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始插秧了,2019年水稻保險的要點有哪些,理賠要注意什麼?

梨園是家


水稻種植過程不僅有病蟲害危害,還有各種自然災害(洪澇、乾旱、颱風、倒春寒、寒露風等),在豐收之年也有不收之家。因此各地都在積極試點農業保險,保證農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據悉各地保險政策有所不同,政策性基礎水稻保險每畝最高400元,各地在此基礎上保費及賠償金額,有最高1100元賠付的!

2019年水稻保險的要點有哪些?

1、保險金額、賠付金額及保險費用分攤

政策性基礎水稻保險每畝最高賠付400元,保險費率為5%,每畝田標準保險費是20元,政府補貼75%、農戶自繳25%,即每畝水稻保險費20元,農戶只需每畝交5元錢。

各地有所不同,如湖北省試點方案,以中秈稻數據測算水稻完全成本,試點縣市每畝水稻的保額為1100元(不超過產值的85%),保險費率為6%,即66元/畝,中央財政、省級財政、農戶分擔比例為4∶3∶3,即農戶每畝只需交納不到20元保費。

在廣東省羅定市水稻保險方案,保險金額為800元/畝/造,保費標準為32元/畝/造,其中財政補貼比例達80%,農戶承擔20%,即農戶自付6.4元/畝/造即可。

在福建泉州市,2018年8月下發了文件,將水稻每畝保障從400元提高到600元。

從以上各地保險情況看,保險金額有所不同,從400-1100元不等,保險費率多為5%-6%,政府財政補貼70%-80%,農戶承擔20%-30%。

2、注意查看水稻保險的最高賠償標準

賠償金額=不同生長期的最高賠償標準×損失率的賠償比例×受損面積

損失率=單位面積植株損失數量(或平均損失產量)/單位面積平均植株數量(或平均正常產量)

如下是政策性基礎水稻保險的最高賠償標準:

一般來說,農戶在水稻種植(制種)移栽返青後至成熟期間:因低溫、乾旱、暴雨、洪水、大風、冰雹、颱風、海嘯、滑坡、泥石流、病蟲草鼠害、野豬侵害、內澇、地震造成保險水稻的滅失、死亡以及植株損失率達到30%(含)以上時,都可向保險公司申請辦理理賠。

3、注意保險單位

一般都是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等正規保險機構,據悉至2019年年初,中國太保產險已取得31省/市/自治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資格。

理賠要注意什麼?

咱們先來說說具體的理賠流程:

1、報損登記

各鎮、村幹部(每一個村都有一個協保員)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開展登記核查工作。各農戶要積極配合做好登記核查,並在水稻保險報損清單上簽名並按手印確認。

2、彙總上報

各鎮將本鎮各村的《颱風水稻保險報損清單》彙總上報縣農業局。

3、理賠核算

縣農業局彙總全縣各鎮的《颱風水稻保險報損清單》後,交保險公司定損,並計算賠償金額。

4、公示發放

保險公司定損並計算賠額後,反饋給各村,經公示無異議或有異議調整後,由各村出具確認證明並蓋章,報保險公司直接賠付到農戶賬戶。

農戶理賠注意以下兩點:

1、農戶在繳納由其承擔部分的保費後,應保管好保險憑證和發票,以作為理賠依據。

2、在發生災害損失超過30%以上,即向各鎮、村幹部報損登記,配合保險公司核實水稻單位面積的損失率,根據水稻生育期的賠償比例進行計算賠付金額。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目前的水稻種植保險是國家的惠民政策,是由國家提供保費補貼,種植業主參加保險後,當保險水稻因自然災害和病蟲草鼠害造成經濟損失時,就可享受保險賠償。就筆者所在地區來說2019年水稻保險的相關政策如下:

一、保險金額、費率及保險費用分攤

每畝水稻的保險金額為600元,保險費率為6%,中央及地方補貼75%,種植業主負責25%、只需繳納9元。

二、保險對象、起賠線及賠償處理

(一)保險對象:(1)種植面積大於50畝的種植大戶、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農民合作社可以單獨投保。(2)種植面積不足50畝的,以村(組)為單位,組織本村(組)種植戶集體投保。

(二)起賠線:因下列原因造成保險水稻的損失達到25%(含)以上的,按合同約定進行賠償:

(1)暴雨、洪水(政府行洪除外)、內澇、風災、凍災、雹災、地震等自然災害;

(2)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意外災害;

(3)稻瘟病、稻曲病、百葉枯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病蟲草鼠害;

(4)由於旱災原因直接造成保險水稻的損失,且損失率達到30%(含)以上的。

(三)賠償處理:保險水稻發生保險責任範圍內的損失,保險人按照保險水稻不同生長期的最高賠償標準、損失率及受損面積計算賠償:

賠償金額=不同生長期的最高賠償標準*損失率*受損面積。

損失率=單位面積植株損失數量(或平均損失產量)/單位面積平均植株數量(或平均正常產量)。

不同生長期的最高賠償標準:移栽成活——分孽期,每畝保險金額的40%;拔節期——抽穗期,70%;揚花灌漿期——成熟期,100%。

三、保險手續辦理

種植業主在繳納由其承擔部分的保費後,應保管好保險憑證和發票,以作為理賠依據。

特別提示:政策性水稻保險,涵蓋了水稻種植期間的主要自然災害和病蟲草鼠害,是一項惠農政策,受益人為投保的水稻種植業主,發生保險責任事故後,賠償款將直接劃撥到受災種植業主的賬戶。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文章中所說的損失率需達到30%才可以向承保單位申請賠償。那麼這個30%是指某一塊田裡的單位面積還是整個投保面積?

去年我一共承包了260畝大田種的水稻,當時委託村委向人保公司投保了200畝,後受颱風影響水稻損失慘重,事後向承保人申請賠償,承保人以我沒有把所承包的面積全部投保為由而拒絕賠付。請問各位網友,在現行的保險合約中是否有這項條款?

現在我們這裡的農作物投保都是有地方村委代辦,別說是保險合同,就連一張收款收據村委都不出據。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來向承保人申請賠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