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方程式,靠近心的地方是胃

有人说,70年代的恋人们,惟一可以公开露面的地方是电影院,一角钱一张票,是人人可接受的大众消费。拎着汽水瓶的小伙子和扑着痱子粉的姑娘,隔着汹涌的人流,遥遥地、一前一后地进了电影院,装作没事儿人一样,坐到了紧邻的两个座位上,心儿嘭嘭直跳,有种人所不知的隐秘的刺激感。

最“越轨”的举动也不过是趁着情节紧张、枪炮隆隆,在座位底下暗暗握一握手。这,差不多已是上一代人一生中最甜蜜的情节了。

爱情方程式,靠近心的地方是胃

80年代,恋人们开始进歌舞厅,那种时髦而喧嚣的地方,实在不适合于两情相悦———你怎么能保证与特定的这位舞伴,在此地跳上一晚而不厌倦?

其实,每个恋爱中的舞者,只是希望与恋人在像《廊桥遗梦》中弗郎西斯卡那小而温馨的厨房里,共舞一曲而已。

说到厨房,离请客吃饭已经比较近了。然而,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说的,如果一位女士不超过40岁,她是绝不会大彻大悟到与恋人在厨房里跳舞吃饭的。

年轻的女性需要吃饭的意境美,她们会觉得西餐厅亮晶晶的刀与叉、烛台、摆花,日本料理店里色泽深郁的漆碗、摆“烤物”的竹篾小筐,快速流利而怅惘的音乐,以及女侍的木屐声,是她通向飘兮忽兮的幻想之境的台阶。你再现实主义,也不能说,恋爱可以剔除幻想。

况且在提供幻想之境的同时,食物还提供了形形色色美妙的话题,提供类似亲情的温文有礼的气氛,提供尴尬的消解剂。

爱情方程式,靠近心的地方是胃

一位外企的眼光挑剔的女职员,有一回赴一位伯母硬性安排的相亲约会,去见一位大学天文系的在读博士。直觉在第一时间告诉她,他不是她想与之共度一生的人;

可她同时感受到他的诚意、朴实和幽默,感受到他作为大龄未婚男士可慕可亲的一面。她不由自主地说,我们去吃顿饭吧。

结果,他们在红房子西餐厅要了超过两人胃能容纳的汤、菜和红酒。这一顿饭的长谈,从晚六点一直到九点,他们说起小时候对美食近乎无望的奢想,说起母亲创作的各种美味,说起为了多吃一瓣月饼让姐姐蒙的冤,说起对未来的朦胧的设想……

他说,我的理想是将来可以带自己的妻子周游世界,吃遍有特色的小餐馆。我对这些餐馆的要求是,座位要少,要安设在古老的城堡或庄园中,它的店主人要和蔼乐天,符合我的想像… …

她接口说:“还有,它的厨子脾气要坏。”她咯咯直乐,说:“你不觉得这是个普遍规律?但凡在厨艺上有天才的人,总带着傲慢,脾气大多好不了。”

爱情方程式,靠近心的地方是胃

四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另外找到可以谈婚论嫁的朋友,他们还在一起吃饭。 有时,外企女职员想,如果那个“他”不出现,他们就把饭一辈子有说有笑地吃下去,也好。

这就是物质年代的爱情,好像太家常了,缺少必要的文艺腔,但,我们别忘了任何精神共鸣都是建立在物质消费的默契与体贴上的,两个连口味都搅不到一起的人,很难说,他们会息息相通地过上50年。

毕竟,靠近心的地方是胃,对食物的选择和偏好,最终暴露了一种最富于暗示意味的情感。

甚至,在烛光摇曳、杯盏晶莹的地方求婚,好像也比较开得了口。有位忙碌的心脏科医生,与他同样忙碌的做营销经理的女友,才吃了六顿饭,近一年时光已经倏忽而逝。有感于此,心脏科医生在旋转的自助冷餐厅里开口了。

爱情方程式,靠近心的地方是胃

他说:“你瞧,我是一个没什么时间谈情说爱的人,这里的菜实在也没什么好吃的,我已经吃腻了,我乐意交钱给你,吃你烧的菜,可以么?”

营销经理有点措手不及,无论怎样现代的女孩也会对中世纪骑士式的求婚心存一丝幻想,她没有想到医生的求婚竟是这样通俗、坦率、自信得没道理。她想摆摆架子,但话到嘴边却成了

“好啊,我正好也觉得这里菜价太贵,不如我们一起去‘麦德隆’买菜来自己做着吃。”说到此;

她低下头去暗暗一笑:真的是没办法啊,谁叫我们都是忙人?谋生、尽孝而外,剩下的空间盛得下四个字就十分好了———“饮食男女”,这是对人世间绝大多数需要和情感的概括。

爱情方程式,靠近心的地方是胃

是雅是俗都是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