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經營之神:他在全球擁有超6萬家門店,平均每天進賬10個億

日本新經營之神:他在全球擁有超6萬家門店,平均每天進賬10個億

2009年第一屆雙11,當天銷售額是5000萬元。十年後的2018年,雙11銷售額達到了2135億元,十年的時間就增長了4269倍。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人消費習慣和觀念的改變。在互聯網浪潮衝擊下,不斷有實體零售生存艱難的聲音傳出。

不過也有例外。在電商平臺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一家便利店卻越做越好。這就是7-11。公開數據顯示,7-11在全球各地擁有6.7萬多家門店,所屬的7&I集團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2018年世界五百強排名第179。其年營業收入達到54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66億),算下來平均每天進賬10個億,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作為日本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被譽為“日本新經營之神”。上世紀70年代,鈴木敏文去美國參觀的時候,偶遇了7-11便利店,發現這個店鋪雖小,但貨架上食品、生活雜貨應有盡有。當時日本流行大超市,中小零售店經營狀況非常慘淡,這家小店在鈴木敏文看來,就是日本小商鋪的新機會,於是他千方百計取得了授權,把7-11帶回了日本。

日本新經營之神:他在全球擁有超6萬家門店,平均每天進賬10個億

鈴木敏文認為,日本小商店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規模小,而是效率低。所以,7-11一創立便主推全年無休的24小時便利店。現在這個做法已經不新鮮,但在當時的日本卻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很快吸引了大量顧客,大獲成功。

除此之外,7-11在提高效率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通過密集選址開店,以此來提高顧客對品牌的認知度,提高運營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共同配送、溫度管理的物流模式,提高配送效率。說服廠家把同一個地區的同類產品混裝在一起配送,然後根據產品的溫度來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證食品的新鮮,提高了配送效率。

鈴木敏文認為,小商鋪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一味追求便宜。因此,區別於傳統日本小商鋪,7-11提出要為顧客提供高品質的商品。為了保證自己生產食品的質量,7-11與生產廠商成立一個組織,專門生產食品。同時還制定了嚴格的品質把關制度。所有新產品問世前,必須讓所有高管試吃,集體滿意了才能投放市場。

7-11奉行的是“進攻型經營”,儘可能多地收集信息,精準把握顧客需求。為此,鈴木敏文創立了“單品管理”制度,並要求每家店鋪都使用“假設-執行-驗證”的方法,日復一日地追蹤顧客對各類商品的需求。後來還衍生出了專有名詞“TANPIN KANRI”,這逐漸演化成我們現在常用的庫存量單位SKU,成為大型連鎖超市物流管理的必要方法。

日本新經營之神:他在全球擁有超6萬家門店,平均每天進賬10個億

不過,追求產品的便利只是7-11成功的一個方面。事實上,7-11將業務擴展到了生活基礎服務。第一個把 ATM 機引入店裡、首創代收水電煤氣費業務、為居民提供配送服務等……7-11從一個便利店升級成了一個共享經濟平臺,更成為顧客離不開的生活基礎設施。

毫不誇張地說,7-11重新定義了便利店,因此也有了“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的說法。數據統計,在日本單純為買東西進入7-11的顧客只有20%,更吸引人的是,7-11所提供的各種便利服務。如今,7-11所屬7&I集團已發展成為日本第一、亞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的零售王國。

當遇到生意難做時,很多人認為是因為經濟不景氣、競爭對手多等原因造成的。但鈴木敏文認為,這都是藉口,失敗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當下的產品和經營跟不上顧客的需求。不斷為顧客提供高品質的商品,正是7-11走過了46年仍依舊保持穩健增長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