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觀5.5:怎麼設計你自己的思維導圖畫法。作者:YJango

正文


01

沒有什麼是固定的

在解釋完思維導圖如何能夠滿足學習的要素後。就來思考該怎麼設計畫思維導圖的步驟。

依據是如何能滿足這四個要素,而不是對思維導圖的信仰。你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設計。

1. 要明確輸入輸出和任務

2. 要將信息壓縮成知識

3. 要用例子重塑大腦連接

4. 要用二階知識來分而治之

在設計步驟的過程中,我也會使用這些步驟來畫步驟的導圖。

02

無米之炊

先看第3條,要用例子重塑大腦連接。

所以,第一步就是蒐集例子。可以把蒐集例子按渠道來拆分成腦中現有的和藉助外力的。頭腦風暴和上網調查。

頭腦風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蒐集所有相關例子。而上網搜索,其實就是研究生們每天做研究的做法。

03

自我提問與質疑

再看第1條,需要明確輸入輸出和任務。

所以,第二步就是自我提問。

問列出的關鍵詞是什麼,比如問思維導圖是什麼。這實際上是在學習分類,輸入是一個事物,輸出是它是否是思維導圖。可以上網搜到無數個例子,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記住這麼多例子。

今天的任務清單:是

明天的任務清單:是

三角函數的知識體系:是

天龍八部的人物關係:是

而且,我大腦中可以回想起的不重複的例子也是有限的,無法窮舉所有不同的情況。就是學習觀 01 提到的,記憶的容量有限和難以集齊。所以需要找出這些例子的共性,就是第2條,找出規律,將信息壓縮成知識。

我會不斷的問為什麼這個例子是思維導圖,也在不斷的質疑自己,反駁自己,也就是在尋找分類的邊界,上個視頻我把邊界定成了能把雜亂信息拆分成知識網絡的工具。這個知識是判斷一個事物是不是思維導圖。

04

不要忘記目的

但我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以後自己可以畫出任何情況的思維導圖,包括我從來沒見過,這些例子中沒有的情況。

這時的輸入和輸出就不一樣了,輸入是雜亂信息,輸出是知識網絡,要學習的知識是輸入是怎樣變成輸出的。

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明確要學習的規律是什麼,以免學錯規律,或半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問:它是什麼,為什麼是, 是分類的自我提問。問:它的目的,如何達成, 是迴歸的自我提問。

05

分而治之不是雞湯

還有第4條,拆分任務,也是自我提問。問的是子知識與子知識的關係。

拆分成組合關係時,會問,它有什麼。

拆分成執行步驟時,會問先後順序,還有條件循環。

這個自我提問便是循環,而循環的停止條件是把大知識拆分成自己已知的知識為止。

06

視角創造不同

還有一點是視角。比如人可以拆分成 男女,再拆分成老少,還可以先老少,後男女。也就是視角不同了。一個是側重性別,一個是側重年齡。

上個視頻中思維導圖其實是在側重原理,問的問題是它有什麼屬性特點來考慮組合關係。而這裡我問的是先後順序,來考慮畫導圖的步驟。

你會發現我的所有知識都是已有的知識,最大的不同就是視角。

07

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

說完了步驟,可以想想該怎麼利用網上有的思維導圖工具。Xmind 有外框,聯繫,還有筆記,概要。

外框:不太常用。可用於臨時提醒自己在用怎麼視角,以及注意力該放在哪裡。

聯繫:可以畫誇層級知識之間的關係,因為同層知識的關係已經是並列或順序了。

筆記:因為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一個知識,如果我想對知識進行描述,可以寫在筆記裡。

概要:筆記不顯示知識描述,如果想顯示的話,可以放在概要上。一般我會在把自己的導圖發給別人時使用。

08

習慣也是在壓縮信息

這裡可以再把提問細分一下,分成問變量與變量之間關係的一階知識,和問知識與知識之間關係二階知識。

之前提到了怎麼命名,如果是分類的話,句式是什麼是什麼的主語謂語結構,但謂語被連線代替了。所以就只有主語。

比如,“分類屬於一階知識“這個知識是名詞。

如果是迴歸的話,就是像蒐集例子這樣的動詞和賓語的結構。

09

勿忘初衷

最後列出一些誤區來提醒自己。

1. 因為是壓縮信息,我如果把所有東西都寫上去的話,就失去意義了。

2. 拆分的信息之間要獨立。你可以看到獨立與不獨立對於信息的壓縮能力的區別。

3. 又因為重要的是整個過程對我大腦的重塑,所以看別人的導圖也沒意義。

4. 最後是畫完導圖也要不斷的驗證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當有了新例子和體會後要更新導圖。

5. 還有一點是不要去畫完全沒有規律的信息的導圖


學習觀5.5:怎麼設計你自己的思維導圖畫法。作者:YJango

學習觀5.5:怎麼設計你自己的思維導圖畫法。作者:YJang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