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自2018年廣東省教育廳出臺《廣東“新師範”建設實施方案》,著力建設廣東特色“新師範”,助推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以來,各地市與各大師範院校紛紛響應號召,為新師範建設實現提出切合自身發展需求與特色發展的主張與措施。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新師範建設方案》中明確提出,實施教師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和能力,尤其是推進全方位的“互聯網+教師教育”是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與重要一環。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筆者有幸在華南師範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的智慧課堂中旁聽了一節應用了智慧課堂系統、智慧錄播系統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中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彙報課,就其中信息一代“95後”師範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技術與教學融合能力尤其感到鼓舞與振奮。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自堅持“四個迴歸,以本為本”的《成都宣言》提出以來,華南師範大學作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師範教育與教師教育培養的重鎮,始終以本科教育、尤其是本科師範生教育放在第一位,在本科師範生教育中應用智慧課堂系統,直接關乎激發師範生的學習積極性、圍繞創新精神、信息化教學實踐能力,而其中技術與教學融合能力為第一關注點,更可兼顧考察被稱為信息一代的“95後”師範生是如何看待技術與教學進一步交融的關鍵。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筆者旁聽並記錄了本次彙報課的全過程,本節課課程主題為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應用了奧威亞錄播系統,青鹿智慧課堂系統,應用了學案、分組教學等教學法,彙報授課教師為小學教育(數學方向)大三學生,整體效果令人滿意,其教學流程如下:

1、以強課中交互帶動課堂氣氛

授課使用青鹿智慧課堂於本課程,在講授課環節,其帶有一定的課堂交互技術如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隨機挑人、搶答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本節課為小學五年級的課程,鑑於小學學生的認知特點,隨機挑人可在較短時間使學生注意力迴歸課堂,而搶答與分組教學的互相配合,更可激發學生的組間競爭意識。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2、隨堂檢測即時掌握學情

授課教師在舊知回顧、課中講練、小組探究與鞏固練習環節皆以青鹿智慧課堂“隨堂測驗”功能下發各種類型不一的題目以支撐教學的進行,隨堂測驗的優點在於可即時在學生的回答中作出學情分析,使教師對學情的把控更加有效與有根據,使因學定教這一原則變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筆者多次觀察到授課者在查看學情後對整體教學進度的推進作出調整,這在沒有學情分析數據支撐之前是難以實現的。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3、分組技術支撐下的合作學習

筆者觀察到在本節彙報課中的分組是基於分配組員不同角色進行的分組教學,基於組員角色分配的分組教學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合作學習分組技術與“無領導小組”角色策略的延伸與優化,教師在個性化學情分析的支持下考察學生的個性特徵,結合學生自我意願、興趣及需突破培養點,分出各個基於“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的合作學習小組。在此基礎上,為組內成員或指定、或選出、或鼓勵自薦如“組長”、“記錄員”、“陳述員”、“時間警示員”、“紀律保持員”等不同的組內角色,發展了學生如團隊合作、自我表達等的非認知能力。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筆者觀察到,在對待智慧課堂產品上,本課授課者更為開放,接受產品培訓時間更短,功能運用更熟練,更多樣與更高效。

而在進一步觀察其教學設計、學案與教學課件後,筆者觀察到一個與存量學校中任教教師更大的差異與不同,本課授課者在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是教育產品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智慧課堂、智慧錄播等一眾教育信息化產品以工具屬性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產生改變的根本要素,課堂革命,很可能就是在智慧課堂產品在教授群體大規模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產生。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技術與教學融合的理論來源自TPACK,即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

美國學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於 2005 年在舒爾曼(Shulman)提出的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基礎上提出的。從2005年開始,國內外學者對TPACK展開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通過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對於TPACK的研究將有利於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TPACK 框架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即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法知識(PK)和技術知識(TK);四個複合要素,即:

  • 學科教學知識(PCK)
  • 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CK)
  • 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
  • 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SCK)


從一節課中看到的智能時代“新師範”丨課例研究

對於“信息一代”的“95後”而言,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課堂交互等技術彷彿如水和空氣一樣,網絡更加是觸手可及的基礎公共資源。教學知識或是內容知識與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產生交融本就是理所當然知識,製作ppt比用粉筆板書更為自然的他們,從小接觸信息技術的他們,是真正的信息一代“新師範”。

以智慧課堂推動本科師範生課堂教學改革,從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到教學評價的全面課堂改革創新,在其中我們只有堅守教育教學的大原則,包括:

  •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 堅持師生互動交流
  • 堅持以學為中心
  • 堅持創新導向
  • 堅持教無定法
  • 堅持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

唯有堅持以上幾個大原則,才能使“創新教學法”真創新,智慧課堂真智慧。

本文轉自:智慧課堂研究。智慧研究院圍繞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需求、聚焦教育信息化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戰略與應用對策研究。關注智慧研究院,未來智慧研究院將為大家分享更多精彩課例,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觀點共同探討。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