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小麥是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品種,隨著農業的進步,人們對小麥的品質、產量要求越來越高,近期不斷收到粉絲留言諮詢,灌漿期怎樣管理小麥才能做到優質高產?這裡翠花妹告訴大家:小麥的揚花、灌漿期最關鍵,因為這個時候小麥的各種病蟲害處於集中爆發期,所以這個時期防治小麥病蟲害尤為關鍵。哪要怎麼預防這些病蟲害,聽翠花妹一一道來:

在小麥揚花灌漿期主要有“兩蟲”、“兩病”容易爆發,這“兩蟲、兩病”如果治理不當,就會影響小麥後期的產量和質量,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十分重視起來。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先來給大家說說“兩蟲”是那兩個吧!每年的五月初是小麥揚花灌漿的時期,這時候危害小麥的生長害蟲有多種,危害程度較大的主要有“吸漿蟲”和“蚜蟲”。吸漿蟲是造成小麥受害減產的主要蟲源,輕者可能造成小麥大面積減產,嚴重時能造成顆粒無收。這種害蟲主要發生地以黃河、淮河流域的冬小麥主產區為主。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小麥吸漿蟲生長期分為幼蟲和成蟲,幼蟲一般在小麥拔節期破繭而出,再跑到土壤化變成蛹,這是防治的第一個最佳有效期。如果大家能夠抓住小麥拔節的這個時機,及時用農藥在地面撒施,將會快速殺死吸漿蟲蛹,顯著地從總體上減少吸漿蟲變成成蟲的數量。在小麥抽穗後,潛伏在土壤表層的蛹,開始羽化為成蟲,吸漿蟲變成成蟲後,當天就會進行交配,隨後在麥穗上產卵,一般在2-3天左右就會完成產卵,這個階段的卵多數都為有效卵,所以小麥抽穗期一定要噴殺蟲劑,這個是防治吸漿蟲的最關鍵時期,一定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馬虎。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還有一個就是蚜蟲,對於這個害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各地叫法不同,有叫膩蟲,也有叫蜜蟲。這種害蟲有一個獨特的繁殖方式,雌蟲不需要與雄蟲交配,也能自己繁殖後代。另外,蚜蟲的生殖方式為胎生,這兩種習性讓蚜蟲大大縮短了繁育週期。剛剛出生的蚜蟲就可以直接對小麥構成危害。因此,在小麥抽穗後,麥葉、麥穗上的蚜蟲增長速度很快,常常是當天看到兩三頭,第二天就已經成片為害了,速度用肉眼都能明顯看見。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質保專家表示:防治吸漿蟲、蚜蟲一般選擇烯啶蟲胺·吡蚜酮、噻蟲嗪這一類內吸性較強、藥效持續期長的農藥,可以復配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聯苯菊酯使用,兼防麥葉蜂。當然,如果在噴施這些藥劑時,再加入磷酸二氫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是磷酸二氫鉀能提高葉片抗逆性,促進小麥揚花和灌漿期小麥的籽粒飽滿,從而增加小麥產量。

說完“兩蟲”,翠花妹再給大家說說什麼是“兩病”?

小麥赤黴病和 白粉病,是危害小麥最重要的兩種病害。赤黴病危害的區域主要在淮河流域及長江中下游,赤黴病是小麥主產區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赤黴病病發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暴發性、二是具有流行性,赤黴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病害,特別容易造成小麥麥穗部分或全部腐爛,因為它危害的主要部位是小麥的麥穗,會直接造成小麥嚴重減產的後果,同時還會因為小麥麥穗中的病粒含有毒素而嚴重降低了小麥品質,對麥田後期產量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

小麥赤黴病發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當天氣雨水少,持續乾旱時發病的幾率就少,反之,雨水越多,小麥發生赤黴病的的幾率越大。小麥防治赤黴病的原則是以防為主,治療為輔。所以,要準確區分小麥赤黴病的發病規律、發病時間、病症狀況,有針對性的防治,在每年的小麥揚花期、灌漿期提前進行赤黴病的預防噴藥,千萬不可等病害發生後才開始治療,這個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防止小麥赤黴病要抓住三個關鍵環節:首先要選優質農藥;根據小麥種植戶多年實踐經驗,發現用多菌靈防治赤黴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根外噴肥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措施。在小麥粒形成和灌漿期間,根外噴肥的措施,能加強對小麥養根護葉的保護,促進小麥灌漿,延緩衰老。小麥在開花15天以內,應該控制澆水,這樣會避免小麥遇沉、遇風、倒伏,防止氮素的淋溶,影響籽粒光澤度、角質率和小麥品質。預防小麥赤黴病的農藥還有咪酰胺、戊唑醇、克百菌等,一般不建議使用可溼性粉劑,因為容易發生沉澱影響藥效。同時要注意不能連續使用一種農藥預防赤黴病,儘量交替使用會使藥效更明顯。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危害小麥的還有一大害病小麥白粉病,這種病的發生與溫度、溼度關係比較大,白粉病喜歡高溫悶熱的環境,所以當種植過密、溫度偏高的時候,麥田容易發生白粉病;乾旱地區,或者小麥生長期多雨,溫度較為涼爽時候,這些地區小麥,得白粉病的幾率不高。假如下了一場大的降雨後,在兩三天內,又遭遇到高溫天氣,這時候就給白粉病發生髮展提供了有利的機會,所以如果降雨後遇高溫,就要預防白粉病。

想要保證小麥達到高產優質,防治白粉病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翠花妹把老農民的建議帶給大家要:選抗病的好品種;小麥抗病品種對預防小麥白粉病有很好的幫助。合理施肥,做到氮、磷、鉀肥、有機肥配合使用,能促進小麥苗強體壯,增強它的抗病能力。清除帶有病菌的殘株、合理密植也是有效防治白粉病的有效方法。

這裡翠花妹還要囉嗦幾句:農業生產中的病蟲害

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兩蟲”“兩病”,現在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一定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在每年的病蟲害高發期就要提前噴藥預防,而不是等待病蟲害有了規模再去治療。就想你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樣,總是先考慮給他注意飲食衣物保暖,而不是不管不顧等到孩子得了感冒才去醫院治療吧?農業生產也是一樣的,先期的預防可能投入人力物力較少,就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如果等病蟲害以及為害作物再去治療時候,效果大打折扣不說,還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

這裡是農業科技翠花妹,歡迎關注留言點贊,為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添寫自己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