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一問一答厲害了,中國駐德國大使“舌戰”德媒

環球時報 今天

日前,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接受德國《星期日法彙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Sonntagszeitung)專訪,就“一帶一路”合作、中德關係等問題闡述看法。5月5日,該報經濟版整版刊登採訪內容,全文如下:

這個一問一答厲害了,中國駐德國大使“舌戰”德媒

星期日法彙報:大使先生,中國正憑藉新絲綢之路開闢的貿易通道向歐洲和非洲投入鉅額資金。中國是想以此增加其他國家對華依賴嗎?

吳大使:我們的目的是攜手夥伴共同走出一條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促進民心相通,併為民眾創造更多福祉。“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合作平臺,所有有意願的國家都可以參與。一週前,38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目前,已有127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括意大利、希臘等17個歐盟國家,此外還有瑞士。可惜德國在這些方面還略顯謹慎。

星期日法彙報:那麼第二屆高峰論壇取得了什麼成果?

吳大使:最重要的是確立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目標,指明瞭合作方向。“一帶一路”共建項目主要是商業項目。習近平主席明確強調,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這一“黃金法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我們發佈了一份283項的成果清單,高峰論壇的具體成果都彙總其中。

星期日法彙報:這些成果足夠說服那些擔心中國霸權企圖的懷疑人士嗎?

吳大使:看了很多德媒關於“一帶一路”和所謂中國各種利益的報道。大部分都言不符實。“一帶一路”首先是造福所有民眾的大型經濟合作倡議,是開放、包容、透明的。所有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方都是平等的夥伴。藉此可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當今最大的和平工程。

星期日法彙報:但是中國十分慷慨地為各種項目提供融資,從而將財力弱小的國家推入“債務陷阱”。

吳大使:債務實際上是個中性概念,我在法蘭克福大學留學時的經濟學課上就學過。國家債務的成因多種多樣。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加大在國際市場投資力度才6年時間,不應將一些國家的債務問題都歸咎中國。例如,據菲律賓方面統計,對中國的項目債務只佔菲總債務的0.65%。中國債務佔斯里蘭卡外債為10%左右,同一些其他國家和國際機構相比少很多。事實表明,中國不是將這些國家引入“債務陷阱”,而是幫助其走出“落後陷阱”。

星期日法彙報:通往歐洲的新絲綢之路終點在魯爾區。這為當地人民帶來了什麼?

吳大使:的確,位於魯爾區的杜伊斯堡港是中歐之間長達11000公里的鐵路交通網中最重要的樞紐之一,也是很好的範例:目前,每週有35班中歐班列往返於杜伊斯堡和中國12個城市。中歐之間鐵路貨運近三成在杜伊斯堡中轉。這為杜伊斯堡市2014年來物流行業新增3000個就業崗位作出了貢獻。2014年至2018年期間,落戶杜伊斯堡的中資企業數量由40個增加到100多個。超過2000名中國留學生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學習。杜伊斯堡市對此發展勢頭評價積極。

星期日法彙報:中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超過900億美元,為很多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了融資,而往往只有中國公司才能從建造這些基礎設施中獲利。

吳大使:中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和倡導者。因此,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頭幾年也投入了大量啟動資金。但情況並非得一直如此。一個多月前,西門子同中國政府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該公司將同中國企業一道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項目。英國渣打銀行2020年底前要為該倡議相關項目提供至少200億美元融資支持。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從該倡議獲得了價值23億美元的設備訂單。可以看出,每個參與方都能從“一帶一路”合作中獲利。

星期日法彙報:“一帶一路”不應成為從中國到西方的單行道。西方國家企業也希望在中國獲得同等的市場準入。中國市場現在有多開放?

吳大使處於快速成長期的企業會向海外拓展。對出口強大的德國企業來說很長時間以來已是如此。全球化的權利不能只由西方企業獨享。德國企業在華經營已近40年,大眾公司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中國。我上大學時,桑塔納就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車型。去年,大眾公司全球銷售1083萬輛汽車,僅在中國市場就銷售420萬輛。能說中國市場不開放嗎?

這個一問一答厲害了,中國駐德國大使“舌戰”德媒


星期日法彙報:近些年,中國投資者花費幾十億歐元收購了很多德國企業,包括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這為德國人拉響了警報。

吳大使:是的,中國投資者已經感受到這種疑慮了。可是德國在華總投資已超過800億歐元了,中國在德總投資僅110億歐元。我曾經擔任過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十分清楚僅在廣東省就有大量中國企業被外資企業全資收購。相反,中國投資者在歐洲和德國市場面臨的問題卻在增多。

星期日法彙報:具體哪方面(問題)呢?

吳大使:自從中國美的集團收購庫卡以後,我們面對的法律門檻被提高了。現在,一些併購業務無法完成。比如去年一家中國企業計劃收購德國電網運營商50赫茲20%股份,雙方談判原本進展順利,但後來突然被告知收購無法進行,這非常遺憾。

星期日法彙報:中國看上去不透明,外界無法得知中國投資者背後實際是誰。中國科技企業華為也是如此,因而其參與5G網絡建設問題備受爭議。

吳大使:華為是一家獨立的私營企業。美國所謂中國政府利用華為設備開展間諜活動的指責毫無根據。請問證據在哪裡?美國在全球打壓華為具有政治動機。華為已在技術上同美國企業不相上下,這令美方無法接受。

星期日法彙報:您認為有關間諜指控完全出於競爭原因?

吳大使:是的,這是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霸凌行為。

星期日法彙報:中國企業可能容易被政府控制。且華為創始人曾在軍工領域工作,算是親政府人士。

吳大使:華為同中國政府的關係不會比大眾公司同德國政府的關係更密切。德國下薩州政府擁有大眾20%的股份,而中國政府在華為沒投一分錢參股。

這個一問一答厲害了,中國駐德國大使“舌戰”德媒


星期日法彙報:中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建成集中的社會信用體系,以此控制所有人,制裁不良行為。您有社會信用賬戶嗎?

吳大使: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在試點過程中。中國社會面臨著較嚴重的誠信赤字問題。前些年,中國曾發生過毒奶粉、假疫苗等惡性案件以及腐敗和學術造假等問題。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政府儘快採取措施應對。通過社會信用體系將有助於重建社會信任。絕大部分中國人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表示支持。柏林自由大學研究報告顯示,80%的受訪中國人對此持積極態度。因為這關係到誠實守信、真實可靠等中國傳統美德。

星期日法彙報:中國正對社會進行全面控制,不僅建立(信用)積分體系,還大量使用監控攝像頭和人臉識別系統。

吳大使:中國人對此不是這樣看待的。由於文化傳統,對中國人來說安全與穩定始終是第一位的。治理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僅在北京每天就有1千萬人次乘坐地鐵,如果沒有嚴格的安檢和監控將無法確保安全。

星期日法彙報:這對德國來說難以想象。

吳大使:中德兩國文化差異很大。在德國社會中,個人極其重要,而在中國集體則更為重要。在中國,個人自由服從於集體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在這方面,我們有上千年的傳統。舉個例子,如果你在中國寫信,地址要先寫國家,然後是省份、城市和街道,最下面才是收信人姓名。在德國則是完全相反的順序。

星期日法彙報:但是監控系統除了維護安全外也可以被用作它途。

吳大使:想想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一系列國際恐怖主義事件。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為中國人民提供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星期日法彙報:中國不是西方民主國家,可能也因此實現了經濟強大。中國的制度更好嗎?

吳大使:每個國家都是根據自身歷史和國情選擇政治制度。你們有你們的,我們有我們的。事實一再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對我們國家和人民來說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希望西方國家能尊重我們的選擇,正如同我們對你們一樣。

星期日法彙報:這對德國來說可能並不容易。

吳大使:我們不應反覆討論制度差異,而應思考如何進一步發揚兩國的良好合作傳統。

去年,中德貿易額已達近2千億歐元,約150萬中國遊客到訪德國,每週有約100個直航航班連接兩國。這在30多年前我首次到德國時完全無法想象。因此,我對中德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完)

注:《星期日法彙報》是德國三大報之一《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的週日版,側重專題報道和深度分析,擁有近87萬讀者,位列德週報榜首。

文章原標題:專訪中國駐德國大使,共建“一帶一路”正日益成為中德全面深化合作重要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