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避效應”導致公廁分佈不均 “鄭州公廁地圖”雲平臺5月底運行

“邻避效应”导致公厕分布不均 “郑州公厕地图”云平台5月底运行

鄭州市花園北路和英才街交叉口西南角,一個在建的公廁雛形已現。

“邻避效应”导致公厕分布不均 “郑州公厕地图”云平台5月底运行

鄭州市花園北路和水科路交叉口西北角的新公廁,有綠植、洗手液、感應洗手盆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文圖

鄭州金水區花園路上現在公廁逐漸增多,但原來為何少?惠濟區英才街兩側,居民聚居區,加上北大學城,人口密集,為何沿街公廁也少?

鄭州公廁的各級管理部門稱,綠化廊道遠離居民區和商業街,好選址,而居民區和商業繁華的街道沿線,不好選址,“沒地方建”。

公廁挨誰近,誰反對,導致這些地段公廁相對會少一些。如何化解這一矛盾?

【說法】金水區:花園路上之前公廁少是因沒地方建

5月5日,負責鄭州市金水區公廁精細化管理的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說,花園路原來公廁少的原因,就是因為兩側沒地方建。前些年建公廁時,也是專挑繁華路段、重點路段建,“能選的址都選了”。地方小的只能放環保公廁,起碼能解決市民的燃眉之急。升級改造類的公廁,金水區改造得還比較早,早在2013年,在完善城市配套設施時,該區的水衝公廁就曾升級改造過一遍,“只不過那時沒現在的標準高”。

該負責人說,鄭州目前正在進行公廁革命,金水區也是抓緊積極建設。去年,該區新選址三四百個,但實際建設中因種種原因建不了那麼多。去年新選址的公廁都建得差不多了,目前就差完善水電設施。新建的公廁,目前首批已開放20座,今年計劃續建2018年選過址的公廁,其中包括一些一類公廁,還會建第三衛生間。現在,該區已建成的水衝式公廁有80多個,環保公廁100多個。

惠濟區:公廁多分佈在綠化廊道附近,英才街因繁華不好選址

鄭州市惠濟區城管局值班人員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稱,公廁的建設得規劃部門統一規劃,公廁建在哪,一分一毫都不能差。區裡的環衛科只負責公廁建成後的管理,至於建設還得問市裡或者規劃部門。不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反映的3公里長英才街只有2個公廁且其中一個地方偏僻的問題,他們會記錄並反映。

“你這是反映希望能多建公廁,我們接到更多的是反映公廁建人家家門口,人家不願意的。”該值班人員說。

鄭州市惠濟區城管局環衛科工作人員說,去年該區新選址85處建公廁,預計今年6月份就會完工。不過,這些公廁大多選在綠化廊道附近。今年計劃再選33處地方建公廁,目前已選有10多處地方,還有10多處公廁地址待選,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所反映的英才街公廁少的問題,他們會考慮進去。

【探因】“鄰避效應”,導致公廁分佈不均

鄭州市惠濟區城管局環衛科工作人員說,英才街之所以公廁建得少,因為英才街上商業比較繁華,公廁選址難。去年該區其實本來計劃選址115處建公廁,但有些地方,居民反對。有的擔心建了公廁風水不好,有的擔心平時尤其夏季有臭味,空氣不好。

“選址難,這是最讓我們頭疼的地方。我們選址建公廁本來也是為了方便群眾,但實際選址當中也會遭到一部分居民的反對。”該工作人員說。

鄭州市金水區負責公廁的精細化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建公廁最大的難處是選址,“沒有地方建。”而且,現在的公廁建設標準又提高了,面積也有規定。比如二類以上公廁,就得50平方米以上,選址時,面積要達到標準。金水區城區地方小,擴建不開。此外,很多公廁離居民區近,一些居民會有意見。建設當中,還會遇到一些難點,如周圍環境、地下管線等,尤其是一些老城區,地下管線複雜,施工中出現啥問題,都需要逐一解決。

5月5日,鄭州市城管局市容環衛處負責公廁的劉青山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採訪時說:“人人都需要廁所,但真建到他們單位或者居民樓附近,大家就會有意見。建廁最大的難點就是選址,經費不是問題。”

採訪中,無論是區級還是市級的公廁管理部門,統一的回答都是,公廁建設選址難。要麼是緊挨馬路的商家不同意,要麼是緊挨居民區的居民不買賬。

業內有一種說法,建公廁與建垃圾中轉站、變電站一樣,選址建設總是遭受周邊居民的牴觸。對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居民擔心、反對甚至抗爭,這就是被西方學者稱為的“鄰避效應”心理。鄰避效應是英文音譯,意為“不要建在我家後院”。

“建公廁,誰都離不開,但誰都不願讓它建在自家門口。”鄭州市惠濟區城管局環衛科工作人員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採訪時說。

【標準】現在建公廁已提高標準,有時比家還乾淨

鄭州市城管局市容環衛處負責公廁的工作人員劉青山說,截至2017年年底,鄭州市共有公廁920座。2018年,新建了1200座,這些新增的,很多主體已經建成,但還有尚未開放,有一部分要延續到今年。目前,這1200座新建的已經開放的有500多座。1200座全部建成後,鄭州市區就能達到每平方公里5座。今年,鄭州市又下達了新建393座公廁的任務,目前已選過址,如果今年任務能完成,就能達到每平方公里6座。但因去年大部分還沒完成,因此今年主要還是先續建去年選好址的那些。今年新選址的,也開工了幾個。

“有需要但沒有廁所的地方肯定是要建的,實在沒地方建固定水衝公廁的,可以設置成小型環保公廁。”劉青山說。

但,如何化解“鄰避”矛盾,是相關部門值得思考的問題。或許,合理有效的溝通才是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大家有一個誤區。還以為是以前那種公廁建在哪,哪就髒臭。那是以前的情況,現在建廁,至少是二類以上標準,都是高標準,廁所衛生有時比家裡還要乾淨。”鄭州市金水區負責公廁的精細化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比如一類廁所,堪比酒店飯店廁所的條件。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大市區公廁建設力度進一步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的意見》(鄭政文〔2018〕45號)中要求,新設置公廁一類標準不低於40%,其他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標準;升級改造公廁一類標準不低於公廁總量的30%,二類標準不低於公廁總量的50%,其他公廁達到三類以上標準。

【舉措】“鄭州公廁地圖”5月底正式運行

公廁難找,也是個問題。對此,劉青山說,目前,方便市民尋找公廁的城市公廁雲平臺——“鄭州公廁地圖”基本整好,鄭州市內各區公廁位置也已經在平臺上體現。目前,該平臺基本上就能用,即經微信公眾號搜索“鄭州公廁地圖”,便可查詢鄭州區域的公廁位置。目前市民能看到的公廁,都處於正常開放狀態。

但正在維修或正在建的公廁,這些信息大家不好辨識,萬一市民找到公廁前去,結果卻關門了或拆了不能用就很麻煩。目前正加緊讓各區查漏補缺,新建已投用的也要入駐平臺,也就是說,平臺上將來看到的必須全是正常開放的公廁。

“目前這個雲平臺相當於還在測試階段,正式向市民開放,預計是5月底。”劉青山說。

鏈接|城市公廁三類建築標準

一類公廁設置在對外開放遊覽點和繁華街道,需配備獨立式大小便器、採保暖設施、手紙架、先進節水器,需設置1.8米高的獨立單間等,地面、牆裙裝飾用材標準較高;

二類公廁適合建設於主要街道,可以設置獨立式便器的單間,也可建設通槽式便器,採用瓷磚面小便池;

三類公廁則設置於一般街道,採用通槽式大小便器,裝修用材標準也相應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