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汽車上雖然有很多日常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小部件,但是其實它們大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就拿後視鏡為例,雖然它看起來原理和結構很簡單,但實際上他絕對是日常行車安全最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而且它的背後也蘊藏了很多人們所不知道的有趣事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關於後視鏡的一些冷知識。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後視鏡是怎麼來的?

早期的汽車誕生的時候,結構非常簡單,連全覆蓋式的車身都沒有,更不用說後視鏡這樣的細小部件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汽車能跑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個時候行車安全,就變成了一個不得不重視起來的大問題。在1911年,最早的汽車“奔馳1號”但是20多年之後,一名來自美國的賽車工程師兼車手瑞·哈羅恩,為自己的賽車安裝上了第一個用鏡子做成的簡易後視鏡並奪得冠軍。由此,最早的後視鏡誕生了。在1921年,一名叫做Elmer Berger的發明家獲得了後視鏡專利,由此後視鏡才獲得批量生產,開始走進量產車的世界。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早期的後視鏡是非常普通的圓形平面鏡,而且只安裝在駕駛者一側,使用起來不是那麼理想。後來,視野更寬的方形後視鏡、兩側後視鏡誕生並迅速普及開來。之後,甚至還誕生了兩側大小不一致的後視鏡,譬如第四代的高爾夫。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如今還有車沒有後視鏡?

有趣的是,如今還有一些國家的車輛,其實是沒有配備後視鏡的。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的交通狀況非常混亂,擁堵現象非常嚴重,甚至會時不時發生道路上人畜混行的狀況。車身上多出來的後視鏡,被很多習慣了“見縫插針”的司機嫌“礙事”。而且在印度的汽車市場,對於汽車價格低廉的要求幾乎壓倒了一切,安全法規反而非常薄弱,這也使得當地的廠家需要想盡辦法去壓低成本,在此情況下,後視鏡在印度的存在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原來後視鏡有這麼多“黑科技”

毫無疑問,後視鏡的面積越大,能觀察到的後方視野自然越多,但是由於整車尺寸、風阻等限制因素,後視鏡的體積並不可能無限增長。因此到後來,雙曲率後視鏡出現了,採用了帶有不同曲率半徑的鏡面,外側部分的曲率半徑比較小,可以觀察到距離車身側面更遠處的路況,而內側則保留了比較大的曲率半徑,以保證後視鏡的主要視野部分不會過於失真。這已經成為了當今大部分車型的主要配置之一。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除了雙曲率鏡片之外,後視鏡其實還有很多配置和功能,雖然如今他們在市場上的能見度並不低,但是很多車主或許至今還不知道,這些配置到底有什麼意義。譬如很多可以電動調節的後視鏡,是帶有自動摺疊或者手動摺疊的,這樣一來在擁擠的地方停車時就可以防止蹭颳了。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又譬如倒車時後視鏡自動下翻的功能,這個功能目前在市場上並不常見,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寶馬幾乎是全系車型標配的。在司機掛倒擋的時候,副駕駛一側的後視鏡會自動往下調一點角度,方便司機在停車的時觀察車身另一側是否容易蹭刮車身邊緣,這顯然是一個非常貼心的功能。

除此之外,如今的後視鏡還有自動防炫目、電加熱後視鏡、集成轉向燈後視鏡、攝像頭後視鏡等等,這裡小編就不一一說了。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未來的後視鏡會消失?

雖然如今的後視鏡越做越精緻,但是很多工程師都認為後視鏡本身的體積太大,影響了汽車的風阻,所以當下的主流趨勢都是希望利用電子攝像頭來取代傳統的後視鏡。但是這樣的設計目前大多停留在概念車階段。不過如今已經開始有一些量產車開始打破陳規了,譬如最新的奧迪E-TRON等車型,已經開始嘗試提供用電子攝像頭取代後視鏡的配置了。通過在車門內側加裝液晶屏,車主可以用看傳統的後視鏡一樣觀察後方視野,甚至還可以實現視野的自由調節。

汽車上的這個小部件竟然充滿黑科技!將來卻會消失不見?

目前阻礙這一技術推廣的,主要是各國不同的法規限制,但是如今也已經開始有了鬆動。日本、美國、歐洲等地,如今都已經開始醞釀在通過放寬關於後視鏡的法規,相信攝像頭大規模替代後視鏡的未來已經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