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2018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3.37%

国家发改委:2018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3.37%

國家發改委介紹近年來城鄉融合發展相關情況。(央廣網記者 高藝寧 攝)

央廣網北京5月6日消息(記者高藝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於5日晚間全文公開。6日,國家發改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司長陳亞軍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近年來城鄉融合發展相關情況。

陳亞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融合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其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取得重大進展。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門檻不斷降低、通道逐步拓寬,已有9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2018年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提高到43.37%、59.58%。城市人才入鄉機制也在逐步建立,城鄉人才雙向流動的渠道開始打通,激發了鄉村發展活力。

陳亞軍指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正式確立並加快落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在試點地區取得明顯效果,提高了農村土地和勞動力的利用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逐步建立。陳亞軍告訴記者,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初步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制度逐步建立。截至2018年底,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覆蓋了13.5億人、大病保險覆蓋了10.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了9.4億人。

記者瞭解到,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顯著成效。據陳亞軍介紹,農村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截至2018年底,99.6%的鄉鎮、99.5%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9.1%的鄉鎮、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車,95%的建制村連接了4G網絡。

“近年來,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陳亞軍表示,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了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了2018年的1.7%,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快於全國平均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