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時代站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校長 曹詩權

“‘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素高度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安工作基本元素和建設成效,全面貫穿了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要任務。走進新時代,公安工作堅持、運用、發展、創新‘楓橋經驗’,應進一步明晰把握基本站位和根本遵循。”

在“楓橋經驗”56年發展創新的豐厚歷史畫卷中,公安工作與“楓橋經驗”有深厚的淵源,在不同階段,各級公安機關不斷創新、發現、總結、提煉、深化“楓橋經驗”,對調研、推介、推廣、宣傳“楓橋經驗”發揮貫徹傳導的主導作用,充分展示了創新、發展、堅持“楓橋經驗”的主體性效能和能動性、主動性效果。

“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素高度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安工作基本元素和建設成效,全面貫穿了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要任務。正因如此,“楓橋經驗”在一定意義上是新中國的公安工作經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警務模式與樣本,承載了人民公安、人民警察的歷史貢獻和責任稟賦。

把握政治站位,明晰鬥爭與捍衛的關係

“楓橋經驗”首先是加強黨的領導、加強基層黨的建設、發揮黨的領導力的經驗,黨建統領貫穿始終。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黨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公安姓黨”是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永遠不變的根和魂,政治建警是公安隊伍建設永遠不變的根本方針。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我們必須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增強忠誠核心、擁護核心、跟隨核心、捍衛核心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強化政治擔當,紮實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

“楓橋經驗”是捍衛黨的領導、維護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障黨和國家政治安全、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的重要經驗;是講政治、講大局、講規矩的經驗;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巧於鬥爭、積極化解矛盾、勇於擔當作為的經驗。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鬥爭精神。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敢於鬥爭,保持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年輕幹部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幹。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加強鬥爭歷練,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我們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一定要貫徹遵循這一重要精神,在鬥爭中加強黨的領導,在鬥爭中捍衛黨的領導。

把握思想站位,明晰實踐與理論的關係

“楓橋經驗”既是長期以來基層人民群眾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實踐經驗,更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不斷豐富發展的經驗,蘊含了值得總結、歸納、提煉、昇華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在實踐中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掌握、深入融會貫通,夯實思想武裝、理論武裝。

結合工作任務,指導履職盡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政法工作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論新思想新戰略,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新安排。我們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一定要按照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的部署,結合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工作職責,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政法工作、公安工作的重要論述領會好轉化好貫徹好,確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防範風險、改革創新的信心和決心,不斷開創政法公安事業的新局面。

優化思維方法,提升理論境界。學習借鑑、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思維,把握科學的方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深入學習應用唯物論、認識論、實踐論、矛盾論和辯證法,“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更好在實際工作中把握現象和本質、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實、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的關係,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把握宗旨站位,明晰專政與民主的關係

“楓橋經驗”是基層人民群眾首創的經驗,是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本位的經驗,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經驗。公安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始終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守人民公安為人民,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守護神”的基準。認真領會貫徹“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保持對人民群眾最本真、最樸素、最崇高的感情,做到憂民、愛民、為民、惠民,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看問題、想對策、作決策、付行動、抓落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落細,使人民群眾有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贏得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美譽度。

牢固樹立依靠意識,堅守群眾路線這一優良傳統。“楓橋經驗”誕生之初就是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就地解決矛盾、展開教育改造的經驗,群眾路線是“楓橋經驗”的本質所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激發群眾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是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基本途徑。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就是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落實好,要求我們真正懂得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走在我們認識前面的道理,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牢記人民群眾是政法工作、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練好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基本功,更好地發揮民智、依靠民力,推動工作不斷創新、事半功倍。

牢固樹立保障意識,切實保障人民的權利和利益。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化掃黑除惡,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嚴厲打擊整治盜搶騙等侵財犯罪和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和經濟犯罪,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切實保障人民的現實利益;積極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管控和預警預防,深入做好安全維穩和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既依靠群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又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把握法治站位,明晰德治與法治關係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精神,在總體方向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

在改革目標上,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尊崇憲法,捍衛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提升法治素質能力,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深化執法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德治結合上,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在法治實施上,必須堅定“四個自信”,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治道路、法治實踐,在發揮法律主導作用的同時,構建法律與道德的融化、“國家法”與“地方法”的融合、“國家法”與“民間法”的融入、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融通,實現法律與多元規則的聯動平衡;在充分彰顯人民民主專政和尊重、保障人權的同時,培植協同、包容、和諧的社會治理和社會發展精神,構建權力與權力、權力與權利、權利與權利、權利與義務責任的同構衡平,實現法治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文化效果、社會心理效果、民眾情感效果的深度合流合拍。

(原文鏈接:http://epaper.cpd.com.cn/szb.html?t=szb&d=201905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