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證為百病之源,這份化痰攻略,能讓很多痰證變成綿羊

“如果說20世紀,是活血化瘀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將會是痰證的世紀。”

痰是津液結聚產物,可停留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五臟六腑、關節等都有可能。

所以痰導致的疾病內外婦兒都有,故有“痰生百病”,“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說法。

現在代謝性疾病是非常多的病種,而代謝疾病很多都是痰溼引起來的。

痰證為百病之源,這份化痰攻略,能讓很多痰證變成綿羊

中醫認為,痰證是如何形成的?

我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瀕湖脈學》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災”,因而痰證的形成,有的是因為外感六淫之邪,傷及肺臟,肺又為水之上 源,通調水道,若邪在肺部,肺失宣降功能,津液不能順利排出,則聚而生痰;又或是因為寒溫不適,飲食不節制,喜食肥膩甘甜的食物,勞累過度等,脾胃受到損傷,致使運化 功能不健全,水液輸布失職,那麼就會生溼生痰;又或是因為房事不節制,大病、久病傷 及腎臟,致使腎氣化能力減弱,水液代謝失常,聚生痰飲。

在當代社會,哪些問題和痰證有關呢?

一、痰濁內及臟腑

痰是由臟腑功能失調所生,作為致病因素,又可影響臟腑功能,從而出現不同證候。

1.痰火擾心

心煩心悸,多夢易驚,口苦失眠,甚則神志失常,語言錯亂,狂躁妄動,舌尖紅,苔黃膩,脈弦。

痰證為百病之源,這份化痰攻略,能讓很多痰證變成綿羊

2.痰蒙心竅

神志模糊,喉中痰鳴,胸悶不舒,喃喃語,甚則昏迷不醒,苔白膩,脈滑。

3.痰濁阻肺

胸滿喘促,咳嗽吐痰,痰因寒熱之分又有黃白之異。

4.痰蘊脾胃

少食納呆,身重嗜臥,大便不爽。

5.膽腑痰熱

口苦嘔涎,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心悸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6.痰鬱於肝

痰阻氣機,肝失疏洩,肝氣橫逆,可見頭痛眩暈,性急善怒,兩脅悶痛,兩目瞤動,咽如梗塞,或昏厥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7.痰動於腎

痰為陰邪,易傷陽氣,陽虛水泛,可見咳唾短氣,顏面虛浮,腰膝痠痛,少腹拘急,形寒肢冷。

8.痰留胸脅

痰濁內停,氣機不暢,可見咳唾涎沫,胸背引痛。

痰證為百病之源,這份化痰攻略,能讓很多痰證變成綿羊

二、痰濁外注關節經絡

1.瘰癧

痰注四肢經絡,痰結成核,初如梅李,可遍及全身,久則微紅,破潰不斂。

2.痰核

痰流皮下,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無紅無熱,不熱不痛,推之可移,多生於頸項、下頜、四肢、背部。

3.痺證

痰注經絡,經氣不通,可引起四肢麻木,重滯不舉。

4.皮膚潰瘍糜爛

痰濁伏遏,局部營衛氣血不通,可見滲液黏稠,或久不收口等。

中醫是如何調理痰證的呢?

對痰證的調理,應在詳審病因、細辨病機、瞭解痰證的病位和痰的性質的基礎上,分證論治。

古代有眾多的治痰經驗,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見痰休治痰而治其生痰之源”、“治痰先順氣,氣順痰自失”等,均應加以運用。還應注意痰證所涉及的臟腑,常用宣肺、健脾、舒肝、清心、益腎等法,使五臟恢復正常功能,津液代謝有序,輸布正常,則痰即自消。

痰證為百病之源,這份化痰攻略,能讓很多痰證變成綿羊

一、有形之痰

1.溼痰犯肺

證候: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噁心嘔吐,肢體睏倦,或頭眩心悸,舌苔白而潤,脈多滑。

調理原則:燥溼化痰,理氣和中。

2.痰熱阻肺

證候:發熱,汗出熱不退,咳嗽氣喘氣急,痰黃而黏稠;喉間痰鳴,胸悶胸痛,煩躁口渴,大便乾結,小便黃,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調理原則:清肺化痰,宣肺利氣。

3.寒痰留肺

證候:惡寒無汗,喘咳,痰多清稀色白,或痰多呈白沫狀,胸膈不快,乾嘔,口不渴,或兼身體疼痛而沉重,甚則肢體浮腫、心悸,苔白,脈弦緊。

調理原則:溫肺化痰,寒飲壅肺者瀉肺逐飲。

4.燥痰襲肺

證候:痰少而黏,咯之不爽,咽喉乾燥,甚則嗆咳,或聲音嘶啞,或痰中帶血,口鼻唇乾燥,舌苔乾燥少津,脈浮弦而細等。

調理原則:潤燥化痰,理氣養陰。

痰證為百病之源,這份化痰攻略,能讓很多痰證變成綿羊

二、無形之痰

1.風痰眩暈

證候:眩暈而頭重如蒙,胸悶泛惡,甚則目視昏暗,不能站立,嘔吐痰涎,食少嗜睡,舌苔白膩,脈滑。

調理原則:祛風化痰,平肝定眩。

2.痰氣鬱阻

證候:咽部不適,似有物梗阻,胸脅不舒,隱隱作痛,情志抑鬱,悶悶不樂,善嘆息或急躁易怒,噯氣,苔薄白微膩,脈弦滑。

調理原則:疏肝解鬱,理氣化痰。

3.痰火擾心

證候:頭痛失眠,面紅目赤,性情急躁,喧擾不寧,或歌或笑,哭罵無常,不避親疏,傷人毀物,氣力超常,不眠少食,舌質紅絳,苔黃膩,脈滑數弦大。

調理原則:滌痰清心,清火安神。

4.痰迷心竅

證候:神志昏迷,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鳴,或四肢痿廢不用,或嘔吐噁心,舌質淡紫苔白膩或灰膩,脈弦滑等。

調理原則:豁痰開竅醒神。

5.痰流經絡

證候:以痰流注部位不同,常有肢體麻木、冷痛,面癱,關節腫大、變形、功能障礙,乳房腫塊,癭瘤,瘰癧等等。

調理原則:化痰通絡,軟堅散結。

痰證為百病之源,這份化痰攻略,能讓很多痰證變成綿羊

本文的目的,在於讓大家對痰證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因為痰證涉及非常複雜,短短千字是不可能詳解清楚的,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