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內上大學好還是出省好?

李暉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高考志願的填報對高三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而我們考慮高考志願填報當中有一個因素就是地域性的問題。每年家長與孩子之間都會爭論留在省內上大學,還是省外上大學的問題。那麼省內省外上大學有沒有區別呢?到底該選擇省內上大學比較好,還是省外上大學比較好呢?家長與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1、高考分數,決定能夠上什麼層次的高校,決定省內、省外。如果作為高考的學子,高考成績比較優異,而本省沒有比較合適的高校,肯定考慮省外高校。就如同大多數省份985/211高校都比較少,如果想上好學校,只能夠選擇去外省讀書。因此當面臨分數高,選擇大學的時候,首先考慮能夠上名校,暫且把學校的地域性放在後面,畢竟學校的光環對當下來說是很重要的。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邊,往往很高的分數報考省內很普通的一所學校,因此作為家長,孩子能夠上985/211之類的高校,優先讓孩子考慮高校。

2、剛過一本線10分、剛過二本線之類的考生如何選擇省內省外?部分考生可能當年的高考成績只超過一本線、二本線,沒有達到較高的分數。在此類情況之下,優先考慮本省的一本院校,為什麼這麼說呢?分數不高,報外省的一般學校並沒有競爭力。而本省的一本高校、二本高校在當地的認可度都是還不錯的,而且學校的資源,校友,同學都是可以用到的。大學不僅讓我們學習知識,更多的給我提供的是學校其他的資源條件。如果畢業以後在本省發展,那麼選擇本省的省屬高校比外省的一般高校要強一些。


3、以後的職業規劃,就業發展方向選擇學校。有部分考生很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比如以後打算去北上廣、江浙滬發展,那麼考慮志願填報省內省外的時候,可以儘量選擇以後想要發展的城市的學校。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打算在這個城市發展,那麼讀這個城市的高校,這個城市任可這個高校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就是校友資源,學校的影響力等原因。所以這就是選擇省內省外的另一個抉擇,打算在哪裡發展,就考慮哪裡的高校。

4、能夠去大城市,儘量別選擇小地方的高校。如果能夠填報大城市的高校,哪怕離家遠一點也是可以考慮的。因為大城市可以給予你更多的見識,大城市的可以讓你的視野變得更開闊。一個人的眼界可能限制未來的發展,小地方信息接觸少,人的思維認知可能都會受到限制。因此如果分數夠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大城市的高校,它們可能提供給你學習以外的更多見解。


其實無論是省內高校,還是省外高校並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學生就喜歡離家遠一點,有的孩子就喜歡離家近一點。省內、省外高校如何權衡,我的觀點就是:分數高,優先考慮學校;普通分數壓線分,考慮省內;職業發展,定學校位置;考慮大城市;高考學校的選擇,父母既要尊重孩子,孩子也要考慮父母的建議。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應該說,對不具體的人來講,省內上學或省外上學,其實都很好。

只有談到具體人的具體情況時,才能說,是去省外好還是留在省內上學好。

在書生看來,出省還是不出省,需要考慮成績、未來就業區域、專業這幾個方面的因素。

未來準備去什麼地方就業,首選就業地的學校

這個方面,對於經濟發達地區的考生可能會考慮的少一些,而生活在經濟不太好的地區而又想望去發達地區工作的考生來說,這應該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也就是說,將來準備去上海工作,那麼就儘量去考取上海的大學;而如果將來準備去北京工作,那就儘量去考取北京的大學。

而如果將來準備在本地工作,那就儘量考取省內的大學;雖然本地的學校可能不太出名,但校友多,認可度高,只要不是本科上成了專科,那麼,在本地,學校的名氣小一點,其實是不會影響未來的發展的;

有句話叫獨木不成林,就算你是清北畢業的,如果這個城市裡只有你一個人是名校生,也是很難成氣候的。

去年臨近畢業的時候,有個西部來的學生就自己說,家裡同意不回去,隨便在什麼城市就業都行,就是不要再返回西部了;其實,是學生和家長在當年填報志願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了。

高考成績的高低,也決定了能不能有出省的話語權

總體來說,成績高才有更多的可能考慮出省;而成績低的考生,選擇省內上學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這個,其實只要看一下每年的招生計劃,就可以發現,省外的可能分到專業上,可能只招一個人,而省內的學校一個專業會招幾十人;特別是排名差一點的學校,有的基本上就沒有外省人的名額,幾乎全是本省招生。

對於成績差一點的考生,報考省內學校,被錄取的概率要大大高於出省被錄取的概率,特別是分數只夠二本三本的或以下的考生,更是應該優先選擇省內的學校。

而對於高分考生,選擇權可以說是掌握在自己考生自己手中,特別是省內排名最前面的人,更是如此;那麼,這些考生選擇出省還是比較值得的,去一所比本地更有名的學校就讀,認識更多有才華的同學和老師,對未來的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當然,對於中西部十幾個沒有985院校的省份,考了高分的同學,出省就讀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比如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考生,高考狀元們唯一的選擇就出省就讀。

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專業,看情況是否需要出省

未來的高考,專業+院校,如果考生選擇的專業,更適合出省就讀,那就應該出省;而如果更適合在省內就讀,那就選擇省內更合適。

對於內陸省份的考生,如果想要學習和海洋相關的專業,比如想要學船舶與海洋工程這個專業,就算是內陸省份有這樣的專業,也就好去海邊的學校就讀,因為在看不到海的地方學海洋工程,那不是很可笑嗎?

當然,對於山東青島的考生來說,不僅可以不出省,連青島都可以不用出,就可以報考船舶與海洋工程這個專業了

書生覺得考生應該根據上述這三個方面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出省還是不出省就讀較好。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說出省上學,可以達到鍛鍊人的目的,而在本省特別是本地上學的話,可能不利於考生成長;

比如上面提到的青島考生,如果在青島從小學讀到大學甚至可能研究生畢業,一直生活和活動在方圓幾公里的範圍內,可能也是一種遺憾;這種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出省上學,讓考生到外面闖一闖,從而選擇省外的學校去就讀。

各位考生和家長,如果覺得書生說的有道理,就關注一下書生吧。

如果各位有什麼高見,也歡迎留言探討。


一介書生945


高考志願的填報對高三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的,而現在在高考志願填報中,往往就是存在著學校、地域和專業相互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這也從一個方面決定了你到底是上省內大學還是上省外大學。從三者之間的關係選高校這方面講得已經很多了,這裡我就不在贅述了。今天我主要從其他方面來說一說到底如何選擇省內上大學好還是出省上大學?重要從5個方面考慮:

第一、看自己的考試成績。

自己考試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自己如何進行選擇的一個先決條件。我們經常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也就是說用分數定位,才是我們做出選擇的基礎。如果你的成績能在全省排在前500位,那麼全國的大學基本上就是隨你自己挑的了。

第二、要看自己所處的地域。

作為一個位於西北的人,我一直堅持甘肅的孩子有機會一定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有機會。而對於西北、東北和有華北的部分省份的學生我的思路是一致的,就是一定要出去。實事求是的將北方的人在思想上比較古板,僵化,創新意識差,而南方和經濟發達地區則剛剛相反。大學的4年真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重要時期,在思想活躍的地區會對他們的眼界和胸懷的擴展極為有益的。總體來講西北和東北地區,缺少的是一種規則意識,更多的關注的是人情關係,如果家中沒有人脈資源和支持,年輕人就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重要的事說三遍。只有走到外面去,才能使自己的眼界開闊,思想活躍,才能為自己將來的發展搭建好的平臺。而對於那些處於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還有北京天津等直轄市的學生,則建議能在本地讀就在本地讀。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教育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

第三、要看自己的職業規劃。

如果你的目標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追求的是一種平穩、安定的生活,那麼就在你將來準備工作的地點附近找一個好的大學。畢業後在家中人脈資源的支持下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過平靜安詳的生活。而如果你有理想、有抱負,就是想到外面去開拓一番事業,就建議一定要出去,一定到經市場經濟思想比較活躍的省份去,一定要到規則意識比較濃重的省份去,一定要到機會非常多的大城市去,只有這樣才能在缺少家庭人脈資源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第四、要看自己的性格特點。

如果你的性格是一個穩定的平淡的,與世無爭的追求的,那麼就不建議你出去了。而如果你是一種有闖勁、有衝勁,總認為我一定能幹出一番事的,那麼就一定要從自己的這種性格特點出發,到外面去,到外面去找自己的人脈,搭建自己的平臺,最終創造自己的事業。

第五、要看自己的家庭現狀。

為什麼專門要提到這一點呢?因為作為一個西北人,作為一個甘肅人,深深的知道一些貧困地區的家庭的確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你的家庭實際情況逼迫你,必須要及早負擔起家庭的重擔,在個前提下,你一定要以就業為主,以穩定為主,儘快的工作,掙得一份穩定的薪資,給家庭提供幫助和支持。而如果你的家庭狀況是比較良好的,那你就可以完全放開身心,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去闖去試,哪怕失敗了,也有家庭在這裡兜底,就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出去,而不要在省內窩著。反之,如果你的家庭是很一般,是平平常常的家庭,沒有任何人脈和資金,對你在本地的發展不能出多大的力的情況下,你才要出去,一定要去經濟發達地區去,就像我前面說的,哪裡畢竟規則意識強,只有這樣才能有機會成功,才會有條件取得成績。

我想只要兼顧了以上5個方面,就可以解決自己到底是在省內上大學,還是到外省上大學,這個選擇問題了?

大家好,我是甘肅高考志願幫,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各位以有益的啟示。


甘肅高考志願幫


在省內上大學好?還是出省上大學好?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對於高考成績特別優異的成績,也就是能上985院校的考生,當然以選擇學校為主,省內省外倒是其次。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國985院校只有39所,這39所985院校分佈極不均衡,比如北京市985高校8所,但是我國還有13個省份沒有985大學,這13個省份是河北、河南、江西、雲南、貴州、海南、甘肅、寧夏、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青海,這些省份每年高分學生也不少,比如河北省2018年理科總分700分以上的考生就高達120人,文科總分700分以上3人,毫無疑問,這些考生肯定首選省外的重點大學,因為本省沒有985大學,其他省份也是這樣。當然在教育資源特別豐富、經濟也比較發達的省市,像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考生一般是不願意到外省上大學的。


其次:考生成績介於211大學和普通一本院校之間,可以考慮本省的211院校。

我國的211院校雖然分佈也不均衡,但是遵循“一省一校”的原則,各省都有一所211大學。報考本省211大學的好處是:這些院校在招生計劃上都是向本省傾斜的,招生人數明顯多於其他211大學在本省的招生人數,選擇在本省上佔有一定的優勢。

如果,本省的211大學錄取分數線比較高,自己的成績不夠,自己又特別在意211的名份,可以考慮選擇偏遠省份的211院校,雖然離家遠,但是錄取分數線低,能圓考生的夢想,對以後考研也有幫助。

第三:對於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儘量在本省上,因為本省院校招收本省的考生多,再者對以後就業也有好處。還有就是離家近,對於過於戀家的考生而言,選擇本省上學,可能你最少兩週就可以回一次家,多美!

當然,考生有特別青睞的專業,而本省院校的專業水平比不上別的省份的高校,考生則完全可以考慮報考外省高校。報考外省高校的好處還在於能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結識來自不同省份的同學,可能以後還有機會在所求學的城市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成一個家。這是後話,不過,一切皆有可能!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上大學不管選擇本省,還是外省,儘量選擇到大城市上大學。大城市不僅僅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關鍵是就業機會多。即使上學時勤工減學,也有更多的機會。你願意在本省上學呢?還是到外省去?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等花開2579


在省內上大學好還是出省好?

這個取決於你考的分數,一般來說,報考志願的原則是將你的分數利用的最大化,就是在這個分數範圍內選擇實力最強的大學。如果分數相對差一些的話,上省內可能更有優勢。畢竟省內的大學都會在省內招收的人數多一些,還會有一些大學主要面向省內招生。分數如果不理想,這樣起碼可以保證有學上,保證上一個相對實力較好的大學。

還有就是根據自己想學的專業選擇高校。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你大學所在地可能會影響你之後的就業地區的選擇。很多學生會留在自己大學所在地工作,有的學生會回家鄉,有的學生會選擇北上廣這種一線大城市。比如北京,教育,互聯網比較發達,如果你選擇計算機,教育類的專業,在大學期間你可能就會有很多的實習就業機會,如果你喜歡金融,法律這些行業,可以選擇上海,獲得的機會將會更多。


出省讀大學的先決條件就是高考分數需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因為省外的大學的錄取分數都是比較高的,相比於省內的錄取人數要少很多,有些省外的高校可能只會錄取一個人。那麼競爭難度就會很大,你不知道會有多少個人跟你填報那所學校。如果分數不能夠碾壓的話,就是不建議填報。

最後,其實選擇省外讀書是一次很好的鍛鍊自己的機會,更是拓展自身認知格局的一次好的途徑,特別是對於西部省份的學生來說,能夠考一個很好的分數到東部沿海城市,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去就讀,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更可以使自己提前融入到這些大城市中,對自己的未來就業打下初步的基礎!


輯思編譯


對於是省內上大學好還是省外上大學好,這個問題對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當然,其實,這個與高考分數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任何分數都可能在省內和省外。但是,我想的話,決定是省內還是省外,應考慮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本省高等教育情況

本省高等教育情況我想具有決定性因素,由於各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高等教育情況差異巨大。有些省份高等教育發達,有眾多的985、211高校,這樣的話,選擇省內的機會大些,比如說北京、上海等地區,高等教育發達,學生大部分都不願意出省,都願意在本地就讀大學。有些省份高等教育水平欠發達,比如一些省份只有1所211高校,這樣,本省選擇的機會就很小,如果想考好大學,只有往外省考了。比如江西省,只有南昌大學是211,如果高考分數很高,在江西就沒有985高校,如果想上好大學,就只有出省了,因為沒得選擇。

第二,本省經濟狀況

本省經濟狀況對於大學畢業之後的就業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將來想找到好工作,選擇一個發達地區是大多數人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北上廣深讀大學,因為,在這些城市,不僅信息豐富,而且大學就業的機會有更多。而在一些二三線城市讀大學,如果再想到一線城市工作相對較困難,而留留在當地有心不敢,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到大城市讀大學。


第三,家庭狀況

是去省外還是留在省內,有時候也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些家庭可能經濟條件很好,並且為孩子已經準備好了將來發展的道路,只要求他能夠有一張文憑就行。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選擇留在省內。再有就是部分學生自理能力較差,父母為了能夠照顧孩子的生活,而讓孩子留在省內。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

總之,選擇到哪裡讀大學,很大程度來自於自己的對未來的規劃。現在交通很方便,在哪裡都是一樣。為此,更多的為學習和將來考慮才是正道。


義哥說教育


1.首先要看是哪個省,是北京、上海、廣東,還是甘肅、廣西、江西。不同的省份發展實在是不同,差距很大。

2.你是想要畢業在家附近工作,還是想要去發達的地方去闖。如果比較戀家,喜歡安逸,沒有過高的物質追求,那可以選擇省內的高校,在地方認可度會好一些,畢業後在家附近工作。如果想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去經濟發達的省份讀書進而工作,才是好的選擇。

3.個人認為,真正需要糾結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自己所在的省份經濟很好,省內高校與省外高校水平差不多

(2)自己所在省份經濟一般,省內重點高校和經濟發達省份的一般/重點高校

(3)成績一般,能考上的學校知名度一般,畢業卻想要回到家附近工作


Mzren


至於在省內上大學還是省外省大學,這個問題過於籠統,選擇上大學的標準絕不可以地域標準。

試問~:作為河南考生,高考分數過了清北線,當然,那絕對過了河南211以及學科一流大學,你說是選擇清北,還是選擇省內?

因此,如果對於同等分數,是選擇省內省外呢?那需要看一下,你是以專業優勢報考還是以學校名氣報考?這就需要報考志願技術方面做深入研究。

所以,到底選省內省外?不可一蹴而就,萬萬不可以某一項參考報考的條件,應該從自己綜合實力,興趣愛好志向,乃至家庭經濟條件等等綜合考慮,才能選到合適的志願。

還有必須拒絕跟風盲從,必須從孩子的實際,適合孩子發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價值。


不言之教520


最不後悔的就是去了外省上大學。風貌人情大不相同,南北差異甚是可愛。去了一個青春期最嚮往的種滿香樟和櫻花的城市,即便那個喜歡“疼痛傷感”文學的自己已經變成熟了,但依舊為這樣的完滿而心生歡喜。

當然,如果你選擇了外省,可能很久才能回一趟家,我是家人比較支持,所以義無反顧。


流浪的火種


看你是什麼省了,江蘇,廣東,陝西,湖北,湖南和四大直轄市就沒有必要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