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黃河入海,我們回家”

編者按黃河從這裡入海,勝利油田在這裡崛起。東營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是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和工業城市。當前我省正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東營作為魯北地區重要的城市之一,承擔著帶動地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責任使命。近幾年,像其他工業城市一樣,東營市逐漸進入了資源型城市的重要調整期。如何破舊立新、破題新生,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成為東營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去年以來,東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目標與舉措,以文化旅遊新興產業帶動城市全面轉型發展。

謀劃佈局補齊短板 培育東營旅遊精品

我省文化旅遊有三張名片:泰山在這裡崛起,孔子在這裡誕生,黃河在這裡入海。但“黃河入海”作為“好客山東”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之一,與泰山、曲阜“一山一聖人”相比,其潛力遠沒有被挖掘出來,仍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現狀。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自西向東依次流經我省菏澤、濟寧、泰安、聊城、濟南、德州、濱州、淄博、東營9個市,蔚為壯觀。串珠成鏈、共建共享,打響“黃河入海”文化旅遊品牌,既需要沿黃各市加強合作,也需要核心亮點呈現。

東營擁有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特別是河黃海藍、涇渭分明的黃河入海天下奇觀就在當地。“充分發掘東營獨特的旅遊資源,做好做足優勢轉化的文章,儘快補齊‘黃河入海’文化旅遊這塊短板,為全省文化旅遊發展作出東營貢獻。”東營市市委書記李寬端表示。

如何打造?“我們以實施‘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確定了‘一核引領、兩帶崛起、三區突破’的旅遊發展佈局。”東營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宋家敬介紹說,這個佈局就是把黃河口作為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核心區,提升“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產品,同時打造沿黃、濱海兩個旅遊休閒產業集聚帶,提升黃河水城、金湖銀河、孫武湖三個旅遊度假區,打響“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遊品牌,引發億萬中華兒女的文化共鳴、心靈共鳴,形成富有親和力的旅遊形象。

除此之外,東營市還深度挖掘、梳理、整合現有旅遊資源,精心設計推出了三條精品旅遊線路:黃河入海生態旅遊、兵聖故里紅色旅遊、勝利油田工業旅遊。其中的黃河入海生態旅遊線路,在我省各市的推薦線路中獨具特色,入圍山東省重點向海外市場推廣的線路。結合遊客主體消費需求,對特色資源進行精心策劃和規劃,既凸顯了區域文化特色,更為遊客體驗獨特文化提供了更多選擇。

擦亮文化旅遊品牌 聚焦“回家”服務品質

向東,向大海,是大河回家的方向。東營市在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定位中,明確提出了“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遊品牌,具象化的表述和內涵式的表達,讓東營文化旅遊形象躍然紙上。

“黃河入海”四個字,標識了東營在區位上的具體指向,是一種資源和區位指向,河和海這兩個字,也反映了東營最大的兩大資源,以及由這兩者共同構成的充滿著神奇魅力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一個‘回’字,既體現了對自然的迴歸,親近大溼地,走進渤海邊,也體現了對文化的迴歸,回到一個石油城市,回到孫子兵學文化的智慧當中,讓遊客去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喧鬧的城市回到一個寧靜、可以寄託心靈的家園。”山東省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國忠認為,“我們回家”一個方面是黃河入海,是母親河奔向大海的寫照,另一方面是每一位遊客來到東營,得到的是家一樣的體驗,看到的是家一樣的環境,感覺到的是家一樣的氛圍。

擦亮“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遊品牌,就要聚焦“回家”兩字,聚焦旅遊服務品質。為此,東營市在提升旅遊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在營造遊客“回家”的氛圍上下功夫、做文章,做優旅遊服務惠民項目,推動公共服務進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改造文化和旅遊綜合服務設施,構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遊新空間,大力提升全市旅遊服務能力和水平。

建言獻策品牌建設 勾畫“黃河入海”藍圖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4月29日-30日,“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研討會在東營舉辦。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齊聚,圍繞“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打造與品牌建設建言獻策。

中國旅遊智庫委員、青島大學文化旅遊高等研究院院長於衝認為,東營從石油城市向溼地城市、旅遊城市轉型,特別是以依託黃河口生態旅遊區作為核心吸引物,就必須解決好進出景區的交通問題。還要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做好新業態產品的開發,可以打造漂浮式平臺觀景臺,讓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黃河入海的壯美景觀。

“加強黃河旅遊開發還應從文化切入,深刻認識黃河的文化價值,提升‘黃河入海’旅遊價值與大眾旅遊市場的對接度。”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會長王德剛認為,這就需要依託一定的平臺,可以嘗試推動設立黃河日,恢復黃河祭,吸引更多的市民及遊客把眼光迴歸到“母親河”。

臺灣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莊錦華建議,東營市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文化旅遊活動策劃、產品研發、宣傳推廣中,都要始終圍繞“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遊品牌,避免分散化。品牌打出去了,才會有更多的人瞭解熟悉東營,吸引遊客到東營做客。

“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是東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力引擎。”李寬端表示,東營市將積極發揮本土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堅持政府做線路、企業做項目、政府和企業合力做市場,培育旅遊精品,提升旅遊服務,豐富文化內涵,讓文化旅遊產業真正成為富裕東營的支柱產業、幸福東營的惠民產業、宜居東營的生態產業,把東營打造成為文化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