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和你的親生父母有隔閡嗎?

觚獨傲慢者


曾經有,現在沒有。

說說我和父母的那點事兒。

小時候爸媽因為生活到處奔波,把我留給奶奶照顧,從二年級到五年級我都是跟著奶奶在姑姑家讀書,寒暑假回家,平常很少回家。直到初中爸媽搬到城市固定下來,我才回家和他們一起生活,我還有個弟弟,從小到大一直跟著爸媽,十幾歲叛逆期的時候總是覺得他們對我不如弟弟好,從小到大弟弟捱過很多打,我卻很少捱打,我一直覺得他們對我和弟弟始終有些區別。

直到我結婚以後,自己添了小孩為人父母才明白,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現在他們依然不會表達對我的關愛,但我從做了母親以後全都懂了。

生完寶寶以後爸媽替我看孩子,爸爸開店,媽媽上班,看我手忙腳亂,就讓我把寶寶留在店裡,爸爸一個很粗枝大葉的人學會了給小外外換尿片,餵飯,哄睡… 比小時候帶我們更細心仔細。後來添了二寶,一放假兩個小寶都會在外公家待著,連孩子爸爸都說,如果沒有我爸媽幫忙,不知道我們怎麼辦!

還有太多太多他們的關心,以前不懂,現在都放在心裡了。

孩子與父母的隔閡,我相信大部分都是雙方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是我們沒有看懂他們的愛吧!


北門電信社區店


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的小夥伴都會有的,特別是在叛逆的青春期,與父母的隔閡是非常大的。

我們與父母的相處一生中都要經過親密,隔閡,理解,思念這幾個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會隨著我們自身的成長而消散。

比如在我們小的時候就特別希望父母能每天陪著我們給我們講故事帶我們玩耍,什麼事情都喜歡和他們說,那時我們和父母是親密的。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秘密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父母不在能理解我們了,特別是自己的愛好與父母的要求不能一致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產生抗拒的心理,慢慢的隔閡也就產生了。

可是當我們自己也為人父母后我們會發現當初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其實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於是我們慢慢的開始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雖然這和時候他們已經漸漸老去,我們開始懂得要如何去孝順他們。

當父母一個一個離開這個世界後,我們又會特別的思念他們,思念和他們渡過的這一生的所有過程,有歡歌,有笑語,有悲傷,有哭泣。

所以朋友們任何時候不要去怨恨父母,因為他們的一生從有了你以後一切都是為你在活。


晴空放牛娃


隔閡是肯定有的,不同年齡段處理起來不一樣而已。小的時候比較愛玩,調皮,喜歡新鮮事物。因為喜歡新玩具,新文具沒少跟家裡發生矛盾。那時除了賭氣一無所知。

大了後也會因為很多事情,或看待事物的眼光有隔閡,比較大家年齡段的差距,文化差距。都造成了思想眼界不統一。不管怎麼樣,我知道,不管做事方法有何不同,都是一家人不同表現愛的方式。


美美情感專欄


有,單獨與父母一起基本沒話,從小與爺爺奶奶一起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