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肺動脈高壓日:九死一生 懷孕是肺動脈高壓患者禁忌

無錫“捨命產子”的網紅肺動脈高壓媽媽去年接受剖宮產、“修心換肺”手術100多天後,還是撒手人寰了。今年5月5日是第八個世界肺動脈高壓日,專家表示,肺動脈高壓病人懷孕生子是“九死一生”的事,不應冒險。肺動脈高壓易漏診、誤診,建議有體力、運動能力下降、氣喘、心悸表現的做個心臟彩超。

隱瞞先心病懷孕,幾度救治仍難逃厄運

去年,無錫“先天性心臟病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的患者吳夢不顧醫生勸阻冒著生命危險產子,接受了剖宮產、“修心換肺”兩臺手術,雖然孩子和吳夢都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最後吳夢因移植器官排異而不治。無獨有偶,廣州也有一位肺動脈高壓媽媽隱瞞病史冒險懷孕生子。

二十七八歲的林女士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但她一直沒有接受規範治療,只是偶爾吃些中藥。去年8月,懷孕29周的她對家人隱瞞了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史,但因為缺氧難受、嚴重肺栓塞而被家人送往醫院產科,並被收治住院。住院後檢查發現,林女士血氧飽和度不到85%,有先天性心臟病合併肺動脈高壓,在緊急救治後情況好轉。但由於肺動脈高壓,懷孕加重了她的病情,導致她缺氧情況難以改善,甚至出現了呼吸衰竭,醫生當機立斷馬上為她剖腹取胎。剖腹生子後,林女士在醫生的密切監控和治療下,2周後好轉出院。本來這是一樁讓醫生非常鼓舞的事,但隨訪的醫生卻在1個多月後得知噩耗:林女士回家後擅自停用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才1個多月大的寶寶失去了媽媽。

懷孕是肺動脈高壓患者禁忌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姚樺副主任醫師說,這個病例讓當時所有參加救治的醫生都非常痛心,一是肺動脈高壓的病人是不能懷孕生子的,這個病人首先挑戰了自己的身體;二是好不容易救過來的產婦,最後卻因為不堅持用藥而導致前功盡棄。

“肺動脈高壓病人懷孕生子是‘九死一生’的事,這是我們醫生極度反對的。”該院心內科張曹進副主任醫師稱,肺動脈高壓的女患者初診時,醫生都會告知懷孕風險,大多數病人都會接受。若遇到病人確診時已經懷孕,會建議在孕12周前終止妊娠;有的已經懷孕超過28周才確診病情的,則需要入院接受由產科、心內科、心血管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組成的專家團隊的嚴密隨訪觀察。

他表示,肺動脈高壓病人經有效治療能正常生活,但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過度勞累、缺氧等會導致病情反覆。

“藍唇”、運動後心悸、氣喘為典型症狀

張曹進告訴記者,肺動脈高壓是去年進入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罕見病之一。雖然是罕見病,但在我國患病人數並不少。“在我這裡常年隨診的患者有400多人。”

肺動脈高壓主要表現為肺血管壓力和阻力的持續性升高。早期肺動脈高壓患者可感覺自己體力、運動能力下降、氣喘、心悸;隨著病情進展出現缺氧症狀,表現為嘴唇發紫(典型的“藍唇”體徵);嚴重的發展至右心衰竭,出現呼吸困難、腳腫、肚子脹,無法進食,導致死亡。肺動脈高壓可以是特發性的(即發病原因尚不清楚,無法解釋的),或者伴隨其他疾病出現,如結締組織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肺栓塞及服用食慾抑制劑、HIV病毒感染等原因。臨床以繼發性的肺動脈高壓多見,特發性的肺動脈高壓很少,不超過5%。

易漏診、誤診,應做心臟彩超評估

肺動脈高壓容易漏診、誤診,被當成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衰等,一旦誤診,病情會進一步發展、越變越重。姚樺表示,肺動脈高壓涉及到疾病非常多,相關疾病就有5大類十幾種疾病,早期識別有一定困難。據統計,從發現該病到確診平均要2.8年。張曹進建議,若有疑似病症,應到心內科就診。

“活動時體力下降、胸悶、氣喘、心悸、心臟不舒服的,建議做一個心臟彩超,可以測肺動脈壓力;若懷疑有肺動脈高壓,可抽血查一下是否有免疫系統病,儘可能找病因。”張曹進告訴記者,雖通過肺動脈壓力、三尖瓣返流速度等指標綜合評估。如果肺動脈壓力大於40mmHg,三尖瓣返流速度超過2.8米/秒的,應特別警惕。雖然體檢常做的常規心電圖會發現肺栓塞的某些異常波段,但不如做心臟彩超的意義大。

“肺動脈高壓首選藥物治療,控制病情,若發展到無法控制,才考慮肺移植。”張曹進稱,目前最好的治療原則是病因和病症同時治療,找不到病因的進行對症治療。

與很多罕見病一樣,肺動脈高壓患者面臨著診療困難、用藥負擔重的問題。肺動脈高壓藥物價格高,病人經濟負擔重。專家呼籲,肺動脈高壓用藥應早日進入醫保,讓肺動脈高壓病人能用得起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