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喜兒:我為“光榮之家”而自豪

沙喜儿:我为“光荣之家”而自豪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秦州兒女砥礪奮進,堅持不懈,取得了光輝的業績,天水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與奮鬥都與祖國息息相關,都是國家進步發展的推動者、親歷者。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天水日報融媒體開設“我和我的祖國”專欄,通過每個秦州兒女真切的經歷感受,抒發對祖國發展深情的祝福,講述70年來天水大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我為“光榮之家”而自豪

□沙喜兒

作者簡介:沙喜兒,男,回族,中共黨員,出生於1941年10月,系麥積區三岔鎮吳砦村人。

我是1958年入伍的老兵,在部隊服役七年時間,曾從戈壁灘轉戰到福建廈門前線,當兵第二年就入了黨,榮立三等功,後來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退伍後,曾帶領天水縣民兵連支援過蘭州軍區某工程,當過三年的民兵連長和指導員。工程結束後,在本村(原天水地區天水縣吳砦公社吳砦大隊)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達13年之久,曾多次受到縣、公社的表彰和獎勵。我現在已經80歲高齡,麥積區民政局每月發給我一定的生活補助,在家養病,生活有保障。

最近,村上派人給我家懸掛了“光榮之家”牌匾,使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想借貴報一角,說說自己在部隊的往事。

我入伍時,正值“大躍進”時期,北道橋南建小樓大鬧鋼鐵,我從馬跑泉二中應徵入伍到鐵道兵某部三連當戰士,我們部隊連排長都是從朝鮮戰場下來的志願兵回國後補充到我們部隊任職的老同志,他們吃苦敬業,愛兵如子,給我們這些剛入伍的新兵蛋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部隊主要擔負國家國防建設工程,在少無人煙的戈壁灘,我們頂風雪、抗嚴寒,奮戰在數千裡的軍用鐵路線上。當時的列檢、火車司機、調度、養路、橋涵、巡道一整套都是由我們鐵道兵部隊承擔,我們三連幹部戰士為基地的好多附屬工程流盡了汗水,曾有四名戰士為國防工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記得有一次,在施工營地,我們僅存的一池生活用水是用汽車從百十公里外拉來的,卻被從內蒙古流竄過來的馬群全部喝完,部隊連續兩天斷水斷炊;有時夜間站崗遭遇狼群,我們只好鳴槍驅離;在營地整整一個多月的施工中,我們穿的軍裝汗氣難聞。

更使我難以忘懷的是,在我當兵的第三年年初,我父親來部隊看我,當時部隊對外只留了一個蘭州市的信箱號,我父親以為我是在蘭州這個大城市當兵,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我。當時老家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生產隊都在大搞食堂化,每人每天只有半斤面的生活用糧,只能用洋槐花、苜蓿和葛根等充飢。當時我們一線的施工部隊每人每月也只有60斤的生活口糧,但就那時而言也算不錯的了。父親連來帶走只有3天時間,我當時已經擔任班長,每月有12元的津貼,我把平時節約下的120元錢和戰友們資助的100元錢交給了父親,連長叫炊事班長給我父親裝了20個饅頭,父親千恩萬謝、感激不盡,滿含熱淚地離開了連隊……

有句話說得好:“好漢流血不流淚!”這是我們軍人的本色,保家衛國是我們每一個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自己作為一名黨員和班長,更應該帶領全班戰士堅決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一切任務,這才是對父親最大的安慰。

1962年,我們部隊奉中央軍委命令進行整編,從北京長辛店乘軍用專列南下到達福建廈門,成了由福州軍區管轄的海防前線兵,開山、打洞是我們鐵道兵的專業,我們立即投入到修建地下倉庫和防空洞施工中。廈門靠海,天氣炎熱,空氣潮溼,蚊蟲叮咬,沒有蚊帳難以入睡,身上也經常起痱子。但我們已是長期吃苦慣了的老兵,響應上級號召,長期死守,獨立作戰,以島為家,以苦為榮,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海島建設中。

最近,四川涼山森林火災有30名消防戰士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引起了習主席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常言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烈士們,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我們這些退役的老兵,退伍不退志,退伍不退軍人本色,國家和人民沒有忘記我們。如今,我已是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我家兩代人都是軍人,我要在有生之年遵紀守法,聽黨指揮,絕不給“光榮之家”的榮譽抹黑。

我為是一名老兵而自豪,也為“光榮之家”而驕傲!

在新中國70華誕之際,祝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波瀾壯闊的70年,每個人的生活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您想與讀者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想,請與我們聯繫。

電話:0938—828650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