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日常化

审美日常化

审美日常化

审美日常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术界开始讨论一个话题,在这样一个大审美经济时代,审美体验要求越来越广泛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生活中追求一个愉快体验。这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第一大众日常生活的需要直接满足,既是整个文化建构的基本价值的目标,也是大众对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直接规定。第二,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呈现一种向感性动机归趋,大众生活呈现出十足的娱乐享受形态,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第三,大众在生活中不再追求自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深度,而是主动寻求能够体现当下满足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实现现实生活的乐趣。第四,物质积累与丰富作为审美化的现实前提,在生活“审美化”过程中直接引入物质功利主义的实践企图,从而使“美”与人现实物欲发展之间产生一种新的互动关系。

日常生活审美化有很深的文化背景,主要来说有三种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后现代文化

一: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以现代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为基础的文化,主要是日常经验,日常题材。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人们主要审美方式,以感性生存为其存在根基,它肇始于人的现实生存体验,也是现代审美精神普泛化的结果与表现,直接催生日常生活审美化。最突出表现是电视,电视成为大众文化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电视和沙发,电冰箱,电话等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家用电器,被摆在我们的起居室,它本身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看电视往往伴随我们的聊天,接电话,做家务等活动同时进行,而我们还掌握遥控器可以调整我们的收视对象,从一个老年保健话题转向一个煽情电视剧,这些都决定了电视剧“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和正统价值”学识特点。我们看到是与我们此时或者此地或者此感息息相关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电视剧一般来说不追求场面的奇观,不追求故事的复杂和精巧,不追求叙事空间和画面张力,不追求人物和事件的超日常性,多数电视剧都以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为背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即便是帝王将相也要还原其普通的生活状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

二:商业文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离不开物欲的诉求,物质的丰富和积累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得以实现的前提。这表现在对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内在要求,进一步体现为对物品和环境的挑剔,从味觉对饮料,菜肴的要求到眼光对形象,服饰,环境和高清电视画面的要求到听觉立体声,环绕立体声等视听器材的要求,到触觉对种种日常器具材质和质感的苛刻要求,等不一而足,无不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现保证。

三: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文化进一步促进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后现代文化,强调感性经验和感官刺激,以娱乐享受文为趣,反深度,反权威,反中心,这些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不谋而合。

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在这三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现在是一种审美潮流,但它造成了审美的泛化和散化,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种现象?一方面,我们要正视这种现象,日常生活审美化无法回避,另外,我们要警惕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审美可以日常化,但不能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