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村小學校舍買賣協議裡的“貓膩”

“偷偷改個數字,就能少交3萬元,我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佔了便宜,其實就是掩耳盜鈴啊!”固安縣柳泉鎮柳泉村原黨支部書記嶽某某提起他利用職務便利,更改本村原小學校舍買賣協議,向村集體少交購房款,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的事兒後悔不迭。

這還得從固安縣紀委監委接到的一封舉報信說起。2018年5月16日,一封反映嶽某某以低價購買柳泉村原小學校舍的匿名舉報信經省委第九巡視組交到縣紀委監委。由於舉報內容清晰、時間具體、指向明確,該縣紀委監委立即成立核查組,啟動對相關問題線索的初步核實。

起初,核查組單刀直入找到嶽某某,經與其談話,很快就瞭解掌握了部分情況。嶽某某表示, 2007年7月,由於村小學校舍陳舊,固安縣政府決定出資重新選址建新小學,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賣掉原校舍,他以5萬的價格購得16間校舍。但是,當核查組問及能否看一看當時的村民代表會議記錄時,嶽某某稱,由於村委會搬家,會議記錄已經遺失。

談話結束後,嶽某某向核查組提供了買賣協議。協議上寫明購買校舍金額為5萬元,後經與鎮農經站核實,5萬元購房款確已付清。核查組隨即走訪了時任村主任的杜某某,瞭解到的情況和嶽某某所說如出一轍。

彼時的人證物證都表明,嶽某某雖時任柳泉村黨支部書記,但購買校舍程序合理合法,價格公開公正,不存在信訪件反映的低價購買的問題。至此,問題線索的初步核實看似可以畫上“句號”。

省委巡視組交辦的問題線索,事關村集體利益,又為全村百姓關注關切,必須查深查透查細查徹底,絕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絕不能漏掉一個可疑信息和細節。

事情的轉機往往是從細節開始的。一條嶽某某曾在2009年受過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的信息進入核查組的視野,這正是在他購買校舍後第二年發生的事情。“去查查當時的案件調查卷,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收穫!”核查組不放過任何一個還原真相的機會,最終在案件調查卷中發現了嶽某某購買校舍的村民代表會議記錄複印件,上面赫然寫著“購買金額8萬元”。

面對“協議真身”,嶽某某見難以自圓其說,終於說出了實情。

原來,最初嶽某某與村委會簽定的校舍買賣協議,購買金額的確為8萬元,並約定於協議簽訂之日支付5萬元,餘款3萬元待校舍騰退後再結清。

“在給了5萬元房款後,我覺得房子太舊了,再交3萬元實在虧得慌,就找老杜商量少給點。老杜同意後,我就重新寫了一份買賣協議,把價款改成了5萬,簽字蓋章後,就把原來那份協議替換出來了。”說出隱藏在心裡多年的秘密,嶽某某如釋重負,並主動把差村裡的3萬元餘款交給了村委會。

因擅自更改買賣協議,侵佔村集體財物,嶽某某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因不正確履行職責,擅自在更改的協議上簽字,杜某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耍小聰明終要吃大虧,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農村集體資產處置,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兒,對這樣的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必須‘零容忍’。”該縣紀委監委負責人同志介紹,他們正在組織開展為期2個月的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巡察,同樣也是要通過發現一批、查處一批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訊員 郭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