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老人被騙百億棺材本,伸進老人存摺裡的黑手


23萬老人被騙百億棺材本,伸進老人存摺裡的黑手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涉案金額最高,受害人最多的金融犯罪案件。

該犯罪團伙瞄準中老年人,10年內行騙16省市,集資詐騙金額高達99.5億多元,受害人數多達23萬餘人次……這就是轟動全國的“廣東邦家公司”詐騙案。

2016年,邦家公司顧問張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

詐騙手法

邦家公司往往是通過免費健康講座等活動,吸引中老年人關注,進而以融資租賃為噱頭,以高息為誘餌,吸引他們投資。

一是兜售公司各種級別的會員卡,聲稱每季度可獲得年利率16%至30%的回報,合同期滿便可收回本金。

二是謊稱區域合作,運營邦家租賃體驗店,稱可獲得相當於本金25%至47.5%的投資回報,並保證一定期限內返還本金。

三是以年利率30%的條件與被害人簽訂借款合同,吸引被害人投資。

23萬老人被騙百億棺材本,伸進老人存摺裡的黑手

每天早上吆喝著拉老人來館中測血壓,用親切和善的語氣跟老人溝通,一般不稱老人為爺爺奶奶,而是叫叔叔阿姨,這樣顯得他們更年輕!“保健品”不能說成保健品,要說“保健食品”,加上“食”字,老人容易放下戒備心。

陪老人們聊天,是為了“篩選客戶”。一盒保健品數千元甚至數萬元,老人有沒有錢、有多少錢、是否自己管錢,直接關係到他們買得起哪個價位段的保健品。為了研究顧客,銷售員們每天晚上6點閉館,然後開長達5個小時的會,四五個人琢磨一個老人,專門針對他們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狀況進行分析,並且制訂下一步計劃。

“養生館”時常組織“養生會議”,用贈送雞蛋、大米、“生態養生杯”這些東西吸引老人參加。騙局中重要的一步是請“養生專家”授課,銷售們則配合主持人在場下鼓掌、喝彩,讓整個會場熱血沸騰。

最後的目的當然是推銷產品,“養生館”會製造飢餓營銷、優惠大促等假象,有人購買,銷售們要老人數貨、驗貨,並且勸他們當場吃下。甚至陪同老人去銀行取款,當場完成交易。老人礙於情面,不會拒絕。

23萬老人被騙百億棺材本,伸進老人存摺裡的黑手


辦理會員卡後

“高利息”讓老人步步入套


“廣東邦家公司”詐騙案令人觸目驚心:該犯罪團伙瞄準中老年人,10年內行騙16省市,集資詐騙金額高達99.5億多元,受害人數多達23萬餘人次……

只要你來存款,就請你吃飯、免費旅遊,還給你最高36%的年利率……重慶邦家租賃服務有限公司就是打著這樣的幌子向中老年人進行非法集資。先是在街邊派發傳單,宣稱免費為老人們檢查身體,吸引他們到店裡坐坐,然後為他們辦理了邦家公司的會員卡。老年人憑卡可以在邦家公司內部購買任何產品,聽起來福利很不錯。

“只要辦了會員卡,邦家租賃公司就順理成章有了頻繁與老人打交道的機會。業務員在與老人們的接觸中逐步推薦該公司的高息存款業務。比起銀行給出的存款利息高出數倍甚至十倍。”60多歲的受害人孫婆婆說,這麼高的利息回報還是讓老人們很動心。

通過口口相傳,已經投了的老年人又源源不斷地介紹了新的投資者入場,這些大多是投資渠道有限的中老年人,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我們這些老年人只有少得可憐的退休工資。沒想到一輩子的辛苦錢就這麼被騙了!”

杭州62歲的殷阿姨和老伴姚大伯,也是“邦家”案的受害者,他們總共投入120萬元。

姚大伯說,2008年,他經人介紹到“邦家”蕭山分公司做體檢,起初買的是880元、1800元的會員卡,主要是購買螺旋藻、葡萄籽等保健品,後來“邦家”的工作人員向他推薦投資產品,一開始他不敢介入,後來看到身邊不少人參與,於是他也嘗試投入5萬元。而且對方一開始確實能夠按時兌現每年15%左右的返利,“邦家”還邀請他們到湖州、杭州等地參觀了加盟店。

2009年,姚大伯和殷阿姨“堅定了信心”決定追加投資,先後將所有積蓄全部投了進去。由於投資較大,姚大伯和殷阿姨還作為浙江地區的代表,被“邦家”邀請,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總公司年會。

到了2012年5月,得知“邦家總部”已被警方查封,他們才意識到自己錢打水漂了。

重要提醒

參與非法集資損失自行承擔

有關法律明確規定:因參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活動受到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而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債權債務清理清退後,有剩餘非法財物的,予以沒收,就地上繳國庫。

在打擊非法集資活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只負責處置協調工作,而不能採取財政撥款的方式彌補非法集資造成的損失。這意味著一旦社會公眾參與非法集資,參與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經人民法院執行,集資者仍不能清退集資款的,應由參與人自行承擔損失,而不能要求有關政府部門代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