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破產之後才意識到就晚了

投資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破產之後才意識到就晚了

大師會把投資安全放在第一位

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派的開山鼻祖,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他還是巴菲特的老師。

就這樣一位人物你說牛不牛?

很牛了吧,但是格雷厄姆也曾破產過。

投資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破產之後才意識到就晚了

1929年道瓊斯指數經歷了暴跌,在10月29日那天暴跌12%,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到1930年3月時指數開始反彈,格雷厄姆同許多投資者一樣認為股市將要開始大反轉,於是他開始抄底進場,為了取得更大的收益率,他還加了槓桿。

但是反彈只持續了一個月又開始暴跌,這場超級大熊市幾乎讓他傾家蕩產,格雷厄姆為了生計只好回到母校教書。

後來格雷厄姆東山再起,寫出了投資聖經《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總結出一個永恆的價值投資原則:安全邊際。格雷厄姆給廣大投資者的經驗教訓就是安全第一,盈利第二。

投資安全為什麼如此重要,舉個特別簡單卻又容易忽視的例子,現在有10萬塊錢,第一種情況先賺50%之後又賠了50%;第二種情況先陪50%之後又賺50%。直觀感受一下哪種情況賺的多?

第一種情況10*(1+50%)=15,15*(1-50%)=7.5

第二種情況10*(1-50%)=5,5*(1+50%)=7.5

事實是兩種情況都不賺錢,發生虧損之後需要賺更多倍才能彌補虧損,虧10%,需要賺11.11%才能回本,虧50%需要賺100%才能回本,虧90%需要賺900%才能回本。

何況多數情況下,我們賠錢的時候是滿倉操作的,賺錢的時候倉位很輕,想要回本就更難了。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比他的老師格雷厄姆更加保守:第一,永遠不要虧錢;第二,永遠不要虧錢;第三,永遠不要重蹈前面的覆轍。正是這種更加保守的投資理念讓巴菲特賺到的比老師更多。

投資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破產之後才意識到就晚了

普通投資者假裝看不見虧損

薦股的,教人賺快錢的都這樣寫推廣文案:20多歲的你現在有10萬塊錢,即使翻番不過20萬,對你的生活起不到什麼幫助,即使賠了大不了從頭再來,但是博一下翻個幾十倍就有幾百萬了,立刻實現財務自由,想買房買房,想買車買車,親戚朋友面前有面子,婚戀市場上有優勢。

大家可能覺得這種文案能騙的了誰啊,沒錯,一看就是騙子,但為什麼總是有人上當?不是自己被騙子騙了,而是自己開始欺騙自己。

投資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破產之後才意識到就晚了

正常時候沒有人會欺騙自己,但是到了極端情況下就不一樣了。到那時候就是一種賭的心態,成了揚名立萬,敗了也沒關係,不會比現在差到哪。

每次牛市來的時候人們的心態何嘗不是如此呢?投入1千變1萬,投入10萬就是100萬。

但是虧損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無視虧損是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賭場裡面傾家蕩產的往往不是那些一開始就輸的人,而是那些一開始就贏的人。因為一開始就輸的人會懷疑賭場到底能不能讓自己賺到錢,而一開始就贏得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無視風險的存在,並且不斷增加投入,直到最後輸的精光還不肯罷休。

盲目追求投資收益,對存在的風險假裝看不見,這種自我欺騙的心理是導致虧損的元兇,真正能夠重視風險的投資者才是笑到最後的贏家。

(感覺這篇文章幫助到了您,請點贊、評論、收藏,這會讓更多的人看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