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俄語:Краснода́рский край,羅馬化:Krasnodarskiy kray),位於前高加索西部、大高加索北麓,亞速海—黑海東岸,與克里米亞隔刻赤海峽相望。南面與阿布哈茲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面積76,000平方公里,人口5,337,700 (2013年)。首府克拉斯諾達爾。其他主要城市有索契和新羅西斯克。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總覆蓋面積為76,000平方公里,是俄羅斯最南端的邊疆區。位於前高加索地區西南部,北緯45度的地方。邊疆區北鄰羅斯托夫州,東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東南毗鄰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南鄰阿迪格共和國,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內有與阿迪格共和國的內部界線。西北邊和西南邊領土靠近亞速海和黑海。邊境總長1540公里,包括800公里的土地及740公里的海岸線。邊境從北到南為 - 327公里,從西到東 - 360公里。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邊疆區內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北部的平原和南部的山區。平原區-庫班低地,佔據三分之二的領土,是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南部由西高加索地區範圍組成,有山麓及狹長的黑海沿岸與其相鄰。位於溫帶及亞熱帶邊界,平原及山區交界處,該區擁有多樣性的氣候環境。大部分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而黑海沿岸則屬於亞熱帶。平原地區一月平均氣溫為零下3-5度,七月-22-24度。年降雨量:塔曼半島為350毫米,庫班右岸為500毫米至2500毫米,在南高加索西坡降雨量則高於2500毫米。降雨分佈不均,日夜溫差大再加上熱風和乾旱的影響,需要特別注意農作物的種植,增加林業防護、儲存蓄水量等防止天災破壞的措施。該地區有500多條河流,主要水源動脈為庫班河—北高加索地區最主要的河流之一。為了調節流量及擴大水稻系統也建立了克流科夫(Крюковский)、瓦倫納文(Варнавинское)以及克拉斯諾達爾(Краснодарское)水庫,其中克拉斯諾達爾水庫為俄羅斯南部最大的水庫。境內還有許多小湖泊,在塔曼半島和亞速海沿岸有湖泊——三角灣。

克拉斯諾達爾最早是由哥薩克人修建的堡壘,用以保衛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爭議的切爾凱西亞地區。在19世紀的前半葉,克拉斯諾達爾逐漸成為庫班哥薩克人的中心。到1888年,人口已達45,000人併成為南俄羅斯最為重要的貿易中心。1897年,為紀念庫班哥薩克人定居200年,在克拉斯諾達爾修建了一座方尖石塔。在蘇聯國內戰爭期間,克拉斯諾達爾在蘇聯紅軍與俄羅斯志願軍之間幾易其手,庫班哥薩克人則效忠於反布爾什維克的白軍。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克拉斯諾達爾於1942年8月12日至1943年2月12日被納粹德國佔領。戰爭中,城市受到了持續地嚴重破壞,不過戰後都得以重建。

1937年9月13日亞速海-黑海邊疆區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將其分為以克拉斯諾達爾市為中心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以及以羅斯托夫市為中心的頓河畔的羅斯托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