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木心曾說:“人生在世,需要一點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

平淡無奇的生活之餘,人們還需要一點儀式感、一點美。《夢梁錄》中寫到:“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適累家。”在清閒時,沏茶慢品、焚香聞道、掛畫插畫,把美根植於生活。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靜坐一爐香,萬事可思量”。在古代,焚香是一種融入日常的生活雅趣。從宮廷到民間,從墨客到百姓,都有著焚香的習俗。

香之品類

對於香品,可從不同角度劃分為不同種類。例如:根據形態特徵可分為線香、盤香等,根據所用原料的種類可分為沉香、檀香等,依據香氣散發方式可分為燒香、塗香、香湯、佩香等。

這些香,分散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香韻和品性。在宋代,人們對好的香品有“清、甘、溫、烈、媚”五品之標準。一款好香,當香氣充盈時,會帶至喉部,繼而擴散在胸腔,行氣在體內,達到人香合一的天然韻味。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香之器具

使用香品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稱為香具或香器。隨著制香、用香的廣泛盛行,各種香具也應運而生。人們最常見的是香爐,除此之外,還有香斗、香筒、臥爐、薰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囊等。

造型豐富、玲瓏別緻的香具,既是為了便於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也是具有美觀作用的飾物。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香之作用

早期,古人為了驅逐蚊蟲,去除生活環境中的濁氣,便將一些帶有特殊氣味和芳香氣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煙熏火燎,這就是最初的焚香。

除了驅蟲除濁,香還有沐浴、薰衣、祭祀、辟邪、醫療、飲食等用途。香之氣味最初滿足感官所需,而後發展到氣味評定,分清俗之別,更進而延伸到靜心寧神、悟禪修道的精神境界。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香是古人靈感的來源,感情的寄託。而當代的我們,追尋的是流傳下來的香文化給人帶來的閒情雅趣,以及這種文化本身沉澱的歷史魅力。

香之禪悟

一縷嫋嫋青煙,絲絲迷人香味,層層覺悟禪意。

香,非木、非火、非煙、非氣。它既不是實有,亦非虛無,不過是從“存在”到“意識”間的幻化百態。它從物質而來,但超越了物質,成為人們淨化心靈、舒緩身心的精神享受。

品香,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香是從時光深處飄來的精靈,吸納了日月星辰、風霜雨露之精華,它由內而發散發著質樸悠遠的香韻,隨歲月流長,愈久彌香。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對於品香,宋人早有“鼻觀”的說法,並且提出了品香時“猶疑似”的審美判斷。“猶疑似”就是在似有若無之間,去把握一種靈動之美,這與禪宗“說一物便不中”的境界十分吻合,也就是借有相之香,因物證心,反照自性,遠離一切雜念,以與覺悟解脫相照應。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香之事,看起來是虛無縹緲的味道之惑,但背後承載的,是中國一種雅緻而富有儀式感的古老文化。我們要用一顆出離而清淡的心,來品這香中之魂,人間香韻。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