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窮不過三代,富富不過三代,有什麼道理?

用戶楊立峰圓夢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今天再說這句話相信不少人都會嗤之以鼻,說看看今天,窮人想翻身太難了,贏在起跑線,你一輩子奮鬥達到的終點還遠遠不如人家的起點。而富人呢,由於優越的物質條件,從小就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和資源,綜合能力越來越高,更是普通人拍馬難及。所以只能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表面看起來,今天的很多現象的確印證了很多人的看法,但老祖宗幾千年留下的老話,肯定有他的道理,透過歷史的軌跡,會發現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到了今天仍然不過時。

首先來說富不過三代。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咱們古代的士族門閥制度,它興起於東漢,比如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門閥大族們掌握著極大的權力,比如赫赫有名的潁川士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階層依然十分強大,比如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王家,大才子謝靈運的謝家,士族勢力十分龐大,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唐朝,甚至強悍的隋文帝,唐太宗皆屬於當時的關隴集團,士族門閥在這裡達到了高潮。

在這個過程裡,門閥士族一直站在社會的頂端,牢牢把控著社會資源,不過這裡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家族崛起,有的家族衰亡。即便如此強悍的的士族勢力,有的可能熬過了三代,卻熬不了十代八代。

等到唐高宗時期,為了謀取屬於自己的權力,唐高宗配合武則天給予關隴集團勢力沉重打擊,特別是到了武則天時期,慣用新人酷吏,大興科舉,門閥士族們從此一蹶不振。

其實可以看得出來,在這個士族興衰存亡的過程裡,某個士族本身的發展規劃並不重要,重要是整個時局形勢的變化。有時候短短几十年可能整個天下就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大批家族消亡了,一大批家族又崛起了。能穩穩的保住三代已經十分不易。歷史上的門閥大族尚且逃脫不了衰敗的命運,何況那許許多多的小富之家了,消亡有時候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窮不過三代又是怎麼回事呢。咱如果自己說自己,一個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這也就是窮不過三代的主要原因。窮人怎麼辦呢,想方設法努力勞作的賺錢,種地也好,做點小買賣也罷,總之積累一點家資。在古代還有個說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為何呢,因為如果是普通人家,只有讀書才有機會當官,成為人上人。所以一旦有了點錢,就會讓自己孩子讀書,成為一個讀書人,就算當不了官,起碼考個秀才,社會地位可以大大提高。然後再逐漸的培養髮展,最終達到既富且貴的效果,最好出一個當官的,那就完美了。

這樣的路徑,可以說是很多窮人都致力追求的,當然,能夠實現這樣逆襲的只是少數,但自從實施科舉制度一來,這樣的逆襲之路就一直在上演,無數的成功案例也就給了窮人提供了榜樣和鼓勵,激勵著自己實現自我逆襲。許多家族就算最終不能成就功名,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而今天,真說富起來的人們頂多也就傳到第二代,很多還都是停留在第一代階段。也就是說,跟歷史上相比,現在剛剛才是富裕一代剛剛興起的階段,機會還多著呢。前些陣子,類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十分流行,似乎窮人已經喪失希望了,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今天來說,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壓力巨大,房子車子等負擔撲面而來。但同時也出現很多從未有過的機會,每天都在上演著逆襲的故事,每天也都有人從財富的神壇跌落。可以這麼說,今天的人們努力不一定就成功,但希望還是有很多的,但是如果不搏一把,那就基本沒有希望了。

當然了,我這裡講的成功是相對意義上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提升和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小富靠拼,大富靠命,像比爾蓋茨、巴菲特等等的個例一般人就不要去幻想了,那是他們天生了不起再加上時局的助力才造就了他們如此大的成就。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能夠實現一代比一代強就已經是不錯的進步了。


一覽眾河小


“人窮窮不過三代,富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耳熟能詳,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唸叨,以此來教育、警示年輕後生。字面上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一家人如果很窮,一般不會一直窮,到了三代人以後,總有人能打翻身仗,改變貧窮的命運;一家人如果很富有,一般也不會一直富有,到了三代人以後,很有可能就敗光了家財,淪落成窮人。這是普通人聽得最多的解釋。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有三種理解。

第一種理解,認為“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說得對。

一家人如果很窮,一般不會一直窮,到了三代人以後,總有人能打翻身仗,改變貧窮的命運;一家人如果很富有,一般也不會一直富有,到了三代人以後,很有可能就敗光了家財,淪落成窮人。

但這種理解裡面,含有不合理的因素:窮了三代,又有多少概率和機會能夠打翻身仗呢?還能一躍徹底改變貧窮的命運,躋身富人之列?富了三代,也不一定就會敗光家財,以富豪之家完全有實力培養出更優秀的子孫後代,比如李嘉誠,如今兩個兒子繼承家業,似乎都沒有顯出敗相啊。所以,這種理解明顯有失偏頗。

第二種理解,也認為“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說得對。

一家人如果很窮,一般不會一直窮,到了第三代人,或許因為太窮了,連媳婦都娶不上,打一輩子光棍,又到哪裡去找第四代人呢?所以,這叫“窮不過三代”;一家人如果很富有,就會人丁興旺、子孫繁盛,這麼一來再大的家業都給攤薄了,落到每個人手裡已經所剩無幾了,所以到了三代以後,就儼然普通人而已,這就叫“富不過三代”。

這種理解總感覺有點黑色幽默的成分,或許也是有一定的概率存在吧。“窮不過三代”裡,或許的確是有人第三代時就絕後了,但這種概率還是很低的,漫漫歷史長河中,貧窮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也是繁衍發展的主力軍,如果真的第三代時就絕後,只怕中國人不會繁衍到這麼大的基數了。至於說富人因為子孫繁衍而稀釋財富,也同樣有點搞笑的成分,遠的不說,就看賭王何鴻燊吧,子孫不可謂不多,又哪裡看到他的家族顯出敗相呢?不管從哪個角度說,富有的家族在教育、培養下一代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下一代往往都不會差到哪裡去,當然,除了個別紈絝子弟之外。

第三種理解,認為“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說得不對。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反映的現象只是一部分,佔據了一定的比例,但不可以把這種現象絕對化,不可以把這一部分的現象當成普遍規律。

從古至今,永遠都是20%的人佔據了社會上80%的財富,窮人永遠都是佔有絕大多數,他們世世代代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還不是照樣薪火相傳,一代代綿延至今。一個最好的例證就是,大家不妨翻看家譜,往上追溯十代,又有幾個曾經非富即貴呢?

至於富有的家族之中,綿延超過三代富有的應該是比較普遍的,看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名門望族,往往都是綿延數代的富貴。至於說十代、二十代以後,那是什麼可能性都有,有可能繼續富有,有可能越來越富有,也有可能窮得一無所有。

比如琅琊王氏肇端於西漢時期的琅琊臨沂,發展於曹魏西晉,確立於東晉初年並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延續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後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時間裡,琅琊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反映的只是佔一定比例的現象,不能絕對化,當成一種普遍規律、一種普遍現象,沒有這樣的“宿命論”,窮人能不能變成富人,更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如果足夠努力就能抓住不少機會,完全有可能改寫命運;如果富人能夠始終努力奮鬥,大概率能始終保持家族的優勢,財富得以延綿,如果玩物喪志,也可能一代就玩完了。就像秦始皇一樣,他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但他一死,政權就土崩瓦解,不但沒有“以至萬世”,二世就消亡了!


喬鞅


問題:人窮窮不過三代,富富不過三代,有什麼道理?

諺語來歷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語出《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語出《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二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演變為“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後人俗稱“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

三代是泛指

這裡的“三”不是確數,表示多,三代是多代多年的意思,講的是一個客觀規律。比如秦二世胡亥,在位僅三年即敗光大一統的大秦王朝,走向滅亡僅用了兩代。再比如巨星周星馳,出生於香港九龍的窮人區,祖輩是典型的窮人,但周星馳通過自身努力很快就翻了身。

體現的是辯證思維

物極必反 ,否極泰來。萬物都遵從一個規律,有興必有衰。富則驕奢無度,見異思遷,沒了雄心和鬥志,只會吃喝玩樂,不會生計,然而老本總有一天會吃完的,一代一代下去最終要敗落變窮,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窮極必定會被激發出求生的本能,奮鬥的慾望,勤勤懇懇勞作,致力於生機,終究會發達發富。

是一種警示哲學

告訴人們做人做事的道理,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窮富只在一念間。提醒人們即使窮也不能氣餒,要看到希望、樹立目標,制訂計劃,堅持奮鬥,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富裕時更不能驕傲,不思進取,安享前輩遺留碩果,到頭來別說三代,甚至連自己這一代都可能無法獨善其身。


我就是竹韻


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一是為什麼說對呢?

人窮窮不過三代,因為三代人中很可能有人窮則思變,無論是埋頭苦讀金榜題名改變命運的,還是埋頭苦幹辛苦努力創業成功,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當然也可能長得一表人才娶個富家女靠裙帶關係致富的。

而富家子弟也有許多紈絝子弟不學無術,家長也只是顧著掙錢但教育無方,或者靠拆遷一夜暴富卻不知如何打理自己的財富,而且不在上班終日沉迷打麻將賭博。別說三代。估計一代兩代就能玩完。想當年多少八旗子弟就是這樣毀了的?

二是為什麼又說是不對呢?

因為現實當中確實有很多家族扛過了所有的坎,興旺了不止三代人。這樣的人家家教很嚴也很好,對子女教育也比較重視,當然人家的基因也很強大,傳遞的很好。

窮人家有的是因為意外的,這樣的人家總有翻身之日,但是有的是家長就是懶,既不動腦筋也不願意活動筋骨,總是抱著僥倖心理等著天上掉餡餅,還有的就是不知道怎麼做才能過好日子。那我只能說他們的家族基因不太好,一代代傳下去的可能性很大。

雖然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子孫會打洞這個說法,但是也有滄海桑田世事變幻無常,所以凡事無絕對,所以一定要努力奮鬥,切不可懈怠。


我的房子我做主


這個估計是和家風有一定的關係,富貴人家容易養成奢靡之風,家也就敗光了;窮人人家容易逼人奮鬥,自然可以改變命運。但我想表達,除了家風,其實選官制度的變化和血緣關係的淡化都會改變窮和富的命運的,下面我用歷史上的例子來說明問題:

001選官制度的變化可以改變窮和富

在漢代,我國使用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和徵辟制,舉就是舉孝廉,但該制度後來演變成為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按照門第來選官了,這的確是造成了一大批世家大族的壯大,成了富貴人家,有些甚至富可敵國。

但從隋唐開始,我國選官制度改為科舉考試,講求公平競爭,任何人不論出身高低貴賤,只要有真本事,都可參加考試。一大批窮人子弟的人中舉,成了官員,改變了窮的命運。而原先的世家大族就沒落了,所以有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慨。

002血緣關係的淡化也會改變窮和富

拿周代來說明問題,在西周時期,我國推行宗法和分封制,兩種制度互為表裡,擴大了周朝的統治區域,鞏固了周的統治,保證了西周的強大。但到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血緣關係淡化,周王室的強盛一去不復返,反而是低下的諸侯國紛紛崛起。

003總結:靠來靠去就會發現,人最終能靠的只不過是自己

加油吧!


王小婉的思與行


窮人都沒三代了。。。


競彩吧


連富三代的都隱姓埋名了!窮到三代也就斷了香火了!是這麼理解的麼


很努力的年輕人


我覺得阿,這句話,以前或許挺實用的,而到了現在,會不會窮或者富,還是看家庭教育阿,還有就是成長環境阿!


用戶54237


對於這個話題,我覺得富不過三代很容易,但是想要窮不過三代這個很難,需要努力。


追風Asn


不能揮霍大手大腳,要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穩穩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