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老瀘州才知道:追憶瀘州城區的十條溪,你能記起多少呢?


這篇文章老瀘州才知道:追憶瀘州城區的十條溪,你能記起多少呢?

忠山亭

我認為家鄉的意義,在於多年以後,即便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在那些特殊的日子裡,你還是會時不時的憶起那曾經最印象深刻的故地舊事。

比如在一些團圓相聚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蹉跎了年華,父母矯健的身姿已經逐步變得不再剛健鏗鏘,烏絲也抵不過兩鬢爬滿的霜華。但是我們在一起,還是會美美地談起當年的小城故事。

而我們時常會談起的就是瀘州城內的十條小溪。儘管現在這些小溪,已經見不到當年的真容,有的已經不再提及,有的變成了一個名不副實的地名,但是兒時啊,那妙趣橫生的趣味,雖然物質匱乏,但是總是那麼讓人兀自莞爾。

這篇文章老瀘州才知道:追憶瀘州城區的十條溪,你能記起多少呢?

龍泉井碑

在老瀘州人的記憶裡,瀘州城其實是不大的,從江城到龍透關,從南城到北城,即便那個時候交通並不通達,步行恐怕也不到一個小時。但是穿城而過的十條小溪,卻像一個流通的紐帶,聯繫著這座古老江城的人情世故,沁潤著老瀘州人淳樸的內心。

這些小溪它們都發軔於一個地方,瀘州的忠山,時光追溯到民國,也就是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軍閥混戰,但是當時佔領瀘州的大軍閥楊森倒是的確給瀘州人民做了一些實在的事情。

如今我們春節喜歡遊玩的忠山,被稱為城市中的綠肺,天然氧吧,它是一個天然的山結合人工打造的人民公園,我們習慣叫忠山公園。

這篇文章老瀘州才知道:追憶瀘州城區的十條溪,你能記起多少呢?

忠山

當你置身忠山公園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它的新,而是有一種古樸的感覺。到處是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這些被保護起來的百年香樟古木,就是楊森當年親自率兵在瀘州城內播種的。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當年的軍閥混戰,沒有給人們帶來祥和寧靜的日子,但是無心植樹,倒是為忠山造出一片綠蔭福祉。

多年以後,忠山公園的成立,春節期間,經常舉辦燈會和遊園,幾代瀘州人春節的記憶都跟忠山無法分割。

而忠山附屬的鳳凰山和烏龜山也順理成章的被楊森的部隊,種植了很多香樟。這就跟原本地下水儲備巨大和天然雨水充沛的忠山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並因此給瀘州那十多條穿城而過的小溪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豐富水源。

而這十多條小溪,最有名的十條小溪,則在以後的日子,跟幾代瀘州人天天朝夕相處,其樂融融。

這篇文章老瀘州才知道:追憶瀘州城區的十條溪,你能記起多少呢?

它們的名字分別是:五渡溪、四渡溪、木龍溪、金線(錢)吊葫蘆(窟兒)、永豐橋溪、澄溪、營溝溪、馬溪溝、枇杷溝溪。

不要說春季,即便是冬季,也可以在這裡抓小魚小蝦,是不是很有樂趣。可惜現在基本都不在了。

這篇文章老瀘州才知道:追憶瀘州城區的十條溪,你能記起多少呢?

我把幾個有特殊意義的給大家單獨拿出來講一講,相信聽後不僅能勾起部分老瀘州人的記憶,也能讓現在年輕一輩,去想見當年這些溪水的風采。

首先說一下五渡溪,這個現在最著名的就是瀘州老窖窖泥的出產地了,五渡溪的黃泥就出自這裡,真正的瀘州土王,最上等五渡溪黃泥就是可發酵窖泥,而且越挖會越少,彌足珍貴,這才是寸土寸金。而且如果從長江上游算起,它也算第一條流進長江的小溪。

具體位置在南郊水廠往華陽方向200米左右。瀘州方誌上說,這溪是因為諸葛亮五月渡瀘水而得名的,但是小溪已經不存在了。

木龍溪,很多人可能已經不知道了,以前龍透關的木龍巖溪水流出來到三道橋。兒時有沒有去抓過小魚小蝦呢?

這篇文章老瀘州才知道:追憶瀘州城區的十條溪,你能記起多少呢?

至於澄溪,現在叫澄溪口,溪水不見了,名字留了下來,跟營溝頭溪一樣。馬溪在現在市府路的步行街,想不到以前這裡也有溪吧。水井溝溪水跟它一路,不過現在這兩處商業繁華,溪水已經不見了。

最後說一下枇杷溝溪,當年就是瀘州的護城河,不過現在雖然臨近沱江,枇杷溝已經開始重新建設拆遷,跟百子圖一樣,這裡恐怕又要成為瀘州的老城記憶了。

以後這些地方依然只有名字,沒有原貌了,不過新的瀘州一定會更加美麗,你還會重新追憶和講述它們曾經的點點滴滴的舊聞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