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映電影《毒液》,為什麼觀眾和影評人打成一片?

熱映電影《毒液》,為什麼觀眾和影評人打成一片?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漫威影業、騰訊影業聯合出品的電影《毒液:致命守護者》火爆上映,票房2天過5億,這驚人的票房背後,觀眾狠狠打了影評人的臉。

熱映電影《毒液》,為什麼觀眾和影評人打成一片?

《毒液:致命守護者》還未在國內上映,在北美地區的評價就已經打成了兩極。在爛番茄指數只有30%的情況下,網友卻慷慨地投出了高達87%的爆米花指數。在IMDb和豆瓣上,它也堅挺地維持著7分+。這種影評人的與觀眾打成一片電源其實很多,包括在國內也是,國內打的最熱鬧的,應該是姜文的《一步之遙》。

熱映電影《毒液》,為什麼觀眾和影評人打成一片?

當時姜文攜讓子彈飛餘威,拍了一步之遙。當時影評人包括文藝圈給了很高的評價,說,姜文這次拍了一部隱喻性很高的電影,是中國少有帶有思想的藝術片。觀眾也覺得這應該是讓子彈飛的二部曲,結果去了電影院,集體懵逼,尼瑪,這是什麼?根本看不懂?姜文在幹什麼?舒淇在幹什麼?文章在幹什麼?我在幹什麼?集體蒙圈,結果票房暴跌。影評人罵觀眾太庸俗,文藝分子罵觀眾沒文化,觀眾說,退票,我真看不懂!

熱映電影《毒液》,為什麼觀眾和影評人打成一片?

當時在微博發生了觀眾和影評人還是文藝愛好者的論戰,姜文甚至憤恨的說出那句經典的話——再也不幹包餃子餵豬的事情。觀眾也不是等閒之輩,紛紛留言說,再也不幹買電影票餵豬的事情。

熱映電影《毒液》,為什麼觀眾和影評人打成一片?

其實,電源就是這樣,因為影評人考慮電影好壞的東西太多也太複雜,但觀眾要的很簡單,爽!搞笑!激烈!觀眾不管背後是否具有什麼隱喻或者引人深思。因為觀眾把電源當娛樂品,而影評人當文化作品,兩個高度不同需求不同,價值觀就和喝咖啡與喝可樂一樣,沒有交集。毒液也出現了這種情況,觀眾就覺得這類商業電源雖然和肯德基一樣,屬於快餐文化,但看得很爽,打的很痛快,願意買票,僅此而已。什麼文化,什麼深思,什麼劇情深度……別逗了,我只想電影院放個松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