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老歌,聽張國榮《沉默是金》,知音竟是三十年後上海流浪大師

在上海車水馬龍的街頭,一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席地而坐,蓬頭垢面但語出驚人。面對陌生人的鏡頭,他用標準的普通話講《左傳》《尚書》,談企業治理,談各地掌故,也告誡人們“善始者眾,善終者寡”。

回味老歌,聽張國榮《沉默是金》,知音竟是三十年後上海流浪大師

看著上海“博學”流浪漢沈先生的故事,我想起了哥哥的這首《沉默是金》。

《沉默的羔羊》裡說:“當沒有任何一個人信任你的時候沉默和堅持就是最好的反擊。”

回味老歌,聽張國榮《沉默是金》,知音竟是三十年後上海流浪大師

第一次聽哥哥的歌是十八歲,一首《沉默是金》解決了當時糾纏了很久的問題,這是我最喜歡的歌,唱出了當時的處境。有時真的很想做個普通人,但是一個人必須要扛起那份屬於自己的責任。對於我來說,任世間繽紛多彩,也不及家人的萬分之一。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別人,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自信滿心裡 休理會諷刺與質問,笑罵由人 灑脫地做人。隨著年齡長大後,越來越能體會這句話的哲理。

回味老歌,聽張國榮《沉默是金》,知音竟是三十年後上海流浪大師

從農村一路考到211大學,畢業後又讀研究生,見識到世態炎涼,世間險惡;人心難測,見識到什麼是偽君子,真小人。這個世界遠沒那麼簡單,沒社會背景的我們,窮其一生也不過是在底層社會掙扎的普通人。

就記得今年元旦在香港紅磡看完演唱會,凌晨十二點多,在地下通道中有一個孤獨的老人用二胡拉著哥哥的《沉默是金》 。雖然衣衫襤褸,可是神情姿態裡全是瀟灑。與沈先生何其相似,只不過一個有書相陪,一個有二胡相伴。都在這紛紛攘攘的塵世間活出了自己的灑脫。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回味老歌,聽張國榮《沉默是金》,知音竟是三十年後上海流浪大師

其實我們聽的每首歌,或許我們自己用自己的身心去體會,總會有感動到自己。每個人的生活,真的是自己在體會。哥哥,《沉默是金》唱的多好,你自己為什麼不去好好體會呢!

人這輩子一共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臟停止跳動,那麼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那麼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

二十多歲,你迷茫又著急

你想要車子,房子

你想要旅行,想要享受生活

你那麼浮躁,卻想要看透這生活

如果有一天

讓你心動的再也感動不了你

讓你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

讓你傷心的再也不能讓你流淚

你便知道這時光這生活給了你什麼

你為成長付出了什麼

沉默是金,灑脫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