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之韻 霧之趣

高邑鳳茗

“雲是天上的霧、霧是地上的雲”,不知從何時起,雲霧的這種印象已在我的腦海中紮下了根,從小到大我一直對其有著說不清的情意,也許那是另一個物態的水,是水的變體。

雲之韻

雲之韻  霧之趣

雲分多種。我們經常見到的有輕雲、濃雲、浮雲、薄雲、烏雲、雨雲、白雲、彩雲及火燒雲等等。春天的雲低沉輕柔,宛如少女的手十分細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韻物細無聲》,此時的雨就是由這種輕柔的雲形成的。夏天的雲濃厚,生成的快,且來勢猛,雲起處挾雲攜霧、電閃雷鳴、波濤兇湧,往往一眨眼的工夫,就將其攜帶的雨灑向人間,灌滿了溝溝坎坎。秋天的雲高遠,天高雲淡就是對秋天雲的寫照。而冬天的雲卻如陰霾,總是遮天蔽日,甚至多少天都不開臉,顯得陰冷壓抑。

雲有多形。雲朵的形狀是隨著風向不斷變幻的,在孩子們的眼中就像一種變形金剛,有時像一群羊,有時又像牛像馬、獅子、老虎、大象、狗等等不一而足;還有的時候它就是一片海-雲層起伏、波浪兇湧,一座山-層巒疊嶂、崖陡峰奇;有時還彷彿是一片森林或各種各樣的人像等。同時雲十分無常,遇冷則凝結成雨、化成雪,在冷熱空氣的作用下有時還變成冰雹;遇熱則化成霧、聚成風或肖於無形。

雲蘊詩意。云為人間增添了情調與氛圍,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地點觀雲,你會發現雲又是那樣的充滿詩情畫意:在飛機上觀雲,雲如海,一浪推著一浪、一峰接著一峰,輕柔如絮、安閒飄逸;在華山上觀雲,雲在山間,一層層的人、一層層的雲、一層層的山,雲將山立體的勾畫了出來,分不清行走在其間的是人還是仙;在承德壩上平原觀雲,雲是那樣的高遠,潔白如絮、鬆散如煙。中秋節月下觀雲,雲與月光爭相交映,清風明月白雲相伴,此情此景如果手握一管短笛長嘯,雲會隨著飄動的音符跳動,彷彿又是一重的人間仙境、一重天。而透過雲層觀日出日落,此時的雲既是霞又是輝,晨曦在雲層中噴薄而出、夕暉在五彩的雲朵中慢慢消散,漫天的雲霞映照著五彩繽紛的人生社會、祥和溫馨。

雲之歌多。網上曾見過一首這樣寫雲的詩歌,從一個側面很好的與雲以襯托:山有了你的圍繞, 才襯托出其高聳與巍峨;藍天有了你的飄動,才有變化多端的韻意;朝陽有了你的陪伴,才淋瀉出彩雲的美麗;黃昏有了你的依偎,才噴射出晚霞的壯觀;月亮有了你的追隨,才有了樂曲《彩雲追月》;大地有了你濃縮的滋潤,才拔起生機勃勃------。

霧之趣

小時候我總喜歡在霧中行走,很喜歡霧那種似夢如幻的感覺。早晨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嫋嫋的晨霧像炊煙般縷縷不絕似濃實淡,由霧所幻化的露珠打溼了你的額頭,也把那特有的鄉土味到帶到了你的面前;如果是在春天,麥田中那一道道的霧,充斥著的壟溝,一層綠隔著一層霧,煞是好看,沒風的時候一點都不動,微風一吹,悠悠盪盪的飄開去。最有意思的是行走在林間,百鳥爭鳴,蟈蟈與蟬鳴相伴其間,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漂浮在林間的霧就像千萬支小手輕撫著行者的臉,讓人十分留戀;如果是在夜霧中行走,你彷彿走進的是一個霧帳或霧海行舟,無邊無際,霧從耳邊流過,兩旁松濤聲音不斷。工作之後,自己喜歡上了攝影,也一心想將我小時候看到過的那種春天麥田中的晨霧美景攝下來,不知道耗費了我多少個多夢的早晨,可惜的是至今都沒有完成那個既定的目標,現在的晨霧已經達不到了我少年時的那種意境、而林間的霧只可意會不可攝傳了。

起早觀霧成了我多年的一個夢,還好前幾年偶然在嶂石巖,卻使我在無意間發現了另一種霧的形成過程,那簡直不是霧,而是一種水墨畫,只有神仙才能夠享受的霧的一種。那是一個早晨,我與幾位朋友為了攀爬九女峰看日出,早早的起了床,當我們爬上九女峰的時候,太陽剛好露出了它的笑臉,隨著霞光的噴薄而出,天空中五彩繽紛的流線穿過雲海藍天與山間樹木,染紅了層林與山巒,我在瀏覽之餘,一道另類的風景出現在了我的面前:隨著太陽的升起,大地中的溼氣也被蒸發了出來,形成絲絲霧氣,加之村民早起做飯的屢屢炊煙,隨風從山下輕輕的瀰漫出來,由淡到濃、由薄到厚,最終佈滿了整個山下的一片,由淡到濃的霧與炊煙、映著朝陽的山巒與天上覓食的鷂鷹鴿子麻雀等,構成了一副畫,極具鬼斧神工,此情此景彷彿到了人間仙境。

而去年在四川的青城山旅遊,青城山的霧卻讓我領略的是另外一種情形,一個字“濃”,它與青城山濃重的綠構成了另一個特點“黛”,舉世聞名,青城山除了拜佛、觀景,更重要的一個特色就是領略其“黛”了,在濃重的山霧與濃重的綠色中瀏覽,遊程更加神聖、四境更加朦朧、心情即緊張又興奮,還帶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惶恐;我與同伴們就是在這種黛色的濃霧中攀上的山頂。

晨霧朦朧夜霧寒,花香鳥語在眼前,聲香醉人影飄渺,水墨人間詩意甜。

風雨雷電雲霧冰、霜景更在我心中;自然景象多奇妙,可嘆筆拙畫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