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一例胰腺癌根治術的三次抉擇為67歲大爺贏得新生機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記者 古蓉媛)最近,德陽市人民醫院院長、胰腺外科專家麥剛教授帶領團隊成功為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進行根治手術。術前多學科協作討論制訂方案、採用動脈優先入路、實施血管切除及重建,讓幾乎已失去根治手術機會的老人又有了新的希望,術後第10天患者已恢復出院。

德阳:一例胰腺癌根治术的三次抉择为67岁大爷赢得新生机

第一次抉擇:切還是不切

67歲的王大爺入院前10天進食後反覆嘔吐,解黑便。入院後檢查,發現胰腺鉤突有巨大腫瘤,已侵犯到鄰近的腸繫膜上靜脈。這樣的情況,要做到根治性切除,不但對手術操作要求高,而且風險大。

手術前,胰腺癌多學科協作團隊就這個病例的可切除性進行詳細討論。

從病情來看,王大爺迫切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但如果開腹後發現腫瘤侵犯周圍重要血管和組織,而常規手術途徑不能進行根治性切除,那反覆便血的問題仍然不能解決。

經過與影像專業同事的討論,並對患者的腫瘤影像圖像進行三維重建,團隊對腫瘤周圍的解剖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從而制訂了可切除的根治性方案。對手術中及術後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制訂預案並一一推演後,團隊與家屬進行了充分溝通,決定為王大爺實施手術。

第二次抉擇:姑息性切除還是根治方案

手術前,團隊精心為王大爺進行了充分的胃腸減壓、胃腸外營養支持等準備。4月1日,王大爺懷著期待和信心把自己託付給手術團隊,這臺已在主刀醫生心中預演過很多次的手術按計劃開始了。

手術中,主刀麥剛教授按解剖結構層層分開胰腺周圍的臟器和組織,清楚地暴露出腫瘤,發現胰腺鉤突腫瘤不但巨大,而且與周圍組織關係緊密,不光包裹住腸繫膜上靜脈,侵犯橫結腸的動脈分支,還部分包繞腸繫膜上動脈右側壁,累及後方的下腔靜脈右側壁!

切?還是不切?腸繫膜上靜脈血管切除後如何保持功能,是用自體血管還是人工血管代替?嚴峻的問題再一次擺在團隊面前。

術中情況比之前預估的還要複雜,好在術前多學科協作討論時對血管重建有了初步預案。經過再次與王大爺的家人進行溝通,團隊最後果斷決定仍按原手術方案進行——完整切除受侵犯的腸繫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右側壁在內的全胰腺鉤突,最大程序剝除腸繫膜上動脈右側壁及腹腔乾的腫瘤組織。

第三次抉擇:換靜脈、剝除裸露動脈

手術的難度超出了預期,即便對“身經百戰”的麥剛教授來說,也猶如在脆弱的瓷器上精雕細刻,既要大膽心細,更需胸有成竹,還要對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應對有方。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關鍵時刻,麥剛甚至屏住呼吸沉穩地解剖分離組織,成功地將腫瘤及被侵犯的腸繫膜上靜脈及下腔靜脈整塊切除。

為了防止後期可能發生的區域性門脈高壓等併發症,手術中保留了脾靜脈。心胸外科主任孫小康用人工血管代替切下的部分,完成腸繫膜上靜脈-門靜脈吻合。隨後,麥剛仔細對整個消化道進行重建,保持基本功能,防止胰液、膽汁外漏。整個手術歷時6小時,由於操作嫻熟,出血僅在300ml左右。

術後在肝膽胰外科劉山主任的的精心安排下,患者恢復順利,沒有出現出血、胰漏、膽漏、感染等任何併發症,複查也沒有發現之前擔心的各種併發症發生。

由於技術限制和風險巨大,胰頭癌患者如侵犯腸繫膜血管,醫生及家屬往往會放棄手術。在王大爺治療過程中,術前MDT團隊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和防範預案、術中精湛的技術操作、術後精細的圍手術期處理、加上患方充分的信任和理解是其順利恢復的保障。手術的成功不僅標誌著肝膽胰外科在胰腺癌的可切除率和規範化治療上又邁上一個新臺階,更是外科醫生機敏果敢、團隊協作、勇於擔當、心繫患者的醫學人文精神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