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為什麼有這麼多國產片在片尾加字幕?

「票房」为什么有这么多国产片在片尾加字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電影喜歡在片尾演職人員名單前,用幾行文字交代影片中人物的最終結局,並且提煉中心思想。這個五一檔上映的《雪暴》就在片尾致敬了森林警察,並且附上一句心靈雞湯式的口號——“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這是一句很奇怪的口號,至少它和電影展現出來的基調並不貼合。

《雪暴》的故事發生在東北林區。開篇就用航拍鏡頭強調出大雪封山之後的肅殺。一場金條劫案的發生成為了主線劇情。警察、劫匪、路人被暴風雪趕進一座全封閉的山莊之中。種種設定有明顯致敬好萊塢犯罪片和西部片的影子,如科恩兄弟的《冰血暴》,昆汀的《八惡人》,謝里丹的《獵兇風河谷》等等。

商業片的外殼之下,似乎又能看得到導演對失落的東北林區懷有的感情。電影強調林區曾經一度興盛,如今隨著林業的沒落而失去光輝,所有的人都想著要離開這個地方。此外,電影中期還出現了一起當地居民因金錢糾紛而導致的綁架案件。這似乎也延續了近年來許多電影熱衷於探討的廠院和下崗主題。

在談及《雪暴》的創作初衷時,導演崔斯韋曾表示,靈感來自於一次東北林區之旅,並因此瞭解到“森林警察”這樣一個特殊警種。但從最終的成片來看,他利用更多的是東北林區的自然環境,而非森林警察的身份。

張震飾演的主角固然被安上了一個森林警察的身份,然而在影片中,張震的形象與傳統警匪片中的警察並無太大差別,也沒有凸顯出森林警察的職業特徵。片尾播出的森林警察真實工作場景的花絮,則讓這種落差表現得更為明顯。

「票房」为什么有这么多国产片在片尾加字幕?

再加上整個故事中過強的戲劇性和衝突感,這一切都使得片尾字幕中向森林警察致敬的段落顯得過於突兀。

在過去兩個月中,電影觀眾看到了不少這樣突兀的片尾字幕。《過春天》講述的是一個往來於深圳和香港之間的跨境學童,利用自己的身份優勢運輸 iPhone 的故事。到了片尾,字幕直白地交代,隨著近年來海關打擊力度加強,這樣運輸 iPhone 的現象目前已經得到了遏制。

同樣的例子還有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在用三行字交代完每一位片中主要角色的命運之後,它又扣回了電影開頭強拆城中村的情節,“抗拆事件已得到妥善解決,城中村恢復寧靜。”

現實背景的電影需要一個光明的尾聲,似乎是中國電影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當然,這也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早在《無間道》於 2003 年內地上映時,原本的結局就被硬生生地篡改,回到了正義必將得到聲張的陳舊套路之上。

陳舊套路未必不好。經典的商業片總是需要用邪不壓正來讓觀眾感到快意。有一點始終是不變的,結局的設置總是需要與影片的基調相符合,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

但在《雪暴》《過春天》《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這些電影中,片尾字幕並不能符合這個標準。他們存在的意義與其說是創作者真實意圖的展現,倒不如說是為了滿足意識形態的完整性。和影片的眾多增加和刪減一樣,它們是個標記,提醒你:這個環境一如既往。

「票房」为什么有这么多国产片在片尾加字幕?

製圖 / 馮秀霞

題圖 / 雪暴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