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朱棣造反是註定的,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

朱元璋晚年時期,擔心開國功臣在他死後,其權利威脅到後代的掌權,於是幾乎把所有的開國功臣全都給殺害了。一部分開國功臣是邊疆將士,他們死後邊疆守衛空虛,朱元璋又不放心其他人,想到自己的兒子都會武功,乾脆就讓他們去邊疆保家衛國。朱元璋也想到這些藩王可以保護中央皇權的統治,如果朝中出現亂臣賊子,藩王就可以“清君側”。朱元璋這些行為都是為了讓朱標的皇室能夠安穩掌控天下大權,但是他沒想到這也為朱棣造反提供了機會。朱棣本來兢兢業業的鎮守國家,是什麼原因讓他造反?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有人說朱棣造反是註定的,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

第一個方面:道衍鍥而不捨的諫言

道衍本名叫姚廣孝,是個和尚,但是他不像普通和尚一樣的吃齋唸佛,而是喜歡研究陰陽術數之學。在朱元璋下令讓各個藩王挑選一個和尚待在身邊的時候,朱棣選中了道衍,因為當時道衍提出了“奉白帽著王”的言論,吸引到朱棣。大家可以看到“白帽著王”這四字,合起來就是皇字,這也恰巧說明朱棣內心存在造反的想法,但是朱棣並未打算造反。道衍到達燕王府之後也經常的勸說朱棣造反,但是朱棣從不放在心上。道衍是個有恆心的人,在朱棣不以為意的情況下持之以恆的勸說朱棣,甚至朱棣生氣的時候依然直言不諱。道衍的話可能表面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朱棣擋不住有人天天在面前說造反,估計都形成條件反射了,恐怕朱棣每天看到道衍,腦子裡就會想到“造反”兩個字。在後來,這樣的條件反射也影響到朱棣的決定,就像朱允炆捉拿朱棣的時候,朱棣腦子裡第一反應是造反,而不是順從。

有人說朱棣造反是註定的,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

第二個方面:朱元璋太過偏寵朱標

朱棣的造反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朱元璋,朱元璋一直很喜歡自己的大兒子朱標,不僅請最好的老師教導朱標,而且還早早立朱標為太子。反而朱棣從來都沒有受過跟朱標一樣的高等教育,但是朱棣在打仗過程中學到不少的經驗,這依然得不到朱元璋的重視,朱棣心裡委屈但是從不敢說出口。朱標死後,朱棣以為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太子,但是朱元璋竟然不顧大臣們的反對,非讓朱標之子朱允炆當皇太子。因為朱標以長子的身份當太子,大家都沒什麼異議,可讓朱允炆當皇太子,就不能讓各大藩王服氣,因為朱元璋力保朱允炆,所以大家的不滿才沒有說出來,這也在朱棣的心裡留下了造反的種子。

有人說朱棣造反是註定的,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

第三個方面:朱允炆登基削藩的逼迫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布衣出身,建立那麼大的國家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期間肯定也有很多人背叛過他,這也造成朱元璋建國後,不斷的斬殺那些開國功臣。朱元璋殺死這些功臣,邊疆缺少將領,於是就把自己的兒子派到各地,也給了他們兵權,這也為朱棣造反提供了起兵條件。朱允炆立為皇太子,因為朱元璋在世,所以各個藩王不敢說什麼,當朱元璋一死,各個藩王以自己的能力自傲,尤其是朱棣。

有人說朱棣造反是註定的,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

朱允炆在登基以後,為了確保自己統治全國的權利,和齊泰、黃子澄兩人商量後決定削藩。剛開始削藩的方式很是順暢,先後將周王、齊王、代王等廢為庶人,眼看著削藩的命令馬上就到朱棣的領地,朱棣在道衍苦苦勸說的情況下,終於決定造反。在削藩命令沒到之前,朱棣就秘密籌集士兵和馬匹,也特地在地下室訓練士兵。等到削藩朱棣的時候,朱允炆先是派三路人馬抓捕朱棣,然後又派了兩位官員來。朱棣終於不等了,設計殺出重圍,開始了造反之路。

有人說朱棣造反是註定的,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

通過以上三點的分析,可以看出朱棣造反確實是被逼的,也可以說因為朱元璋的原因,朱棣造反也是註定的。單就造反一事而說,可能是因為道衍日日夜夜的勸說,還有朱棣因為朱允炆削藩的逼迫。如果朱棣心裡沒有對皇位的渴望,就算朱棣被逼迫再深,也不會有造反的想法,朱棣可以像其他的兄弟一樣順從變成庶人,也可以像相王一樣自焚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有人說朱棣造反是註定的,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

雖然朱棣造反道路很是坎坷,但最後還是當上了皇帝。朱棣登上皇位後兢兢業業治國,讓明朝進入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也就是永樂盛世。如果朱棣不造反的話,估計明朝也到不了這個極度昌盛的時代,明朝也可能衰退的更快。就算朱棣的皇位坐的名不正言不順,但是從這朱棣治國來看,他確實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不知道大家對朱棣被逼造反,是贊同還是有其他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