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股指維持單邊下行走勢 業績披露期可對持有標的去偽存真

A股三大股指今日全線下跌,其中滬指收盤下跌1.70%,收報3215.04點;深成指下跌1.86%,收報10224.31點;創業板指下跌1.07%,收報1697.51點。兩市合計成交8042億元,行業板塊多數收跌,保險、銀行、券商、煤炭、有色等權重板塊走勢萎靡,領跌兩市。

滬深:在週末消息面和政策面喜憂參半的情況下,投資者還是偏於謹慎的,今日滬深兩市大盤雖然高開,但幅度不大,而且開盤後在謹慎資金逢高減持的壓力下,大盤出現了震盪回落,午盤收盤前一度快速回落,對市場做多人氣的衝擊還是較大的。午後開盤後,大盤跌勢雖有減緩,甚至一度企穩回升,可是並未獲得量能的配合,尾市大盤再度回落。收盤時,上證綜指報收於3215.04點,下跌55.76點,跌幅1.70%,成交3591億;深證成指報收於10224.31點,下跌193.93點,跌幅1.86%,成交4450億。滬市上漲家數為348家,平盤33家,下跌1128家;深市上漲家數為525家,平盤47家,下跌1620家。兩市漲停板家數為54家,跌停板家數為11家。

從盤面來看,在房住不炒再度被提及,市場預期房地產調控再加碼的利空衝擊下,房地產股出現了大幅回落,並拖累水泥股、銀行股、家用電器等房地產相關板塊的大幅回落,對指數的拖累作用還是較大的。福建自貿區、語音技術、煤炭股、工業大麻、機場航運、數字孿生、二維碼識別、國產軟件、國防軍工等板塊也均表現不佳,處於板塊跌幅榜前列。券商股早盤雖一度高開衝高,可是未能延續強勢,出現了衝高回落,對市場人氣的打擊也是較大的。豬肉股、養雞股、玉米股、氫能源、可燃冰等板塊還是有所活躍的,不過由於體量不大,對市場的正面刺激有限。總的來看,今日滬深兩市個股的下跌家數還是明顯偏多的,成交量是略有放大的,多空分歧加大,謹慎資金的拋售力度有所增強。

消息面:1、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加強與各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合作推動中日ETF互通。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日資本市場論壇上致辭:當前正在全力推動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努力形成更加開放包容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大幅放寬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外資准入。持續完善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穩步推進原油、鐵礦石等特定期貨品種對外開放。進一步優化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安排。我們將以更加積極務實的態度,加強與各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合作,以開放促改革,努力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中國資本市場。推動中日ETF互通,有利於豐富跨境公募基金產品體系,更加便利兩國投資者參與對方資本市場投資交易,這對於深化兩國資本市場合作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中日資本市場論壇表示,我們見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日本交易所集團簽署中日ETF互通項目協議,這標誌著兩國資本市場深化合作邁出重要一步。資本市場能更有效地化解創新發展的風險。

3、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要正確認識面臨的短板問題,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要勇於破題、善於解題,抓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

4、重磅!今年三季度起 非滬籍可在上海16個區申請共有產權房。

4月22日,據文匯報報道,上海市房管局局長鬍廣傑今天上午在做客2019“民生訪談”時介紹稱,2018年上海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將共有產權保障房受益面擴大至部分非滬籍家庭的政策,今年三季度起這一政策舉措將在全市16個區全面開展實施。

對於後市走向,思維財經彙總了各機構的觀點,以供參考。

國金證券認為,隨著4月下旬上市公司業績密集披露期的日益臨近,投資者將聚焦點逐步切換至上市公司季報上來,A股季報業績的披露帶來指數蓄勢整固,這在A股歷史上同期時間段存在典型的季節性效應,投資者在此期間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業績,對所持有的標的去偽存真,因勢優化配置結構。總體來看A股市場,偏積極因素依舊存在,如全球貨幣政策整體仍處偏寬鬆,國內經濟大概率實現軟著陸,MSIC等事件仍將導致外資流入,當前A股估值與A股歷史估值中樞比並不算貴。A股仍是資金流入的主戰場,後續潛在的風險點在於通脹上行,若CPI當月同比超過2.7%及以上,則需要注意指數調整風險。

川財證券表示,經濟預期改善使得低估值藍籌個股仍是機構配置重點,主要關注幾個方面:一是受益於保增長等政策支持方向且估值較低的藍籌板塊,如基建相關的建築、建材等。二是大金融中的券商、銀行等行業中的低估值藍籌個股。三是消費類中的汽車、食品、商貿、醫藥等板塊中的低估值個股,此外還有家電、啤酒等消費類和商貿類國企。四是盈利確定性改善的週期板塊,經濟預期改善且供給約束加大,績優週期板塊仍是機構配置的重要選擇。

東吳證券指出,如果後續經濟出現持續改善,這意味著市場的後續驅動因素中,流動性邏輯或被削弱,而企業盈利邏輯可能被加強。一是國內經濟後續將大概率出現一輪持續改善;二是以史為鑑,牛市初級階段,驅動力從流動性向企業盈利切換中,將增強牛市韌性;三是本輪牛市韌性十足,市場震盪上行,滯漲的週期估值修復,消費盤升,科技仍是主線。在對經濟基本面預期穩中向好的背景下,後續市場將呈現震盪上行走勢,價值和成長雙輪驅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