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區塊鏈未來發展的思想是什麼?

前篇

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如同暗流湧動,在不經意間悄然蓄勢,一朝時機成熟,便噴薄而出,成為改變社會的巨大推手。在每一波浪潮來臨之前,都不是偶然。叛逆的影子裡夾雜著現實世界的痛苦基因。效率的低下,讓工業革命得以在一片非議中誕生,信息的不對稱,讓互聯網革命得以順利侵入實體經濟,甚至一度成為產業的當紅明星和救世主。

互聯網掀起的滔天巨浪,讓傳統實業驚魂未定,生死未卜之際,橫空出世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無論我們是運動員,監管者,還是投資者,都必然成為不可遺漏的時代的親歷者。或主動或被裹挾進滾滾前行的時代浪潮中,因此受益,也會為此遭殃,結果如何,取決於我們如何抉擇。

短期看,技術決定門檻,長期看,思想決定成敗。先有了馬列主義,再有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先有了明治維新,再有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日本;先有了《自由憲章》,再有了海納百川的強大美國。雖然行動中總結出主義,產業裡蘊藏著思想,技術上折射出價值觀,但是主義先於行動,思想先於產業,價值觀先於技術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區塊鏈之於互聯網,如同大學之於中學,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既改造了產業格局,也革新了思維理念。通過互聯網的輸灌,構築了區塊鏈的水壩,從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聚變的當下,我們該如何昇華思維,摒棄落後,擇其善者而從之?

區塊鏈思想是修煉內功的心法易筋經,是導引方向隨時糾偏的指南針,是生出不竭勇氣的發動機,是鼓舞希望的一輪旭日。

迎著區塊鏈十年的風口,我們需要弄清楚,引領區塊鏈未來發展的思想又是什麼?

查理.芒格說,人們計算得太多,思考得太少。努力洞明事物的本質,比急慌慌行動更有必要。風青萍借鑑互聯網的特徵,結合區塊鏈差異化情形,歸納總結出區塊鏈思維七式,以饗讀者。

引领区块链未来发展的思想是什么?

區塊鏈思維第一式:非此非彼,亦此亦彼

互聯網世界,一切變得寬闊宏大,一無所有卻無所不有,產權變得不那麼重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盛行起來,在這種文化的指引下,沒有擁有一家餐館的美團網出現了,沒有擁有一家住宿房間的螞蟻短租出現了,沒有擁有一個設計師的豬八戒網出現了,沒有擁有一輛汽車的滴滴出行也出現了。整合資源勝於擁有資源,謀求擁有隻是小地主思維,善於長袖善舞整合資源才是王者之道,這是一代互聯網創業者的成功秘訣。

如今,在區塊鏈時代,互聯網的福利仍然存在,通過網絡,一切皆可為我所用,不同的是,也必為我所有。分佈式賬本加上非對稱密碼算法,牢牢的將產權所有權鎖定在自己手中。這與互聯網分享的本質一致,卻保持迥異的地方。你的是你的,我的還是我的。按照李笑來的說法,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數學維護了私有產權。

鑑於萬物皆可上鍊的趨勢,有形和無形的資產都能進入流通市場,各自尊重,保持慎獨,變得以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區塊鏈時代讓人們真正進入到一個私有社會,雖然一長串的秘鑰及地址顯得不那麼親民,可是不論如何,屬於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時代真的來了。

以私鑰為代表的區塊鏈金融科技,成為舊時代的掘墓人和新時代的奠基人。擁有私鑰便擁有一切,未來家庭的保險櫃裡,儲存的不再是黃金和美元,而是便籤紙上記下的一串串私鑰;財產的傳承,也不止是股票和債權,還有見證親密程度的私鑰;新婚燕爾的男孩上繳的不再是工資卡,而是私鑰;婚姻圍城中無處容身的男人所藏的,不再是私房錢,仍是私鑰。

區塊鏈思維第二式:不止於平臺,定位於生態

在互聯網時代,能創立一個平臺是每個創業者的夢想。能對接供需,互通有無,便有可能開啟市值百億美元的平臺事業,而平臺的贏家通吃的超級威力和創造性破壞的本質,讓人望而生畏,也憧憬無比。

但是,這種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觸碰到了不可逾越的天花板。中心化的集權管理讓成本高企,大數據的集中管控讓風險倍增,職業道德的淪陷讓非議聚集。一個平臺一個主人的圈子怪現狀,已經成為發展的障礙,亟待揭竿而起的起義者來破局。問題不是怎麼解決,問題在於你就是問題,這是中心化的巨頭將要面對的宿命。歷史向來不欺,從革命者走向被革命的對象,循環上演。

既得利益者陷入良性改良的循環,無法徹底完成自我拯救,創造新局面的必然是門外的野蠻人,呼吸裡都攜帶著外星球氣息的破壞者,恰似一群從巴士底獄衝出來的囚犯。

陳勝吳廣們就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這個網絡沒有發號施令的統治者,沒有坐享其成的剝削者,只有最大程度的平等的參與者,和寬泛彈性的利益相關者。

準確的說,這是一個生態體系。如同森林,萬物自由生長卻各不相欠,和諧共處卻彼此共生,隨緣聚散卻平等自由。未來的區塊鏈網絡,越接近這個本質,其前景必將越廣闊,應用越多維,未來越輝煌。

如果以太坊能順利地完成第二次革命,在保持去中心化和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可擴展性方案,那麼,以太坊勢必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底層結算層,分佈式架構和經濟激勵體系如同珍貴無比卻免費的陽光、水和空氣,促使無數的銀行、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等誕生其上,以太坊不是要取代華爾街,而是要催生出無數的華爾街。

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網絡,互聯網的頭部效應規則依然應明顯,不生態毋寧死,這是每個區塊鏈網絡必須要抉擇的願景和使命。曠工、投資者、使用者、開發者等各類角色相得益彰,共同維護和建設這個生態體系,也從中獲益。天人合一,無為而無不為。

區塊鏈思維第三式:不僅僅跨界,而且要跨國

傳統的地域疆界,在冷兵器時代,既束縛了肉身,也提供了安全,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尤其是貿易的一體化,讓地理疆界備受衝擊,也讓監管機構的管理難度增加。

這種情形很像在天空中飛翔的風箏,雖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卻始終被地上的那根線牽絆和控制。

互聯網流量模式讓行業的界限模糊,多元化盈利,多維度商業模式成為頭部的福利,經濟貿易的全球一體化也早已讓跨國的行動遍地開花,開放是時代的主旋律。突圍,突圍,突圍成為呼之欲出的強音符,而完成搖搖欲墜的最後一推的力量極大概率來自區塊鏈網絡。

區塊鏈網絡天然具備全球化色彩,沒有國際化能力的區塊鏈網絡,也很難勝出。只有進入五大洲四大洋遍佈全球的區塊鏈網絡,才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基礎設施。

徜徉在很多區塊鏈網絡社區裡,恍如國際社會,各式語言,各種風情,各派代表,共同組構成去中心化的自治社會。看看很多區塊鏈項目使用的社交媒體賬號的豐富程度,我們便能大略觀知其國際化的動作和力度。

不僅需要外語技能,更需要學習語言之下的文化和思維模式的融合。在區塊鏈網絡的生態下,容納並收的,是各種民族、文化、風俗等差異化的共生共存。

不僅如此,涉及經濟、計算機、密碼學、廣告、哲學、心理學等學科人才,尤其是複合型人才極度缺乏,區塊鏈網絡慢慢地侵襲社會,複製社會,與其說區塊鏈網絡需要社會,不如說開放的社會需要區塊鏈網絡。

具備全球視野,擁有國際人才,開拓國際社區,構建國際網絡,才是區塊鏈網絡的必由之路。當下的監管面臨的尷尬正源於此,主權機構從集權控制者淪為網絡參與者和監督者,既是無奈之舉,也是應時之勢,“無可奈何花落去”。而全球主權機構的意見的分歧和衝突,也讓區塊鏈網絡在幼小的時代得以寄生成長。拒絕不了,只得擁抱,這裡包含著極大的智慧和胸懷。“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早已跨界,又面臨資產和行為的跨國,未來已來,只是未曾準備好,故國情懷未來會逐漸演變成桑梓戀情,情牽故里,身遊四海。

與此配套的法律、人文、倫理、歸屬等話題,將成為新時代的百家爭議的焦點,可是,畢竟先跨了。人都先走了,你還不隨後趕上?

可以預見,區塊鏈網絡的發展是滌盪起伏,風起雲湧,精彩紛呈。這其中,有妥協者,有變異者,也會有篤定的創新式破壞者,在無數次的鬥爭裡,猶在叢中笑的角色,將會作為剩者,享受勝利者的榮光,成為新時代的空氣、水、陽光一般的基礎設施。

區塊鏈思維第四式:管理已失效,治理已盛行

一直以來,層級式的集權管理,是有效且高效的管理模式,而分佈式架構,鬆散自由的特徵讓管理的底層結構發生崩塌,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很多觀點需要重新定義。

控制慾望很強的人,在區塊鏈網絡未必如願,因為區塊鏈網絡不再是一個城邦,而是一片勃勃生機的森林,控制不如協作,管理讓位治理。

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強調協作互助的自組織社會。這並不是說,沒有中心化的部分存在,而是源於中心化只能因為推廣和推動存在,卻不可因為壟斷和獨裁成立。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如同試圖接近唐僧的女妖,言之鑿鑿地說,我不會吃你,只是想幫助你。

大一統的垂直性組織被打散,變革為無數社區組成的鬆散型自組織,公司變為社區,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依然並存,依然是承擔網絡重要職能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公司給人們的感覺會逐漸發生位移,從之前的讓人膜拜的上市公司之類,縮小為一個個體戶角色。有情懷的人不會再把謀求創立上市公司作為理想,如同當下的我們不會再謀求當改革開發之初的個體戶一樣。每一代人的理想的變遷也折射出時代的發展趨勢。未來的創業理想多半是想成為大師一般的圖騰人物,雖已遠離江湖,江湖卻依然流傳著其蠱惑人心的傳說,恰如比特幣的創始者中本聰那樣,創造卻並不擁有。

在自組織中,通過經濟激勵系統,結合去中心化的架構,建立分佈式的協作。從垂直性的管理向分佈式的治理轉變中,未曾改變的是圍繞人性的博弈。

無論是管理,還是治理,都是圍繞人性的需求,做出符合集體利益的行動。不同是,管理是為了集權的中心服務,其他參與者都是棋子,治理是為了分佈式的生態網絡服務,參與者享受到真正的參政議政權利,個體也因此而受益。生態與私慾的完美結合,個體與公地的多方兼顧,更重要的是,其迭代體系,不同以往傷筋動骨式的外科手術,更多的是以柔性無縫自動升級的形式體現。

支持治理升級的參與者,都是未來幫助推廣宣傳的推動者,也是升級後的利益相關者。治理的質量關鍵在於,如何發動和確保生態下的各類角色,能積極參與投票治理,有效行使治理權益,不浪費個體權益,不懈怠個體義務,生態也通過敏捷的評價體系,給與相應的包括榮譽、經濟等方面的鼓勵,從而建立長效治理機制。

社區興起,群主當紅,樂觀的看,群主會有較大的概率成為名利雙收的新職業,定位於社區領袖,其價值與所轄的社區成員數量和忠誠度成正比,和技術水平高超的技術開發者一樣,都會成為網絡時代的香餑餑。

在治理的踐行中,無論是哪種共識機制,還是哪一種區塊鏈網絡的功能定位,都是不可迴避的課題。先進的技術可以率先從眾多區塊鏈網絡項目中突圍,而只有卓越的治理機制和框架,才能支撐其走得更遠。

反觀當下的區塊鏈網絡,看似囿於技術的缺失,實則源於治理模式的不善,難以達成高效穩妥的共識,重則危及網絡生存,輕則延誤發展時機。

根深蒂固的管理理念在面臨區塊鏈網絡的衝擊下,將會逐漸並行乃至消融,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分佈式的治理模式。治理之路仍然艱辛曲折,不過,這是求取真經的必由之路。無論是EOS的中性化憲法治理,還是星雲社區的協作,都是區塊鏈網絡偉大的探索實踐。

沒有權威、只有平等,沒有控制,只有協商,沒有多層,只有扁平,沒有集中,只有分散。背向奴役之路,趨朝自由之光。

引领区块链未来发展的思想是什么?

區塊鏈思維第五式:財富新定義,萬物可上鍊

財富的定義,即將廣泛化,從傳統的固定資產,實物,股票、債權,經過數字化,終將通證化,進入鏈上自由流轉,財富交易的速度和廣度大為提升。

我們的財富觀亟待革新,財富也突破了一直以來的狹隘定義,被價值互聯網賦予了新的意義。

首先,原有的財富表現載體將會陸續通證化,以便進入鏈上,包括困擾人們的房產,也包括金融投資產品,如股票、債權、金融衍生品,黃金、大宗商品等。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創新財富增量,只是將原子世界平移進比特世界,加速了流轉速度,提高了交易便捷程度,也從一國一地市場,推倒了圍牆,發展成為全球市場。

這其中,類似wanchain之類的跨鏈,將會在江河湖海之間,建起一座座橋樑,讓開放的世界更加通暢。

鑑於市場先生的非理性行為,參與投資或投機的群體遽然擴大,其間歇性發作的神經程度也同比例增長。區塊鏈網絡一些動輒增值數千倍的漲幅的神話,在打開政策通道之後,或許會頻頻出現,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個做空幾個多。無論怎樣的拋物線或大陽線,凝聚全球投資目光的區塊鏈網絡,勢必也會創造無數的妻離子散的悲劇或極速暴富的傳說。

同時,一直沒有被認可,無法量化的個體差異,也會被評估和通證化,如徵信、榮譽、能力、品格等,我們能感知和熱愛卻始終無法出售或購買的個性特徵,會商品化,從而進入市場。虛擬機對接鏈下世界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一旦得到保障,又將吹響改革號角。

看見的可以通證化,看不見卻能感知的也可通證化。一個勤奮上進的學生,可以提前出售自己未來的價值,以便獲得融資,為當下創造更好的學習和奮鬥環境;一個作家也可以提前出售自己尚未動筆的子虛烏有的小說,為自己病重的妻子換取醫療費用。

我們會更加珍惜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慎獨和自律,如同對待一件精心打造的手工藝品,一切行為皆數據,一切數據皆上鍊,共同組成了個體的精準畫像,畫像可以通證化,我們的個體價值可以衡量,與金融衍生品掛鉤,豈能不慎重對待。從這個角度而言,流行樂不僅是金融科技,還有直麵人性的國學當興起,因為會幫助我們抵抗和防禦天羅地網的心靈世界。

財富將無孔不入。為富不仁和為仁不富的現象,在區塊鏈網絡時代,將一定程度上得到糾正,財富獲取能力與品德水平的分離,促使社會失望情緒上漲,在遍佈數據採集點和上鍊的時代,會讓很多人的言行得到收斂。貧者愈貧,貧的不僅是物質,更重要的是,缺失上進心、勤奮、修養和情操,後者才是拯救貧窮的良藥。

一個醫術精湛的醫生,和一個德藝雙馨的教師,也可以發行憑藉個人信用抵押的通證化產品,實現財富的救贖,恐怕這是姍姍來遲卻眾望所歸的新時代的引領。

對於財富,我們不能侷限於財富本身,用區塊鏈思維來從事遠離區塊鏈行業的創新,我們或許能把脈更多的財富機遇。

區塊鏈思維第六式:野蠻式發展,文明中迭代

文藝復興催生了系列革命,也引領了歐洲的自由活動。新事物的發展歷程中,剛出生就會如同剛呱呱落地的嬰兒,鼻子和嘴裡都會流出不可名狀的液體,讓人感到不適。

比特幣在一片喊殺中依然野蠻發展,其實,大可不必遷責於巴菲特們,傳統經濟的思維理念一旦固化,便生根難撼,而區塊鏈思維與互聯網思維稍微接近,卻與實體思維本質迥異,能在頭腦中,安然存放這兩種思維兼容幷蓄的人,可謂天人。

純粹的區塊鏈網絡只能面對冷酷的發展環境,“梅花香自苦寒來”,與天鬥,與地鬥,於同行鬥,不拘一格野蠻發展。

反觀現實世界的監管政策,政見不一,利益分歧,各懷鬼胎,暗度陳倉,可以預見將要召開的全球G20行長和財長會議,將很難產生徹底性的協調解決方案,即使達成一些部分的共識,其執行效果,難以期待。

主權機構是想把區塊鏈網絡這隻猛獸關進籠子,而問題是,這隻猛獸天然就是來破壞籠子的,與虎謀皮也好,南轅北轍也罷,區塊鏈網絡的發展必然是一波三折,曲徑未必通幽,在野蠻的環境中,半遮琵琶半遮面,欲說還羞,嘴裡說不,身子卻已脫得乾淨,或許這是區塊鏈網絡謀求生存發展的晦澀之道。

帶著一股莽蒼之氣,卻仍然需要步入正途。如同征伐殺戮,贏取了天下之後,卻不得不洗心革面,實行文治武功。區塊鏈網絡當下的形勢,堪稱黑客們的幸福時代,技術BUG橫行,安全防護脆弱,法制環境缺失,讓黑客們得以自由遊曳其間。無數的交易所、錢包,和項目方,如同一個個手捧黃金的兒童,站立在街頭的那種無助和惶恐,其實是當下某種現象的寫照。

野蠻生長,卻必須要文明進化。文明來源於主權機構的認知和妥協,來源於技術水平的水漲船高,來源於用戶金融普惠意識的覺醒,也來源於行業環境的整體淨化和成熟。

文明不僅是一種行為,還是一種狀態。參與者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共同組成了文明的等級,也受到該文明體系的潛移默化的薰陶。文明的首要前提是安全,這種安全從開始時便已經確定框架,去中心化的徹底性本質上屬於安全的範疇,如同Zilliqa強調的那樣。

文明也是一種世外桃源式的願景和歸屬。區塊鏈網絡實現了普惠公平的價值觀,也讓一些簡單的道理得到尊重,如,不拿別人一針一線,要樂於助人,按勞取酬。

當我們站在區塊鏈網絡的索馬里,深知一味防護不是治病的良方,唯有讓區塊鏈網絡包容這一批無業貧窮的漁民,使其找到符合自己訴求,也順應網絡公眾利益的定位時,才是促使這個領域文明升級的釜底抽薪的辦法。

區塊鏈思維第七式:論功來行賞,自由之世界

商業的目的便是如何獲取利益,商業的高維階段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分錢。會賺錢的人,尚可謀生未必成事,會分錢的人,絕對是一代梟雄。

在公司體制下,按照貢獻值獲得利益,是通行的做法和思維方式。不過,犧牲了自由,淪為僱員,其間,也被很多人為的因素夾雜,影響了準確的貢獻評估。

難點在於很多工作無法量化考核,這就是產生兩面派和奴才派的根源。好的環境引導人走向正派,惡的制度直接催生小人。

區塊鏈網絡實現的各種共識機制,本質上也是考核評估價值的標準體系,抑或按照算力、抑或按照持幣量和時間的函數,抑或按照貢獻值,凡是為網絡做出正向貢獻的,都可以獲得獎勵,反之將受到相應程度的懲罰。區塊鏈的通證經濟系統,嚴格的說,就是一套分錢的哲學體系。

直接數據化,通過智能合約執行,規避了人性帶來的干擾,類似星雲鏈星雲指數一般的區塊鏈價值評估標準的建立,讓論功行賞變得容易操作。

區塊鏈網絡完全去中心化的分享模式的開啟,讓人盡其才,各得其所。職業觀念不再拘泥於一城一池,鐵飯碗的含義演變成,不是在某一個地方一直有飯吃,而是憑藉個人之技或之能或之財,無論走到哪裡都有飯吃,況且網絡的觸手可及,足不出戶便可參與其中。擁有一技之長,便可安身立命。

人們變得自由的同時,卻面臨新的問題,不再有攻守同盟的單位歸屬感,行走四方,成為新時代的臨時工,你貢獻顧你在,你離開沒有任何契約。

從互聯網時代的勞務眾包平臺豬八戒網到區塊鏈生態下的協作平臺go nebulas,都是值得關注和點讚的弄潮兒。

自由中流露出的愜意裡,隱含著一絲赤裸出行的顧慮。其實,這需要我們以更高的自律,打造更好的自己,才能屬於並享受這一切。自由的世界,脆弱的防護,是區塊鏈思維下的辯證看法。

我們依靠自律和進取得以自立,憑藉貢獻得以生存,在為網絡輸出的同時,也見證了自由的成長代價,自由與孤獨隨影隨行。

自由屬於我,我卻依然不自由,自由其實是一種生存態度,而非結果。

引领区块链未来发展的思想是什么?

尾篇

區塊鏈網絡混沌出生,一切尚可期待,雖然天蒼蒼野茫茫的版圖上,依稀看不清未來的樣子,然而,區塊鏈技術蘊含的思維,卻如同一輪旭日,在黃沙漫卷中,已經若隱若現,似乎要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查理.芒格認為,由於不願意改變,人的大腦得以節約運算空間。可是,我們不能在葬禮上才覺悟。如同要想成為一代劍客,除了劍術高超,更重要的是,步入澄明之境,能心如止水,且見微知著,通透明理的內功修為須得遊刃有餘,登峰造極之時,便是用區塊鏈思維武裝到牙齒的人。奔赴未來的人們,究竟準備好了沒有呢?

(作者:風青萍,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