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一度為“十大商幫”之首,近代卻衰落了,你怎麼看?

張同渠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秦商那些事兒。(約700字,閱讀需2分)


秦商源於明廷的“食鹽開中”“茶馬貿易”之策。

明朝欲借商人之力,籌集西北邊防所需的糧草物資。

不少秦人抓住這個機會,經商致富,秦商也一度成為明清“十大商幫”之首。

但是為什麼秦商最後衰落了呢?

還是因為思想的落後。

“穿皮襖套褐衫騎驢壓馬,張口獸琉璃瓦高房大廈”,回家蓋個寬敞明亮、光宗耀祖的大房子,是這些“陝西楞娃”衣錦還鄉後的第一件事。

涇陽布商周梅村在江南從事販布生意,一次就賺得36萬兩銀子,後一口氣蓋了五進大院17座,號稱“周家大院”。韓城的王莊黨家,在外開商鋪致富,返鄉後更是一口氣蓋了120座四合院,每個院子造價7000兩銀子,總計投資350萬兩。渭南西塬的賀家,把老家賀家窪九條巷子都蓋滿了,俗稱為“九龍賀家”。

陝西鳳翔周家大院

更多的秦商帶回來的大量商業資本,要麼投資土地,要麼窖藏起來,樂於當個土財主。如大荔八女井李家,在外經營鹽井、布店發家後,在八女井購買土地近萬畝,家藏萬金。晚清陝甘回民起義的時候,清軍將領多隆多從李家的一個地窖裡就挖出白銀1000餘萬兩。渭南孝義鎮的趙家,一次從四川運回的銀子,挑銀的擔子足足排了八里長。從此以後,當地就留下了一句民謠:“孝義的銀子,赤水的蚊子”。

明清時期秦商力農致富,走出潼關,走向全國,最終又通過購買土地和窖藏白銀回到鄉村,大量的商業利潤迴歸故鄉,最終在奢侈性消費中消耗殆盡,最終斬斷了秦商向工商業投資的道路。這樣一個怪圈,不僅反映了他們“以末盡財、以本守之”的保守心態,也是內陸商幫無法向近代商人轉型的最終原因。

當我們回味當年秦商懷揣發家致富的理想,走出潼關,不辭艱辛,萬里投荒的創業精神,也要看到他們最終無法走出黃土地,迴歸鄉村的小農意識。



歷史寶藏


地理位置,歷史環境,人類發展!這些因素導致了秦商的地位不短的變低。

秦商起源於中國陝西。

秦蜀古道,自秦惠文王時採用大將司馬錯建議,通過秦蜀古道佔領巴蜀為秦國一掃六國奠定基礎!

漢代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自此打開了絲綢之路的開端!


唐宋時期的茶馬古道都是以陝西為中心。

同時在南宋之前,中國古代的經濟中心以北方為主,南宋時期的經濟中心的南移,導致了秦商的衰弱。

而在徽商,浙商等比較下,秦商對於自我文化的,以及精神宗旨的保護並沒有那麼的重視!


西決77


主要是經商環境變了,由陸陸轉為運河,由運河轉變成海運。由國家內,在到周邊國家,在到全世界。使秦商跟不上形式。


愛清341


經濟重心南下,農業中心也南下,諸多因素造成


A螞蟻搬家


主要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吧


洋哥哥25814264


地處內陸,海洋經濟時代不佔有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