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陝西省洋縣金水鎮碗牛壩村地處縣域東北一角,靜靜地躺在秦嶺大山的懷抱裡,這裡的老百姓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2018年4月30日我們一行二人來到碗牛壩開始紅色之旅。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108國道金水段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金水電站壩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金水河瀑布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金水鐵索橋


1936年臘月十九這天,這裡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呼呼啦啦來了很多人,而且手裡都提著傢伙事,長槍大刀啥的,大約有近千人的隊伍。他們頭戴五星帽身穿稻草灰色軍裝,不像國民黨兵,更不像土匪。態度很和藹,說話很和氣,主動向老鄉們問好,說他們是紅軍,窮人的隊伍,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叫大家不要怕。我家當時我爺弟兄們多房子也多,紅軍政治部就擱在了我們家。記得有陳先瑞、李隆貴、鄭位三他們幾位,司令部放在高家臺,離這不遠。他們攏共停留三天就走了,臨走時有一個十幾歲小紅軍跟我家借了梯子,在我家屋簷下的泥巴牆上寫了一幅標語:年關不還富人的債,落款是紅七十四師政治部。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紅軍標語


我們祖孫三代從此就和這幅標語結緣啦。李月寶說:我爺叫李祖軍,我大(洋縣方言意為父親,後同)叫李生財。紅軍前腳走,敵人就要追來了。他們打紅軍那是不敢硬碰硬,就會對老百姓耍橫。我婆馬臘香讓我大掏了些鍋煙黑和米湯攪拌勻實把標語遮蓋起來,這才未被敵人發現,從而這幅標語完整無損地保護了下來。我爺他們紅軍走後還編唱紅歌宣傳革命,活了八十多歲。臨終時把我大叫到床前囑咐他要好好保護它,別讓損壞了。說這是紅軍精神的見證,是對他們的紀念。當年我們冒著生命危險能保護好它,到你手裡不能讓它被破壞了。見我大答應下來我爺才嚥了氣。我大死的時候同樣也是這些話,又把這責任交給了我。我經常查補房瓦,清理瓦溝裡的樹葉,一旦漏雨,這房子也就不久長了。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石碑正面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石碑背面


說完這些李月寶又提出來帶我們去紅軍處決惡霸劣紳處去看看。走過一截水泥路又踏上不盈尺的田坎邊,我們來到一塊地邊。地頭聳立了一塊石碑,齊胸高。正面紅字寫了紅七十四師處決豪紳惡霸處,下面字略小,核桃般大,簡述了事件過程、立碑人秧田鄉人民政府、碗牛壩村全體村民和立碑時間二O一O年一月十九日。背面刻寫有紅色歌謠:紅軍來到碗牛壩,百姓笑得哈哈哈。打土豪,除惡霸,反動勢力把臺垮……李月寶說,當時一共處決了十一個豪紳惡霸,從商洛帶來的九個,洋縣有兩個,為了節約子彈,用的小刀抹的脖子。(如此看來,打黑除惡是我黨我軍的一貫政策。)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紅軍落腳處


看完碑,我們回到李月寶的家,幾處老房子扎堆在一起,破敗不堪,如同風燭殘年的老人。李月寶指著其中一處房子告訴我們說,這是陳先瑞、李隆貴、鄭位三住宿辦公的地方,其餘的房子住的警衛戰士和部隊其他人。他們用過的油燈、文件筒、床,還有紅軍寫標語用過的木梯和陳先瑞辦公坐過的椅子,他都很好地保存著。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們一件件擺在我們面前,介紹它們曾經的用途。說大刀和槍已經收存在縣博物館了,我們可以去那兒看看。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紅軍用具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陳先瑞辦公坐的椅子


可能好久沒有人來問他這些事了,加上村裡人也不是十分理解他的做法,李月寶在我們面前顯得無比興奮。又讓老婆取出珍藏完好的紅軍穿過的蓑衣掛在大門邊讓我們拍照,還翻出他大的身份證給我們看……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蓑衣

隨後我們一行去往高家臺紅軍司令部遺址。高家臺前面較為平坦,視野開闊,背靠大山,僅有一條小路通行,可攻可守亦可機動,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嘆紅軍裡面有能人。茂林之中掩藏著一處院落,牆壁綻裂,房頂塌陷,已無人居住,原主人早就異地安置。李月寶指著一間房子說,這兒就是司令部住的,原來也有一幅標語後來被白灰糊上了,語氣之中頗為遺憾。廂房簷下牆上倒有一幅標語依稀可見:[ ]批克己復禮,堅持社會主義方[ ]。大概是文革後期所寫,白色字樣。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通往高家臺的路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紅軍司令部所在的院落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側面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紅軍司令部辦公處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文革留下的標語


已過下午兩點,我們馬不停蹄,心裡想著,既然來了,總要都走走看看,儘可能地多瞭解一點,方能不虛此行。驅車往東北方向下一個村子叫周家臺村,叫上了退休老師龐寶慶,見他已是滿頭白髮,他是李月寶委託就近照看無名紅軍墓的人。我們同行來到了倒座廟組。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龐寶慶家門前的小橋


溯溪而上,在山灣一片竹林裡,發現一個石塊堆。若非經人介紹,誰又能想到這是一個紅軍墓?我們對之動了感情,雖然不認識墓主,但想到他為了革命離鄉背井,最後孤苦伶仃地躺在這兒。我們齊唰唰地在他墓前站成一排深施一禮默哀小許。龐寶慶向我們介紹了無名紅軍墓的來歷。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經過的溪流墊腳石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無名紅軍墓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向烈士致哀,右一為龐寶慶


披荊斬棘前行,墓後兩丈開外建有一廟,相對兩座房子,都不甚大,大約二十平米見方,間隔不過兩丈。一屋塑有神像,大約新建。一屋空曠無物,更為殘破,裡面有煙熏火燎的痕跡,曾經住過人在裡面做飯所致。牆壁中鑲嵌兩塊石碑,光線昏暗,字跡不清。龐寶慶說他在這屋裡教過書,這裡當學校使用過。他指著一個疑似泥土燒製成的神龕,灰青色一尺多高,介紹說這東西漢中文物部門曾經來看過,說是全漢中保存最好的一個,以前墓裡出土過,但比這損壞嚴重。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新修廟宇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曾經的校舍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鑲嵌在牆壁內的石碑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子牙神龕


我站在廟門口石沿坎上,眺望腳下不遠處的梯田,石質的田埂水光瀲灩高低錯落沐浴在夕陽之下。疑心是廟產,詢問龐寶慶果然如此。遙想當年這裡也是香火鼎盛,不料如今這般光景,令人唏噓不已。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廟門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昔日的廟產田地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廟宇側面


返程中又看山溪潺潺流水,瀑布飛湍流經石面清澈見底直奔下游鑽入樹林草叢之中,引以為嘆。遇善良村民留座看茶,聽龐寶慶講述無名紅軍墓之來歷,又添幾分哀傷。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瀑布


此次碗牛壩之旅,原為尋景散心而來,孰料反增惆悵?所為何事?想來應是紅軍革命犧牲之慘烈、革命遺蹟經不起歲月斑駁……既便有如李月寶者祖孫三代赤誠呵護、龐寶慶堅持幾十年致祭不缺……然此二人均已步入年老,後繼者又有何人?

走進秦嶺深處金水鎮走進陝南紅色革命歲月

李月寶、白星凡


思至此般,夜不能寐,遂為此記。同遊者有白星凡、李月寶、龐寶慶與我共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