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聆聽世界 讓世界聆聽深圳

2019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今晚上演開幕演出,第三年“春之約”如期而至

在深圳聆聽世界 讓世界聆聽深圳

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開幕演出(資料圖片)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翻開了中國及世界發展的全新篇章,開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2017年深圳領全國之先首創了“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以音樂為共同語言,唱響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一帶一路”深邃內涵。

在深圳聆聽世界,讓世界聆聽深圳。今天,2019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將拉開帷幕,在22天裡,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位世界知名音樂家將呈現21場高水準精彩演出。第三年如期而至的音樂季,一場美妙的“春之約”,不僅為一個月後即將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奏響美妙前奏,同時也向全世界發出了深圳的聲音:一曲深圳文化創新發展、全新升級的華彩篇章。

高端文化盛事點亮文化之“眸”

深圳,走過了40年的光輝之路,如今正朝著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邁進。

2018年12月26日,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時刻,深圳被賦予“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新的歷史使命。

2019年1月召開的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列出首要工作,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今年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深圳“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

當下的深圳,正處於全面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的衝刺階段,音樂季不僅為深圳“城市文化菜單”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打造深圳國際文化名片的一次全新創舉,無論是立足於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主題音樂季概念本身,還是該音樂季所具有的形式和規模都堪稱史無前例。

誠如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在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開幕前夕,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言:“通過音樂開展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溝通和認同,為消除歧解、凝聚共識、增進友誼、營造共同繁榮發展的環境發揮作用、做出貢獻,一定意義上是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在貫徹國家倡議上的一種文化擔當。”

“這是國家戰略的深圳表達,體現了深圳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音樂季藝委會主任葉小綱在參加過首屆音樂季之後,高度讚賞這一創舉:“以音樂為橋樑,滋養一座城市,影響幾代人,連接海陸絲綢之路沿線人民的情感與友誼。”

高端文化盛事點亮文化之“眸”。深圳加快國際化步伐,推動文化“走出去”,已有“深圳設計周”“環球設計大展”等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節慶。置身於深化改革開放大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中的深圳,勇於創新為新使命提供強有力文化支撐。

多元共融藝術傳遞深圳之“心”

“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各方共同參與的交響樂。音樂季跨越國界,縱橫萬里,帶著文化共享、福澤民眾的溫度,為世界不同文明之間交流對話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2017年3月,首屆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成功舉辦,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知名音樂家傾情奉獻。2018年3月,第二屆音樂季舉辦,超過40個國家地區的700多位藝術家薈萃深圳。古典與流行、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當代,在深圳匯成了絢麗多彩的藝術畫卷,將音樂季“齊奏絲路樂章,文明互鑑並進”的主旨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們充分領略世界文明的多元共融之美。

“深圳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在文化創意領域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文化和創意已成為深圳的城市靈魂和發展動力。”2019音樂季開幕前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特別顧問弗朗西斯科·班德林發來賀信,曾經兩年親臨音樂季,他認為“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主題充分體現了深圳的文化願景。

今晚,“春天的約會”——2019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開幕音樂會將在深圳音樂廳奏響。不僅有爵士樂小號巨星溫頓·馬薩利斯、英國天才少女艾瑪·多伊徹、法國女高音諾拉·安塞姆、哥斯達黎加鋼琴家塞爾吉奧·桑迪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更有來自泰國的委約作品《未來之光》舉行世界首演。據悉,還有大量委約原創作品將在本屆音樂季向世界做首次發聲。

深圳文化的崛起,得益於持續不斷的創新。在全球文化版圖上,深圳正在重塑自己的位置,而“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也將成為與北京國際音樂節(BMF)、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SSIMF)、香港藝術節(HKAF)、澳門國際音樂節(MIMF)等相媲美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亞洲音樂藝術盛會。

共守這份“春之約”,每年春天如期而至的音樂季,不僅將成為這座城市的記憶,也將成為整個國家乃至“一帶一路”共同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