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雄偉壯闊的西安城牆現有18座城門。其中,以人名命名的城門有3座:中山門、玉祥門和勿幕門。

這些城門的名字,寄託了西安人民對3位革命家——孫中山、馮玉祥、井勿幕的懷念和敬意。他們都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給西安歷史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前兩位的威名,相信大家多有耳聞。那麼,你聽說過井勿幕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他的故事。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英雄出少年

井勿幕,原名“井泉”,1888年生,陝西省蒲城縣人。據說,父親後來將他改名為“勿幕”,是為了與岳飛的諡號“武穆”二字諧音。

少年時的井勿幕沉默寡言,但一遇到大事策劃,卻能滔滔不絕,尤其愛唱劉邦的《大風歌》和荊軻的《易水歌》,頗有壯志。

1903年12月,在哥哥井嶽秀(張作霖的“拜把兄弟”)接濟下,他留學日本,並在1905年加入同盟會,成為中國最早的同盟會成員之一。

這年冬天,17歲的井勿幕帶著孫中山寫給井嶽秀的親筆信,取道朝鮮、遼寧、河北、山西等省,一路上探查各地情況和清廷虛實,最後渡黃河回陝,擔任同盟會陝西支部長,開展陝西地區的反清革命工作。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期間,井勿幕還在自己主持籌辦的《夏聲》雜誌上發表題為《二十世紀新思潮》的長篇政論文章,向民眾介紹共產主義。有學者研究認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陝西省最早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經營百餘戰

經過6年的革命思想宣傳和秘密組織,陝西成為西北革命的重要陣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22日,西安便積極響應,發動反清起義,一舉取得勝利。井勿幕隨後被任命為陝西大都督。

但他卻沒有接受這一顯赫的職位,而是擔任了“北路安撫招討使”,在渭北一帶繼續組織武裝力量,開赴東、西兩路戰場,抗擊清軍的反撲,保衛陝西起義的勝利成果。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1912年,同盟會陝西分會改為“國民黨秦支部”時,井勿幕被推選為支部長。此後,他又於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1915年赴雲南參加護國戰爭……井勿幕在革命道路上“奔走南北數十年,經營蜀秦者百餘戰”,被孫中山譽為辛亥革命的“西北革命巨柱”。

偏向虎山行

1917年,井勿幕任陝西靖國軍總指揮,領導了陝西的討段(段祺瑞)反陳(陝督陳樹藩)戰爭。

井勿幕同時還派人與廣州護法軍政府西南靖國軍聯帥唐繼堯和熊克武等聯繫,由是川滇黔各軍旌旗匯合,陝西靖國軍聲勢大震。陳樹藩對此十分氣憤。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于右任、井勿幕(右)在三原

1918年11月,井勿幕一行前往鳳翔慰勞率部援陝的雲南靖國軍第八軍軍長葉荃。當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經興平縣時,忽然接到靖國軍第一路司令郭堅來信(研究者多認為是有人偽造的),約他21日赴興平南仁堡參加軍事會議,會商攻取西安計劃。

雖然隱約預感有危險,但井勿幕認為“只要對革命有好處,我是不怕犧牲的”,於是毅然率領隨從8人前往。然而,不幸最終還是發生了:剛到達南仁堡,他就被與陳樹藩勾結的靖國軍內奸李棟材(郭堅部營長)等人合謀殺害,時年不滿31歲。

身後美名傳

慘案發生後,涇陽駐軍團長田玉潔向陳樹藩幾番交涉,才得以揹回井勿幕的遺體,臨時草葬在蒲城。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時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的于右任則含淚握筆,將井勿幕的事蹟上報廣州大元帥府。經常委會決議,由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為其立傳,並由著名民主革命家、國學大師章太炎撰寫《井勿幕墓誌銘》。

1918年-1945年,井勿幕先後被追加為陸軍中將、陸軍上將,改葬西安南郊的少陵塬,並舉行了公葬大會。後經于右任提議,陝西省政府決定,將西安城牆小南門(俗稱)命名為“井上將門”。1947年,西安市政府又將它更名為“勿幕門”。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井勿幕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英雄形象卻像西安城牆一樣莊嚴偉岸,值得後人永久回味。



主編|王恬 編輯|方勝藍 校對|餘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