活氣息,多了則是一份井然有序的管理和服務為民的情懷。

全面規範經營,市場繁榮有序

花鳥魚蟲、鍋碗瓢盆……一處小市場,牽涉的卻是民生的“大工程”。2018年10月,滁城花鳥魚蟲市場正式開放營業,然而眾多商販放著新建的市場不去,仍習慣性地佔道經營,綿延數百米,既阻塞交通、又影響環境,對市場的規範管理迫在眉睫。

2018年12月,鳳凰街道辦事處全面接管市場的經營管理工作。從千頭萬緒的繁瑣到無從下手的彷徨,街道黨工委書記孫健向記者介紹說,“做好市場的規範管理,得沉下心來”。為此,街道一班人對市場經營管理的風險、商販經營習慣、經營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問題等進行全面分析研判,並最終確定了“疏導結合、分類設區、據實擴建、完善設施”的工作思路,從摸排清點流動攤販入手,在完善基礎設施上全面發力。

時值寒冬時節,街道抽調了專門的工作人員,每週末清晨對在此經營的流動攤點進行摸排清點,確定了固定經營攤販1200戶,非固定流動攤販若干。同時,根據流動攤販售賣種類,將市場劃設為小吃、乾貨、百貨、服裝、生蔬、寵物、禽魚、古玩等八大類,每個攤販根據經營實際,設定經營面積。與此同時,聯合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等多方力量,對商販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引導他們入場經營,並實行按區摸號入駐。在一系列有利於商販經營的措施推出後,僅用了兩週,原先佔道經營的商販們就“轉戰”進入市場。

此外,根據實際經營情況,街道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整改。改造了公共廁所,由蹲位式改為通道式;安裝了全覆蓋的攝像頭;新購了兩座共8個坑位的公共廁所。針對攤位不足問題,新擴經營場地1.6萬平方米,其中硬化6000平方米。統一招標製作了商鋪店招,為商鋪安裝了樓梯。並對水電進行了改造,實行一戶一表,避免浪費。

如今,得益於集中“進場”經營,市場周邊道路通暢有序,市場秩序和衛生狀況也大大改進。同時,每個週日,市場能聚集2000多戶商販和數萬市民,有的商販一天的營業額能夠突破1萬元,還有的商販不到上午9點就能賣光一整車的蔬菜。

創新服務管理,彰顯人文情懷

青磚黛瓦的建築主體,古色古香的窗飾、宮燈,典雅古樸的文化牆……如今,走進滁城紫薇中路與花園路交口東南角的滁城花鳥魚蟲市場,映入眼簾的便是一處具有濃郁徽風皖韻的景緻。“結合滁州市民情懷,把花鳥魚蟲市場打造成意識形態宣傳高地、個體商販經營福地、滁州市民回憶故地、社區經濟造血陣地。”記者瞭解到,滁城花鳥魚蟲市場在建設經營之初,便確立了這一目標。

圍繞這一目標,街道積極將文化元素融入市場的各項改造和經營中。製作公益廣告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誠信”文化等。對一些閒置房屋進行改造,創新打造“滁州印象館”,每個房間內利用相片、書畫等形式,宣傳滁州的城市變遷、文化習俗等,讓民在購物的同時也能感受文化的浸潤。

一處小市場,其最終目標指向還是與市場息息相關的民眾。街道黨工委書記孫健介紹說,精心打造小市場,其終極目的還是為市民提供全面而良好的服務。為此,街道根據新花鳥魚蟲市場集中經營的特點,設立了滁州優質農產品展銷專區,計劃與8個縣市區合作,採取“田頭+農戶”的直銷模式,把優質農產品推銷給廣大市民,減少中間環節,讓市場與農戶或者生產基地實現無縫對接,最大限度地讓廣大老百姓得實惠。

“不僅要讓市場變得繁榮有序,還要將市場打造成一處新的文化商業地標。”孫健介紹說,把花鳥魚蟲市場這篇“民生文章”做深做透,不僅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內在要求,也是回應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如今,在這處新的花鳥市場,不僅有上了年紀的老滁州人經常前來,也活躍著眾多年輕人的身影,滁州人的記憶和情懷在此得以傳承。(記者:盧曉東)

——2019年5月7日《滁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