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通称

乌拉圭(Uruguay,西班牙语发音:[uɾuˈɣwai̯]),南美洲东南部国家,西邻阿根廷,东与北邻巴西,南濒拉普拉塔河,东南濒大西洋。乌拉圭人口达近342万[2],其中近180万居于其首都和最大城市蒙得维的亚及其都市区。乌拉圭领土面积约为176,000平方千米(68,000平方英里),为南美洲第二小,仅大于苏里南。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查鲁亚人在乌拉圭地区定居时间近四千年。1680年,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并建立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亦为这一区域内最古老的欧洲定居点。18世纪初西班牙在此建立军事据点蒙得维的亚,对这一区域开始进行争夺。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国角斗之中,乌拉圭获得独立地位。在19世纪乌拉圭频繁受到外国影响及入侵,其军队在国内政治常年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末期。现代乌拉圭为一民主制立宪共和国,其总统为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乌拉圭于民主程度、和平程度、清廉程度及电子政务方面均排列首位,并于新闻自由、中产阶级规模及富裕程度上列南美洲首位。乌拉圭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均贡献量居世界第一。在经济自由度、收入均衡、人均收入及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方面,乌拉圭亦居区域第二位。在全美洲范围内,乌拉圭的人类发展指数、GDP增长、创新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居大洲第三。联合国将乌拉圭归为高收入国家(最高层级)。在电子参与程度上,乌拉圭居世界第三。乌拉圭亦为世界重要的羊毛、稻米、大豆、冷冻牛肉、麦芽和牛奶出口国。

2013年,《经济学人》将乌拉圭列为“世界年度国家”,并对其大麻生产、销售及使用合法化举措做出认同;同性婚姻及堕胎亦为合法。由此,乌拉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自由及社会进步的国家之一,在个人权利、宽容及包容尺度上均居世界前列。

早期乌拉圭河东岸居住着查鲁亚人。

1516年初这一区域由西班牙探险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发现。自1680年后一直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最后在1726年由西班牙人赢得,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建立蒙得维的亚军事港口。1776年西班牙把这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当时称为“拉普拉塔河东岸区”(Banda Oriental)。

19世纪初期,整个由西班牙统治的拉丁美洲各地,纷纷出现独立战争。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发动战事,于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并于1821年7月把整个乌拉圭领地并入巴西,改名为内普拉塔省。1825年8月25日,以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为首的33名东岸人从阿根廷回国,收复了蒙得维的亚城,宣告乌拉圭独立,并将8月25日定为国庆日。1828年蒙得维的亚条约确定乌拉圭主权。

及后乌拉圭不断卷入邻国军事冲突,死伤无数。同时乌拉圭从欧洲收留了大批移民,并以农业出口为乌拉圭重要经济命脉。二次大战前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不断爆发战事,大量农产品从乌拉圭输出,令依赖农业为生的乌拉圭成为富裕国家。

二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令乌拉圭经济陷入长期性衰退。经济萧条令乌拉圭政局陷入混乱,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因此逐渐成为经济落后的国家。

2004年,塔瓦雷·巴斯克斯当选总统,2005年3月1日正式就任乌拉圭总统,是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左翼总统。随着左翼政党联盟广泛阵线上台执政,采取温和的社会经济改革,乌拉圭经济迅速崛起,在2004年到2008年,GDP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贫困人口从33%下降到21.7%,2011年更下降至18.6%,称为拉美国家的一大亮点。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经济增长速度受限,但政府通过更高的公共支出和投资,成功避免了经济衰退,使得2010年的乌拉圭经济仍然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

2013年,乌拉圭获选经济学人的年度代表国,获选原因为乌拉圭总统何塞·穆希卡的平民风范享誉世界。乌拉圭亦于2013年4月通过同性婚姻法案,2013年7月又通过法案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大麻买卖合法化的国家。

乌拉圭乃南美洲第二小的国家,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最高不过514米。滨海地区,主要是饲养牛羊等家畜的牧场。乌拉圭同时有多条大河,其中以乌拉圭河为最大,同时河岸还有多个湖泊,而乌拉圭河西面则形成国界之一。

乌拉圭气候属南半球副热带湿润气候,五至八月乃冬季,十一月至一月乃夏季。虽然受到安地斯山脉干燥的西风影响,但由于临近海洋,又有巴西暖流流经,降水颇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