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晉”入津門之鑰

山西和天津的關係自古就不一般。

作為中國北方重要商埠,天津築城設衛600年,晉商活動期就長達300年。近年來,山西商人又在這座國際貿易港口,把世界重要煤焦基地的烏金,通過連綿不斷的船隊出海。如今,山西東靠“環渤海經濟圈”和正在興建的“雄安新區”,西望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活躍地帶之一,正立足自身資源和產業基礎,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可見,無論昨日還是今日,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都使得天津成為山西商人的一方經商福地。

事實上,從去年以來,山西就已經開始在經貿、教育、科技、人才培養、生態環境、農業、交通、衛生健康、能源等領域與京津冀地區開展廣泛合作,並取得階段性成效。我省與京津冀地區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40個,總投資金額4283.6億元,其中,天津地區投資項目26個,總投資金額228.3億元,簽約項目金額佔外省投資山西項目金額的40.3%,京津冀成為我省吸引省外投資的主要地區。同時在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還出臺《關於支持山西省與京津冀地區加強協作實現聯動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山西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晉津兩地一個是中部能源大省,一個是沿海經濟大市,地緣相近、人文相通,產業結構互補性強,雙方共同發展的基礎好。因此,不斷深化晉津合作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符合兩地人民的共同利益。加強晉津合作,更是兩地進一步發展的現實需要,對兩地的經濟發展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天晉津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協議推進的組織,正是體現了晉津兩地以及環渤海地區相關單位和企業助力晉津兩地轉型發展的擔當和服務兩地建設的情懷,也必將推動和深化兩地全面務實合作。

海,不僅是一片浩瀚無垠的水,更是連接大洋連接世界的橋樑。而距離山西最近的海,就是渤海。從某種意義上講,渤海,是一扇讓山西經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窗口。那麼,作為渤海之濱最重要的城市——天津,無疑是打開這扇窗戶的關鍵之鑰。

桑莉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