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旅客“買短補長”怎麼解?

文丨 王森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有網友反映,部分普速旅客列車出現了因為旅客“買短補長”過多致列車超員的情況。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就此現象致歉,稱部分區段鐵路運能緊張,難以滿足旅客出行需求,今後將引導乘客按票面區段乘車。

鐵路旅客“買短補長”怎麼解?

紓解運能緊張,總體可以靠兩個方法:要麼增加運力,要麼精準分配運力。增加運力,需要科技突破和基礎建設加把勁兒,這可能尚需時日。讓現有運力發揮更大效能,讓熱點地區“吃飽”,路網總體“吃好”,鐵路讓運能投放更精準些,或能出現立竿見影的“化學效果”。

鐵路預測旅客出行動向,事先做好資源調配與應急預案,讓“區間限售”策略更科學。“區間限售”為各國鐵路廣泛採用。在運能客觀上不能完全滿足旅客需求時,簡單地讓旅客依“先來後到”的順序購買任意區段的車票,效率低下;而鐵路“區間限售”,分批次、分區段投放車票,事先分配好不同運輸段的運能,可以降低列車座位的空置率,實現總體運能的最大化。

有的乘客視“買短補長”為一種“人性化服務”,急於出行的乘客可以先購買一張市場上相對寬裕的短途車票,上車後再向乘務人員提出補票請求,從而前往車票緊俏的目的地。“買短補長”的確能夠應對鐵路運能投放的不精準問題,讓乘客獲得便利。但從另一角度看,“買短補長” 正是區間限售與現實需求產生矛盾的具體表現,既不能改變鐵路區段限售粗放分配運能的現況,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加劇運能的浪費。

節假日某些班列大量出現“買短補長”現象,以致列車超員,反映了一些線路“區間限售”調控在面對節假日運輸時反應遲滯。以此次超員的青島至曹縣的班列為例,它橫穿了山東省,連接魯東與魯西,沿線停靠山東省多個縣市,平時短途客流多,旅客出發地、目的地分散。但假日長途運輸需求高漲,運輸的定向特徵明顯,前往旅遊目的地等熱點區域人數眾多,此時放票政策若不加調整,就難免出現超員尷尬。

鐵路不妨在旅客購票時,增加對旅客實際運輸計劃的調查。這樣做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提前掌握“買短補長”者數量,在有補票導致超員之虞時,採取加開臨客等應急預案,若實在無法滿足,則可提前告知“買短補長”者由於運力不足無法補票,勸導其更換交通方式。二是,有望讓“買長乘短”者和“買短補長”者實現“握手”,“買長乘短”者提前下車後,空出來的座位可以供“買短補長”者使用,如此實現靈活的小規模運能調配,讓“買長乘短”少花錢,使“買短補長”更安心。三是,鐵路可以掌握旅客實際運輸需求,結合大數據分析工具,科學研判運能分配,找到相對高效的運能配比方案,逐漸使“買短補長”和“買長乘短”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