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北京時間3時03分,立夏,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此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攝氏度。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立夏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陽曆5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自此,日照漸長,溫度升高,雷雨增多。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習俗

立夏習俗,民間有飲茶、吃五色飯、稱人、吃蛋、嘗三鮮等習俗,江浙還有轉蛋、繪蛋等民俗。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吃蛋

民間俗語說道:“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四月雞蛋賤如菜”,此時正是雞蛋大量上市的時刻,雞蛋比較便宜。人們購買雞蛋將它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滷、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嘗 三 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飲茶

江西一帶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當天飲茶,也有祈願平安的寓意。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注意

進入立夏,有很多的事項需要我們注意。

晨練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就到公園去晨練。但夏季空氣汙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點前還未完全擴散。另外,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過多新鮮氧氣,相反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於6點。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腸胃最怕涼

進入夏季之後,溫度也是會越來越高,很多人都是會覺得悶熱難受,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脾最惡溼喜燥。

所以我們在夏季就是會經常患上一些胃病,是會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喝水最怕快

由於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立夏時節:立夏後的注意事項及習俗

明天,我們將揮別春天,迎來炎熱的夏天。希望我們能像夏天一樣充滿熱情。繼續加油吧,迎接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