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懂聯律的人愛出不合聯律的對聯?

丁茂松3


現在我們所說的聯律,通常是指中國楹聯學會公佈的《聯律通則》。我曾經和幾個專寫對聯的朋友討論過,基本認同,此一通則要比古代的對聯要求略嚴。



我怕有記錯,又就此答題專門翻出《聯律通則》細看了一次。與對聯出句格律相關的有這一條:

第五條、平仄對立。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仄收句儘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也就是說除了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有較明確的規定外,其餘的多是用應該、儘量等文字,也就是說並非硬性標準。當然,如是參加聯賽,這些也必然是計分項。但在群眾性的日常對聯活動中,則不必過分拘泥。



對聯的平仄格律沒有格律詩和駢體文的要求嚴格。在創作實踐中,雖然有如“馬蹄韻”等標準供參考,但也沒有任何規定必須執行。而且,因為對聯此一文學形式的特殊性,會出現一些特別的屬對格式。而就這些屬對格式,通常有不拘平仄的權利。這在《聯律通則》中也有說明:

第七條、對於歷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屬對格式,例如,字法中的疊語、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聯綿,詞法中的互成、交股、轉品,句法中的當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傳統修辭對格,即可視為成對,體現對格詞語的詞性與結構的對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則從寬。

也就是說,如果是在大眾平臺進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將條件放到最寬,出句可視為無聯律要求。而聯律的責任,會落在對句者身上。假若出句者的句腳用了平聲,我們也可將其當作是下聯徵上聯。有心人也可給出句者提個醒,告訴他有上或下的筆誤。

當然,我這樣說,並非指可以完全不理會對聯的規律和習慣出句。而是覺得,大家都應抱著更包容的心態看待這些初學者,誰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如果你是一個對聯愛好者,也希望頭條有一個非常活躍的聯圈吧。如果實在看不慣的,你不去對就好了,還不行就換個合符你要求的社區或聯群。

再說,聯律也並非判斷對聯好壞的唯一標準,古代名聯中,不合聯律的也有很多。

而對於對聯愛好者而言,也應該努力學習一些對聯相關的知識,使自己的對句或出句更具模樣,“律”並非一定就是約束,其更多的是為你提供一種方法。


詩詞書院


關於懂不懂聯律這個事情,前段時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爭議頗多。

今天,我不做過多的分析辯論,只講一個故事。

我是南風償,如果你也喜歡我的觀點,歡迎關注、轉發。

剛來杭州的前些年,我是擠公交上班的,杭州的公交車很擠,特別是上下班的高峰,做過得人都知道吧。

一到夏天,等公交真的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不關你是衣著光鮮還是妝容精緻,太陽隨便施展些威力,統統把你打回原形。

左等右等終於來了一輛公交車,人群一蜂而上,很多時候不是自己接擠上去的,就是被人擠上去的,一上車涼爽的空調頓時給你另一片天地,擁擠而涼爽。

有一次,幾個年輕的女孩子上不來,急得要哭了,哀求車上的人往裡擠一擠,門口一位中年大嬸一臉不耐煩地說:“能上嗎嘛,就給你上了啊,小姑娘不要這樣子,你要上班,這麼一車人也要上班的啊。”

“是啊,是啊,不要因為一個人影響我們一車人啊”車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附和著,小姑娘難為情地走開了。

車子順利出發了。

有些時候生活就是充滿喜劇,第二天同一個時間點,同一個車站,車門口站著那位大嬸。她滿臉漲紅,衝著裡面喊:“擠一擠啊,大家擠一擠嘛,這麼熱天,我馬上就要遲到了 唉……”

車上的人群不動,門口的大嬸不下,把著車門,車子無法開走,車上怨聲一片。

公交車後的道路上,堵滿了等著上班的私家車,滴滴地摁著喇叭,有些車主搖下車窗喊話:“要不要走啦,腦子是不是有病啊?”

公交車的司機也很無奈,他拿起話筒,對著車裡喊:“大家擠一擠,每天都坐著一班車的人,換位思考下啦……”

喊話的同時車子一個啟動,一腳急剎,人群啊一聲向後前撲去,大嬸一個機靈轉進了車裡,車門關上,一路狂笑,大家一起出發了。

後面的私家車車主也搖了搖頭,關上了車窗,丟下兩個字:“神經”,一腳油門遠去了。

故事講完了,懂不懂聯律,懂不懂規則?能不能吟詩作對?大家說呢?





南風償


恕我直言,這個問題讓我反感了好幾天。我五十了,每天上班很累,壓力山大。業餘時間看看頭條,欣賞一下好友的美聯,學習一下高人的對聯,有興致了,自己對一下下聯,每每仔細斟酌推敲得出自己滿意的下聯,自己都很有成就感,很高興。感覺舒緩了緊張的情緒,也減少了工作的壓力。我知道自己不是很懂對聯。喜歡而已,至於您說的聯律,我特意上網查了查,想想和自己本來理解的對聯規則沒有區別。字數一致,平仄相對。詞性相同。還有我追求的是意境美,正能量。

看了這個問題,我不敢答對聯了,為什麼呢?我感覺,我不懂聯律,被您這個專家笑話了。特意翻看您的回答,沒有找到有關聯律的專業知識。也沒有應答範聯。讓我很失望。

我的回答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如果您是專業聯律專家,請您多多普及聯律知識,寫寫應答範聯,我們也想學習學習,提高提高。如果您不想普及專業聯律知識,請您不要掃大家的性,不要貌似專家的提出這樣的問題,給大家潑冷水。

頭條是開放平臺,不是專業論壇,大家要麼退休消遣,要麼工作之餘減壓快樂。高興就好。當然多學習一些知識更好。

情緒之下,寫下回答,言過之處請您海涵。希望您有時間多多普及聯律知識,業餘愛好者一起學習進步。





暖心暖春


山無定勢,水無常形,對對聯也是一樣,自然就好,開心就好。

中國歷史上兩個文化高峰,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是新文化運動。這兩個時期,為什麼文化那麼繁榮呢?就是因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對聯也是如此,我們也要允許兼容幷包、百家爭鳴。有爭議好哇,有爭議的事物往往能夠在爭議中自我完善,促進自己的發展。有爭議的事物往往更加有價值。

對對聯一是傳承傳統文化,二是陶冶情操,娛樂身心。對對聯,是不是一定就要板起臉孔,像一老夫子那樣,嚴肅去對待呢?我個人覺得,對對聯要看場合,嚴肅的場合,比如詩詞大會,出席的都是專家,當然要嚴肅對待,畢竟是大雅之堂。

但是,今日頭條本來就是一個大眾平臺,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是讓更多的人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時,還能娛樂身心,緩解壓力,放鬆一下,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必苛求了,不要求全責備了。

對這件事,本人深有體會。我入駐今日頭條第二天,在今日頭條發了一篇關於對聯的文章,當天參與對對聯的人應該有1000多人吧,可惜我把這篇文章不小心誤刪了,第二天又發了一次,平臺不推薦了,還有100來人參與。

第二篇是我自己出的一個人名趣對:

上聯:季布,季常,季孫,季羨林,季友伯兄。

這幾個人的典故和資料,大家可以去看我的文章,這裡就不再重複了。這個對聯出來以後,平臺都是在內部推薦,沒有推薦到首頁,但是,參與互動的也有700多人。

為什麼那麼多人參與到我出的對對聯活動中來,就是因為他們從中既可以學習知識,又享受到了快樂,儘管有的人可以說對的下聯根本就不是下聯,我們有必要去苛求嗎?

甚至可笑的是,我第二篇文章的標題是《我就在這裡等著你,求下聯》,本來我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我在這裡等著你來對我的對聯,可是,好多人裡面的文章根本都沒看,也不知道我的上聯是什麼,可能被我的標題吸引了,就直接把我的標題做了上聯,對起了下聯,哈哈。我摘抄一個與大家分享一下:

上聯:我就在這裡等著你

下聯:你在哪裡我看不見

哈哈,這是對聯嗎?根本就不是。可是,網友們得到了快樂,我們有必要去苛求嗎?如果我們去苛求,就是對網友快樂的一種摧殘!

我問了一些網友,我說,老兄,你把上聯看錯了,我的上聯在文章裡,不是標題。我說,您把我的標題看成上聯了。你們知道網友們是怎麼回答我的嗎?網友說:“以標題做上聯來對,這樣更加好啊,更加有趣,有趣就行。”哈哈,我服了,我不得不服。

山無定勢,水無常形。規矩都是人定的,對對聯也是一樣,自然就好,開心就好。我們幹嘛非得要把自己的手腳捆起來呢?你們說是不是啊?

剛剛看到下面有一篇文章,說得非常好,我摘錄下來,很符合我的觀點:

規則誰來定

百家竟爭鳴

韻律行不行

樂在對聯中

大家如果對我的對聯或者文章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去我空間裡去看看。我再把我的那個上聯放到這裡,大家有興趣的都可以來對,相關的人物背景和典故見我那篇文章:

上聯:季布,季常,季孫,季羨林,季友伯兄;

下聯:?我就在這裡等著你


雁過留聲1314


關於這方面我也想說幾句。很多時候很有意境的出句,卻不合聯律,不出又覺得可惜,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只能硬著頭皮出了,懂了又能怎樣?既然出了就讓懂律的大老們隨便嘮叨吧,只要快樂了自己就好,前一段時間我就因為不講聯律,和人爭執了幾句,我說我只是娛樂,沒有時間去細細的推敲聯律,他說我是胡鬧,還被他暴了粗口,事後還拉黑了我,可能還舉報了我,現在出合律的聯也不被推薦了,近段時間在家養病,可算有空了想和他探討一下,才知道被拉黑了,我想說,這又何必呢?這不就是個娛樂平臺嗎?又不評獎,為什麼非得要條條去講格律呢?現在我也是再好的意境不合律也不敢出手了,其實有誰能夠理解有好多人除了吃飯睡覺,也就每天晚上僅僅有兩個小時的空餘。也不想說了,說多了惹人不好受 ,就說這幾句還是抱著孩子打的字,總之人的背景不同 各方面也不可能相同。希望友友們,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吧!


山水悅客


其實這問句,上半句是提問,後半句正是答案了,不必再要問為啥了。

正因為不講韻律,所以才隨心所欲的出聯。這種隨心所欲不及後果的出聯,如考試中的選擇題,有時也就碰巧,整對了。但因為無視韻律必然錯的不少,若應對者也無視韻律,因而成了錯上加錯!

說實在的,有時顧了寓意,難顧韻律,只好捨韻求意了,古代名人都有"捨韻求意"之說,何況我等行外!關於對李白某某詩句認為是打油詩的評論,正是因此而起的。不過,我還是認為,必須重視韻律,要不怎稱得上詩、聯?乾脆都作散文算了。


琵琶嘴


首先說,如果出聯者不懂聯律,所以出現一些不合聯律的對聯就很自然了。

我本人也沒有學過對聯的知識,只是聽人大概講過一點這方面主要的注意事項。現在與大家交流一下看法。我認為對對聯最主要的首先還是意境,但是要想以好的意境對出好聯,沒有豐富的多種知識是不行的。還有上下聯對應方面,既然是對聯,上下相對應也是很關鍵的。比如名詞對應名詞,動詞對應動詞。又如風景對應風景,動物對應動物…………等等。

還有韻律也很關鍵,尤其是上下聯最後收尾最關鍵,我知道一般上聯收尾儘量用三聲或者是四聲,下聯儘量是用一聲或用二聲。所以說對對聯來說講究還是很多的。如果你要出聯讓大家對,就得多學些這方面知識。

因為出聯者與對聯者是有區別的,參與對對聯的人影響面較小,因為他對的不好時,別人可以一帶而過。不去多看就可以了。可是你如果是出聯讓人對,參與對聯的人就得參考你出的聯的韻律意境等等,以及各方面因素去考慮怎樣對出上聯或者是下聯。所以說出聯者還是要多學學對聯的知識再去出聯為好。

本人由於沒有專門學過這些知識,僅知些皮毛,所以從來不敢妄自出對。


踏遍青山RWL


岀聯者要嚴把聯律,不能隨心所欲。網友應聯大多是練習寫作,或興趣愛好,或湊熱鬧,或處於其它目的。當然頭條裡出現了不少岀聯或應聯高手,確實豐富了人們現實生活情趣。出聯,應聯網友越來越多,不同程度的展示了各自心聲和文底修養,值得我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歷史要續寫,對聯文化也需要傳承和發揚。

那麼有些不合韻律對句的岀現。只要不是入選作品,就不必以律(韻)待人,文化程度不同,自然就會有人把打油詩,順口溜,顏語隨手拈來整合填平,我認為這部分人要比整天打牌,遊手好閒,無所時事的人要強數倍吧?所以重在參予,不可摧殘。


暮陽人52369805


跟著各位師友學習了一段時間對對聯,雖有了些進步,但還是感覺只學了個毛皮,感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無止境!

頭條裡的確是有些不太內行的朋友在出聯給人對,有的意境不佳,有的格調不雅,我們選擇不予理睬就是了。

還有一種出聯者愛用古代生僻字自編詞語的,古代名人的詩詞歌賦裡都很難見到這些“詞語”,詞典上查不到,百度一下也無果,他想表達的意思不得而知,很明顯這些所謂的詞語是他自編的,目的大概就是讓大夥兒無詞以對。所以,我們只能遠遠的稱他一聲大師啦!

好在不管出聯者的水平是高是低,對對聯的我們是可以有選擇的,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那些意義好、意境佳的來對,多研究一下高手的作品,相信多加時日自己的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吞雲吐霧jtj


對聯因為遵循了聯律,才能體現出用漢字創造的這個國粹的獨特之處,讀來抑揚頓挫,有韻律,有美感。所以玩對聯的人尤其是出聯者還是要有點聯律基礎的。

比如最近有這麼一個上聯″豔陽高照三月暖″,如果稍懂聯律或者細心點,只改一個字,把"月"改為“春”即″豔陽高照三(春)暖",意思完全一樣,且既合了聯律,在意境上也有所提高。

還有一出句“紅杏一枝出牆外″,平仄平平平平仄,不如用人家原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徵上聯。或者改為"紅杏一枝牆外出",既可徵上聯,因為″出”字在普通話裡是平聲,也可徵下聯,因為″出″字在古音裡是入聲字,(比如出″在原句裡就讀仄聲),所以是仄聲字。對的人上下句均可對。

對聯不太講聯律的也是有的,比如長聯或八字十字聯等,馬蹄韻就可。還有春聯比如"百世年華當代好,千古歲月今朝新″。還有婚聯如″祥雲繞屋宇,喜氣盈門庭″,都是三平尾,聯之大忌,也不顯多不合適。

還有即興聯比如毛主席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周總理對″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

還有諧趣聯,(包括諷刺聯),行業聯,迷聯還有部分勵志聯等聯律也是寬鬆的。但律句聯除部分意境特別好的,一般是不允許出律的。

其實對下聯也是很重要的,其一:上聯如畫龍,下聯似點睛。有時看去一個意境平平的上聯,搭配了一個得當的下聯,一下子身價就高了許多。如顏真卿詩裡對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看去也不是怎麼出奇,但配上″白首方悔讀書遲”一下子就不一樣了。其二:對聯的上下聯並不是孤立的。如果認為下聯只要合律想對什麼就對什麼,那就大錯特錯了。上下聯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管你是正對,反對還是流水對,總是要組成一篇有主題的文章才行。向上面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就是。

最近平臺上有一出句“老酒一壺空對月″,有人對“知音幾個醉開懷”,″新詩幾首送晨星″。還有人對″古橋百年南通北″,“春風十里不如君″。撇開聯律不說,前兩個對句就是有關聯的,緊不緊也是一個整體。後兩句就毫無關聯,怎麼能算成一副對聯呢?

如果純粹是為了找樂子,另當別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