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70歲以後想過怎樣的生活?

用戶4308978269048


第一 遠離城市,可能到那會有沒有農村都還是一回事吧。但儘量選擇安靜,慢節奏的地方生活吧。說實話,真的感覺那種田野的生活,那種深山老林的地方舒服。

第二 遠離孩子,不希望和孩子一起生活。老年人和年輕人,吃也吃不到一塊;生活習慣也不一樣。還是分開一點自在。

第三 最重要的是,陪著媳婦,每次看到那種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相伴而行的背影都挺感動。希望自己老了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

如果還能看的見,可以看看書,養只貓呀狗呀的。簡單就好,和老伴在一起就好。然後過年過節,孩子們回來熱鬧一下,就更好了。

老年人退休後,無須工作,子女也長大各自生活,社會與家庭責任是輕鬆些。但也有許多老年人身不由己,面對生活的困繞,選擇買菜煮飯帶小孩的或繼續再就業的。當然,也有不少老年人得而解脫,或參於各種社交活動,或選擇自己喜愛生活方式。

不可忽視的老年人生活現狀:

(1)家庭地位下降,社會邊源化,負面新聞:子女不孝,虐待老人,詐騙老人,為老不尊,碰瓷老人,壞人變老,………種種。

(2)身體不如往日硬朗,生活質量有所下降:痴呆症,半身不遂,病痛纏身,大病致貧,尋短見,………種種。

過去有句老話,"人到七十古來稀",當然,這句話早被扔進垃圾堆,八十歲,九十歲,百歲,大有人在還不少呢。不過,人老了,究竟老機器不比當年好。

我曾有這樣的理想:退休後能和老伴相伴終身,能夠一起蹓,一起休,你扶著我我攙著你,有說有笑逗個樂,在公園的長椅上並排坐看著花花草草,看著湖裡盪著小船互相戲水的畫面,看著岸上小朋友淘氣的歡笑,但是這一切成了幻想,現在只剩了一隻弧鳥,沒伴就什麼心思也成了空想。


小雷的北漂生活


我曾有這樣的理想:退休後能和老伴相伴終身,能夠一起蹓,一起休,你扶著我我攙著你,有說有笑逗個樂,在公園的長椅上並排坐看著花花草草,看著湖裡盪著小船互相戲水的畫面,看著岸上小朋友淘氣的歡笑,但是這一切成了幻想,現在只剩了一隻弧鳥,沒伴就什麼心思也成了空想。

辛運的是年青時有看閒書的習慣,退休後又增加了用毛筆胡亂寫字的毛病。於是每天上午看看閒書,下午胡寫寫字,一天的時間就消磨光了。慶幸的是自己有這點愛好,如果沒有的話我也只能每天端個小板櫈,坐在大門口,看著過往事輛,充當“馬路戰士”了。所以過得還可以吧,只是到了晚上總是想著和親愛的在一齊的歡樂生活,眼淚油然而落…

第一 遠離城市,可能到那會有沒有農村都還是一回事吧。但儘量選擇安靜,慢節奏的地方生活吧。說實話,真的感覺那種田野的生活,那種深山老林的地方舒服。

第二 遠離孩子,不希望和孩子一起生活。老年人和年輕人,吃也吃不到一塊;生活習慣也不一樣。還是分開一點自在。

第三 最重要的是,陪著媳婦,每次看到那種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相伴而行的背影都挺感動。希望自己老了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


楊揚生活錄


有個小院,養一條狗,種喜歡的花,陪愛的人一起,打造我們的秘密花園,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以前出去玩,看到山上有一座小房子,院子裡種的野薔薇和嫋羅,木質圍牆,感覺這樣的生活也太愜意了吧。有山有水,空氣也好,現在北京一年估計有200天都是霧霾啊。如果以後退休了就找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隱居。為了能過上這樣的生活,現在要努力工作,鍛鍊身體,希望到那時有錢有閒還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能夠實現這樣的愜意生活。


桃子慄吖


我曾有這樣的理想:退休後能和老伴相伴終身,能夠一起蹓,一起休,你扶著我我攙著你,有說有笑逗個樂,在公園的長椅上並排坐看著花花草草,看著湖裡盪著小船互相戲水的畫面,看著岸上小朋友淘氣的歡笑,但是這一切成了幻想,現在只剩了一隻弧鳥,沒伴就什麼心思也成了空想。

辛運的是年青時有看閒書的習慣,退休後又增加了用毛筆胡亂寫字的毛病。於是每天上午看看閒書,下午胡寫寫字,一天的時間就消磨光了。慶幸的是自己有這點愛好,如果沒有的話我也只能每天端個小板櫈,坐在大門口,看著過往事輛,充當“馬路戰士”了。所以過得還可以吧,只是到了晚上總是想著和親愛的在一齊的歡樂生活,眼淚油然而落…

好啦,不扯了。拉瓜多了又會引起我的傷心。


手機用戶52394915487


過去說七十人生古來稀,而現在由於生活環境大大改善了,醫療技術有了很大飛躍,過去很多難治的疾病現在已不是難事了,我父親與我都是慢阻肺患者而我父親僅僅活到六十歲因此病去世了,而我今年巳七十六歲了,我之所以能活到這個年紀,與國家對我們老年人的關心及醫療技術有關,因為我父親是國家幹部他享受的醫療條件在六十年代也是較好的,然而那時的醫療條件醫療技術和所用的藥與現在根本無法比,而現在我每年都要住一兩次院,在病危時可用進口藥救命,所以我比我父親長壽,為此我們這些巳過七十歲老年人更應該懂得感恩,更應該珍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有限的歲月為社會貢獻自己微薄之力,不要倚老賣老給家庭社會製造麻煩。


用戶1586347926362


偶然,看到這條問答題,感覺被點中了,剛過七十歲不久,幾十年的人生,個人覺得自己夠資格回答,只代表自己。


話說,老年人退休後,無須工作,子女也長大各自生活,社會與家庭責任是輕鬆些。但也有許多老年人身不由己,面對生活的困繞,選擇買菜煮飯帶小孩的或繼續再就業的。當然,也有不少老年人得而解脫,或參於各種社交活動,或選擇自己喜愛生活方式。


不可忽視的老年人生活現狀:

(1)家庭地位下降,社會邊源化,負面新聞:子女不孝,虐待老人,詐騙老人,為老不尊,碰瓷老人,壞人變老,………種種。

(2)身體不如往日硬朗,生活質量有所下降:痴呆症,半身不遂,病痛纏身,大病致貧,尋短見,………種種。

過去有句老話,"人到七十古來稀",當然,這句話早被扔進垃圾堆,八十歲,九十歲,百歲,大有人在還不少呢。不過,人老了,究竟老機器不比當年好。


時間真快,本人退休一轉眼十個年頭,還好,精神不差身體也硬朗,小毛病有問題不大。個人興趣雖不多:喜歡旅遊,喜歡慢跑,喜歡看電視,喜歡看手機,喜歡看頭條,………。未來的事難以估計,過好每一天,不枉今生。


智者二0一九


如果真有幸有那麼一天的話,還是想這樣的活。

第一 遠離城市,可能到那會有沒有農村都還是一回事吧。但儘量選擇安靜,慢節奏的地方生活吧。說實話,真的感覺那種田野的生活,那種深山老林的地方舒服。

第二 遠離孩子,不希望和孩子一起生活。老年人和年輕人,吃也吃不到一塊;生活習慣也不一樣。還是分開一點自在。

第三 最重要的是,陪著媳婦,每次看到那種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相伴而行的背影都挺感動。希望自己老了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

如果還能看的見,可以看看書,養只貓呀狗呀的。簡單就好,和老伴在一起就好。然後過年過節,孩子們回來熱鬧一下,就更好了。



空留一處心靈淨土


這個問題是我提出來的,我是60後,現在50多歲。我們這是個老舊社區,有很多7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他們中有部分人沒有和兒女住一起,平時他們會聚在廣場曬太陽聊天,到點就回家給自己做飯吃。他們雖然生活能自理,但大多力不從心。其實我覺得應該有一種自助式養老院,或者是老人公寓,那裡可以提供低價的公寓和低價的服務供老人選擇,不像傳統的養老院那樣捆綁式服務。也可向住酒店一樣來去自由。總的來說條件好的老人可以選擇好的服務,而經濟條件差的老人可以只選擇最基本的服務。而服務員和老人雙向選擇服務和被服務。如果有這樣的老人公寓你們老了願意去住嗎?當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還是應該去傳統的養老院或是靠子女服侍。


用戶4308978269048


行動自便!相信這個是所有人的心願吧!不給孩子們添負擔,到時候還能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小的時候,特別羨慕冬天的時候,有好多,一大夥的老頭老太太們在街上的牆根下,坐著曬太陽,拉呱這家常,拿著玉米粒推著牌九!拿著糖塊打撲克牌!!不過現在基本沒有這種景象了!這個是我那個時候想自己老的的時候最想幹的事!!!


啥事好尚良140726591


雙方父母都八十多歲了,都身體健康,養老金過半萬。老夫妻都住小二室一廳一衛一廚三樓的小公寓,生活全部自理,每隔二週買汰燒呼小輩前來相聚。每天,早上鍛鍊身體,午休後公園溜達、鄰居閒聊、喝茶,晚餐後看會兒電視睡覺。經常樂呵呵的讓小輩帶著他們到處嚐鮮,早茶、下午茶、宵夜、K歌、觀影、看劇,他們最喜歡和小輩四代同遊,每月周邊一日遊一次,每年四、五日的自駕遊一、二次。雙方父母年輕時都吃苦耐勞,積累財富,留有養老金。兒女成家後,小輩事就都不操心,只照顧好長輩,自己保重好身體。我們小輩也是這樣傳承的。一代管一代,孩子成家立業後,盡享天倫之樂、頤養天年,不過問小輩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